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当代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对数学思想的领会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当代数学教育的一大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呢?
关键词:思维;习惯;数学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知识进行了调整,对数学知识、技能要求有所降低,但对学生的数学修养要求却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思维关联系统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是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渗透互补、相辅相成的结合过程。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提高数学修养,必须以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依托。
所谓思维习惯,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经过无意的多次重复或有意练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习惯方式和思维方法。它对人具有明显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思维的方向和质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思维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因此教师应牢牢把握这样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创设情境,促进质疑习惯化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首先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十九世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是来自于学生头脑的疑惑。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的学生冥思苦想却想不出问题,这都是学生思维不活跃或凝滞的表现。加强对学生质疑方法的指导,可以由浅入深地从复习铺垫、新课导入、教学重难点、作业练习等环节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中捕捉问题。
二、变换层次,促进思维条理化
思维的条理,指思维的顺序——即思路,是成功信息传递的核心。一个思路清晰的人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思考和表达。
解题过程具有固定的始端和终点,它们之间包括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这些思维环节构成了不同的层次。思维活动的层次性,体现了解题过程的内在规律,各层次不能颠倒、不能互换,也不能取消。
1.确定目标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在于理解课题。把“问题源”发出的信号详尽地输入头脑,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分析,明确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弄清问题具体涉及哪些部分知识,题中条件与所求结论有何关系。然后着重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对“问题源”发出的信号进行筛选和归纳。目标从问题中产生,是对问题源的必要思维的加工。通过对问题源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形成层次分明、轻重有别的问题系统,进而提炼出目标。
目标的确定是解题的定向化,是解题思维活动的重要步骤,使解题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的确定是否得当,是解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2.提出方案
这一层次的任务就是要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制订出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方案,即在第一层次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的基础上,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方案是思维的产品,也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通常学生会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解题路线提出假设,并通过想象,想象出可能的问题解决情况。
与第一层次相比,这一层次是具有具体性和方法性的,有时,规律的选择和确立,也制约着解题思路的确立。因此,需要将逻辑思维与具体的数学工具结合起来,用文字符号表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3.解决问题
方案实施是在选定方案后,用方案来实现解题目标,获得解题结果的过程。解题操作与方案是循环往复、螺旋发展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对所选方案进行再认识。如采用方法是否畅通,所得结果是否精确等,倘若发现出现障碍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对方案进行修正或另择方案。因此,在这一层次中,通过比较来判断和选择仍是思维的特点。
可见,解题过程的三个层次既是认识过程的规律,又是逻辑思维的规律。它具有规范性,反映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三、变换层次,促进思维多路化
多路思维是有别于单一化思维的一种综合化的思维能力,它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逻辑起点、不同的思维程序来考察客观事物,多种思维活动并举,达到对事物的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认识。多路思维具有多种化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多侧重于以下两种形式:
1.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在解题练习中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它要求尽可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局限于一种模式,尽可能地提出多种设想和多种答案,甚至在已经得出答案的情况下,仍坚持从新角度思考问题,达到思维方式新颖化的目的。
2.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是一种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因为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许多现象互为因果,因而具有可逆性,在思考问题时从结果出发,追究它成立的原因,再对这些原因进行探究,看它们成立各需什么条件。
综上所述,在学习中应注重新旧知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孤立地对待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多路化思维的习惯,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总之,良好的思维习惯能促进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但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像其他习惯一样,具有长期性,同时,不良思维也会阻碍思维的进程,比如对学生来说,应注意防止心理悬惑和避免思维模式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知识体系化,通过比较提高判断能力,多做针对性的变式练习,早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仇保燕.教学思维方法[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蒋荣霞,女,本科,就职于江苏省金坛市社头中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编辑 薛直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