新泰市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

2014-12-29 08:51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新泰市建设发展

近年来,作为县级市的山东省新泰市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重点培育等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园区为载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大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效果显著。但与经济发达的县级强市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制约着新泰市经济发展总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本文就新泰市经济转型升级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新泰市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新泰市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重点培育等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园区为载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大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效果显著。2013年新泰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5.0亿元,比2012年增长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610元,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417.1 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6.5%。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6.9∶56.4∶36.7调整为7.3∶54.5∶38.2。2013年底,新泰市市属私营企业达4363 户,从业人员53662人,注册资金132.6亿元,分别增长5.6%、1.0%和16.0%。2013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55.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6%。虽然新泰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新泰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一是新泰市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过度偏重工业,服务业仍然滞后。二是工业结构内部不够合理。全市市属私营企业4133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85家,规模以上企业少,只占注册总量的9.3%;煤炭开采业“一煤独大”,制造业粗放型产业多,高科技产业少;耗能污染行业多,节能环保行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单体企业多,配套企业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5%。2012年煤炭采掘、洗选及其相关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达45%,战略新兴产业税收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高新技术产业税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16.8%,低于省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近年来,非煤产业在工业内部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规模小、档次低和科技含量不高、知识密集程度低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突破。

(二)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从煤炭资源存有量上分析,新泰市现有资源保有储量11.46亿吨,因城市规划区、城镇建成区、工业区、村庄建筑物和交通运输设施等压覆资源储量约4.3亿吨;因煤矿透水等安全隐患,不能开发资源储量2.49亿吨;实际可利用煤炭资源储量仅有4.67亿吨,可采储量约1.2亿吨。按2012年全市煤炭产量930.5万吨推算,服务年限不足13年,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过程中通风、提升运输和排水等方面成本成倍增长。从生态环境来看,有约4800公顷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有283.68公里的省县乡道路下沉损坏,有17639户居民因房屋斑裂需要搬迁,有5万多户居民因斑裂需要补偿,境内有37座5200多万吨煤矸石,占压土地700多公顷,自燃释放的二氧化硫,连同粉煤灰、矿井废水废气等,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再加上化工主导产业排放、日益增多的汽车保有量,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粗放式发展模式没有出路。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力。从新泰产业发展历程来看,煤炭产业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机械制造业多由煤炭采掘业派生而来,规模以上企业相对较少,现有研发和管理人才多为新矿集团和原山东电缆厂的技术人员和近几年引进人才,绝大多数从事粗放式生产的中小企业技工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缺乏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四)体制障碍仍未消除

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发展的行为过多,尤其是在项目建设和污染治理上,为保证地方财税收入增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大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乡镇只有办事权和执行权,没有审批权和处置权;财政体制中“受补助乡镇定额补助按比例递减5%,上解乡镇定额上解按比例递增10%,以及增长财力市与乡镇4∶6分成”的规定,不利于重点镇、中心镇和示范镇建设。行政体系过于庞大、机构臃肿、成本过高。乡镇间行政区划明显,融合发展有现实困难。“飞地经济”利益分配制度无法调动项目引进方积极性。公共资源交易招拍挂流于形式、缺乏公开。

加快推进新泰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泰市积累了较大的经济总量,新泰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节点上,应在认真分析研究现有经济基础上,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新泰实现由资源开采型向科技创新型、由增长粗放型向发展集约型、由工矿开采型向生态宜居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建设全国资源城市转型示范区。

(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科学的产业规划布局是拉长产业链条、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新泰市经济发展正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正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正进入攻坚突破期,急需要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尤其是产业布局规划,力争同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保护好环境和节约利用资源等经济发展目标。

由于济新路、蒙馆路两条省道横穿新泰,工业主导产业和园区多集中在两省道附近,形成两条东西向发展隆起轴线,两条路以南、以北区域多呈山地、丘陵分布,有较深厚的农牧业发展基础,新泰经济发展“两线两翼”总体发展格局明显。“两线”乡镇,沿济新路由东向西分布依次为青云街道、翟镇、西张庄镇、羊流镇,沿蒙馆路由东向西分布依次是汶南镇、东都镇、新汶街道、小协镇、谷里镇、宫里镇、楼德镇;“两翼”乡镇主要包括“北翼”龙廷镇、泉沟镇、羊流镇,“南翼”汶南镇、放城镇、岳家庄乡、刘杜镇、石莱镇、禹村镇、楼德镇。

