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云龙
传统课堂的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理解、模仿训练,学生思维量小,不深人,不深刻,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传统课堂针对性差,有的学生不听也会,有的学生听也不会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把操作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全部转化为记忆性知识,剥夺了学生探究和体验成功的过程,也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传统课堂弊端不胜枚举,因此进行改革迫在眉睫。只要我们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从课堂突破,策略得当,抓好落实,必然能够取得学生综合素质和高考成绩双丰收。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适应了工业化对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要,历史上曾起过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大批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传统讲授式课堂越来越适应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学校抓教育教学质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靠课外一些活动,如社团活动、大课间、自主管理、主题班会等是远远不够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当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总结能力等,传统课堂对其贡献十分有限;只有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搭建学生各种能力施展的平台,长期坚持,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第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但是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命题立意不断取得新突破,如创设新情境、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新问题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主流。教师靠穷尽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就能让学生得高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押题只能成为笑柄,讲授训练式传统课堂已经适应不了高考的变革。
二、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全面考察,深入研讨,与基地签约。校长的办学思路必须经过全体教师的检验才能最终成为教师的思想并作为学校的措施,得到贯彻落实。为了转变教师观念,我校首先带领教师去国内课改名校参观学习;多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但也提出了一些质疑。为此,全校上下经过半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大讨论,思想逐渐趋向统一,最后全体教研组长、中层以上班子成员表决,确定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方案。为加快步伐少走弯路,经过全面考察、综合考虑,2012年5月,我校与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签约,借助基地课改专家的智慧助推我校课改。
二是全员培训,整体推进,从模仿人手。2012年8月,我校正式拉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基地抽调全国知名课改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全员全面课改培训,从理论支撑到实践操作,从小组建设到“五步三查”,从同课异构到典型示范,从导学案编制到学校文化建设,系统而务实。2012年9月,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借助课改名校成熟模式,从模仿人手,整体推进。由于思想动员到位、准备充分,课改初期进展十分顺利,基地专家初次课改诊断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出现瓶颈,坚定信心,向纵深发展。课改之路注定艰难曲折。一个月之后,我校课改中隐藏的问题陆续出现了:模式化现象严重,学生激情过后,展示积极性急剧下降;组织课堂水平不高,无效学习过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小组建设低水平,生帮生的高效难以发挥,合作学习名存实亡;导学案教条化,训练跟不上,目标达成度低;新课堂艺术难以掌握,课堂反而低效,教师不自觉地又回到传统课堂,等等。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解决信心的问题。传统课堂的方向是错误的,走的越努力,反而离目标越远。其次是调整课改推进策略。注重抓新课堂的“神”,即以学生为主体,淡化“五步三查”的“形”,结合学科特点课型模式灵活组织教学;先立后破,未掌握新课堂艺术的教师可以传统课堂辅之,但必须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最终要以新课堂取代传统课堂。策略调整给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权,激发了教师的潜力,使课堂焕发了盎然生机。
四是初见成效,任重道远,为目标而奋斗。经过一年半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教师快速成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获得双丰收,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状态变了,工作更富有挑战性;学生状态变了,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状态变了,处处彰显活力。
三、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展望
一是学生。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不再等待教师安排、被动地接受服从,能够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自主学习,遇到问题自觉通过同学帮扶、资料助手、网络资源和教师资源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不仅达成知识目标,而且增强了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终生学习的需要。不仅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合作,具有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善于语言表达,张扬个性而尊重人格,奉行团队共赢和竞争发展精神。学习不再是痛苦的,因探究和体验成功而充满乐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经历和磨炼。
二是教师。为了驾驭新课程,教师不仅钻研课标有深度、把握教材有高度、吃透考纲有厚度,而且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富有智慧;工作着力点不再是讲授的艺术,而是激励的艺术、学法的指导、点拨的艺术,当好学生的资源和助手;工作不再是苦累加倦怠,而是和学生一起发展的同时,欣赏学生、享受课堂,充满乐趣和职业幸福。
三是课堂。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交流的平台、表演的舞台、争辩的会场、成长的时空。教师从演员转变为导演,从传授者转变为帮扶者,从至高无上者转变为平等参与者。课堂不再是一人天下,而是师生共有和互动的场所。导学案、小组建设、“五步三查”不再是必需的,当学生想学、会学时,当学生主体意识内化于心时,也就不存在所谓模式了,随心挥洒都是精彩连连。
四是文化。课堂教学改革必然重塑学校文化。传统课堂一切以“教”和“师”为中心,是成人的、专制的、僵硬的文化;新课堂以“学”和“生”为中心,是学生的、自主的、鲜活的文化。管理方面,校长放权给教师,教师放权给学生,管理不是专断、强制和约束,而是点燃、激励和唤醒;教育观方面,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使学生高尚、自信和健康;教师观方面,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学生观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角、发展的主体、点燃的火把,正视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理想是美好的,但真正的幸福隐藏在达到理想彼岸的成功之中。过程又是纠结和痛苦的,但为了理想的实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 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