“两线”乡镇,是目前新泰主导产业和人口重要集聚区域,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实施“五个”区域重点突破。

1.突破楼德,建设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园规划位于新泰市楼德镇北至磁莱铁路、南至后柴城村、东至零九公路、西至宁阳约648公顷的区域。主要发展煤气化、煤焦化、农药化工、有机硅、建材等产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清洁生产发展模式,引导县域内化工企业逐步向园区聚集,实现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小循环、以企业间资源共享为主的中循环、以联合化工为产业龙头的产业间大循环。加快产业园和楼德、禹村两镇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建成10万人以上镇级市和辐射周边的商贸重镇、鲁中地区最大有机蔬菜基地,打造新泰西部经济发展桥头堡,带动西部乡镇加快发展。

图1 新泰市“两线两翼”产业空间布局、“一主两辅”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图

2.突破西张庄、羊流、果都3个镇,建设西羊果工业园。巩固羊流起重机械工业园(济新路以北)1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发展南区12平方公里。制定高标准产业一体发展规划,推进3乡镇工业园区连片融合发展,整合各种要素资源,明确产业链分工和价值链分配,重点发展起重机械、拖拉机制造、纺织和钢材批发,逐步打造成山东省重要的起重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制定高标准城镇建设一体发展规划,推进3个乡镇向心连片发展,建设中心城区副城区、打造新泰城区西大门。

3.突破新汶、小协,建设新泰工业新区。新区可位于新枣路以西、小协镇大协村以东、泰新高速公路以北、磁莱铁路以南约10平方公里区域。以特变电工华东输变电科技产业园为依托,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输变电设备和高端电缆制造业、矿用设备和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特种纸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国内知名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4.突破青云城区,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承载引领效应、平台示范效应、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招商引资窗口效应,整合资源和能源生产要素、上下游产品和市场渠道等环节,建设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基地、工业信息化示范园区和现代服务业园区。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发展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建设吸引周边地区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5.突破东都、汶南,建设物流、汽拖配件产业园。依托山能机械产业园、乾元不锈钢极薄板、德泰锻造等骨干企业,发展机械加工业,打造重要的矿山机械生产基地和再制造基地。发挥东平铁路货运优势,规划实施煤炭交易中心、汶南物流园项目,推进大商贸大市场和物流加工园建设。

On chip measurement of the 2nd transconductance subharmonic receive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is performed. Fig. 8 is a photo of the setup of the measurement.

“两翼”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涵养人文自然生态景观,强化各项基层基础,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加强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经济带的对接,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原则,发挥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加强产业、交通、能源、生态等重要领域合作。全面加强与新矿集团、莱钢集团等驻地企业共谋共建共享合作,利用新泰得天独厚的山水园林宜居环境优势,集中建设集就业、就医、就学于一体的大型企业职工生活集聚区。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新泰市发展实际,建议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十百千”工程,启动煤电化、玻璃纤维、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提升壮大工程,输变电设备、矿山设备制造再制造、起重机械、汽车零部件、循环经济等新支柱产业优势培育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工程,做大培强,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培育十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百家主营业务收入过十亿元、千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形成“亿元群体、十亿骨干、百亿航母”骨干企业发展格局,打造比较优势明显、成熟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煤电化、装备制造、现代物流3个千亿产业,加速形成规模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

(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新泰市应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全省科技人才高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突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集中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大中型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研究院所、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吸引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加强应用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掌握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电化、机械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

3.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筹建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建成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完善技术、信息畅通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覆盖全市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扶持机制,完善中小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综合利用政府基金、财政贴息等形式引导金融资金、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创业企业。

(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识。新泰市要大力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

1.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路子,注重研发引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严格执行资源有偿使用和资源保护制度,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加大低效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改造,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执行新建建筑物节能标准,倡导现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使用新能源。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提升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水平,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建立资源储备机制,加强小型采矿权市场建设,建立建材资源集中开采区,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开采,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2.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对此,新泰市要根据规划,综合治理河湖水系,充分利用境内大中小型水库,建立足够的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体系。抓好荒山绿化、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改善水系源头生态环境,开展村镇绿化和道路绿化建设,形成绿化美化相结合的生态景观。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构建平原耕地防护林体系。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加强污染专项整治,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抓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搞好水污染综合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管理运营好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

(五)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是一条客观规律。城镇化以工业化为根本动力,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为工业化发展能促进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能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缩写城乡差距,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以,推进城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泰市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协同推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中心城镇为枢纽,以产业片区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多点联动,互促共进,一体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1.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布局是统筹城乡发展、镇村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基础。新泰市中心城区建设已具备相当规模,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重点镇、省中心镇,可根据部分城镇距离相对较近、有向心融合发展的趋势,实现乡镇间合并组团发展。其中以青云、新汶、东都、汶南、翟镇、小协四镇两街道组成中心城区组团;以西张庄、果都、羊流三镇组成西羊果组团,以楼德、禹村组成楼禹组团;其他9个乡镇从城镇、中心社区、农村社区3个层面,加快资源合理配置和人口集聚发展,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在全市构建“一主两辅多元”格局。(见图1)

2.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新泰市是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中人口超过50万的10个大城市之一,中心城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特色要鲜明,配套设施要完善,功能分区要合理,生态环境要优美,山水园林要相映,经济发展要宜居宜工宜商,要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内涵和质量。重点推进青云、新汶两城区与柴汶河一体融合发展,加快青龙路沿线、新都路沿线、青云东部片区、北部片区、铁西片区开发建设。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构建城市绿化体系。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范运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加强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排污、消防等设施建设,改造管网,推进基础设施向新城区延伸,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制度化,搞好城市管理。利用好城市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增强融资能力,形成以城建城、以城养城良性发展机制。

3.构建现代镇村体系。统筹城乡规划,按照“主城区—副城区—镇区—农村中心社区”四级职能,构建梯次相连、布局合理的现代城乡体系。西羊果、楼禹两个组团可借助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培育仅次于主城区的增长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西羊果组团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开展社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居住集聚。楼禹组团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升商贸服务业和城镇功能,带动西部城镇发展。其他剩余乡镇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增减挂钩、城中村改造、压煤村搬迁等政策,实施扩权强镇、强弱或弱弱整合,集中有限财力物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强化产业和人口聚集,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区域发展中心,可重点打造天宝、石莱、谷里、宫里、泉沟5个乡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加快人口集聚发展,缩小乡镇间经济发展差距。

(六)创新体制机制

一个国家或地区若资源丰富,但没有好的体制机制,人财物这些生产要素就不能得到优化配置,经济效率和效益就难以提高,经济发展也将陷于不可持续。所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快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规范清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推行政务公开,尽快建立项目建设决策终身责任制。改革乡镇管理制度,在保证经济薄弱乡镇基本运转前提下,下放重点镇、中心镇、示范镇管理权限,实行强镇扩权和财政倾斜,鼓励发展特色小城镇或镇级市。完善分类考核办法,实行更灵活和更有激励性的“飞地经济”政策,淡化乡镇行政划界,打破观念上的“城墙”,拆除体制上的“院墙”,加快全市产业布局调整步伐。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鼓励企业间战略合作,推动优质资产整合,推动有资质企业尽快上市。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合理分解任务,优化绩效考核,由主要负责人推动落实。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建立举债审批程序和偿债准备金制度,规范债务资金用途,对政府性债务实行扎口管理,严格防范债务风险。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工商登记调剂,实行“宽进严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监管方式、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电子监察综合平台,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性投资项目等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对违规行为实行网上警示和问责,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资料

1.马克,李军国.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新华文摘,2012,(21).

2.新泰市委政策研究室.发展镇域经济的调研报告.2012,7.

3.新泰市发改局.新泰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2012,4.

4.新泰统计年鉴.2012年-2013年.

猜你喜欢
新泰市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等差数列的一个结论及其推广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新泰市设施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