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交流指向有效学习

2014-12-26 13:40张向东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意识创新交流

摘 要: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科学地组织交流秩序,同时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的刺激来强化学生的观察、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不断的创新。

关键词:交流;意识;有效;创新

“交流”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正如教育家弗莱雷所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所以,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流。那么,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交流”这一环节,就成为我们课程改革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下面,我摘录自己课堂上的一段“交流”的片段:

《大气的压强》一课中,按照韩博士为我校设计的教育模式“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的要求,首先,我让学生细品教材,默读课文,走进文本。学生静静地读了大约7分钟后,我问:“你们把《问题评价表》中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又有问题生成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有。”“有不能解决的吗?”学生又异口同声答道:“有。”“怎么办?大家交流一下,讨论讨论。”我话音未落,只见各组同学活跃起来,交流着,讨论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把他们通过阅读文本而生成的问题在组内交流,在组间交流,最后把问题提升到整个班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了这样的问题:

问题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玻璃管内进入了少量的空气,测量结果会变化吗?

问题2:儿童喝牛奶的时候,当他向瓶里面吹气,为什么牛奶会从管里喷出来?

问题3:练习中将此装置从山脚下拿到山顶上,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吗?升高还是降低?

经过学生的一番交流,他们把问题1、2整合成了一个问题,总结这两个问题的共性:它们的外部压强不变,而内部气压增大。第3个是内部气压增大而外部气压减小,又进一步交流后,学生又把这三个问题整合成了一类问题,总结为:都是内外压强发生了变化,即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而使液注发生了变化,以往我一个一个讲解都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竟然以这种方式彻底解决,他们解决的不是一道题,而是一类题型,这是我从教学以来从未有过的。看到学生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我深深地为他们所彰显的生命活力而感动。这就是课程改革的神奇功效吗?我高兴,我自豪。

如何交流?几番思考,静静地坐下来,写出自己浮浅的想法,与同仁共商榷。

一、培养学生交流意识,让学生主动交流,善于交流

意识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没有意识,怎么有交流?所以我们要不失时机,抓住每一节课,培养学生交流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去交流。通过交流,使他们知道,问题会在交流中解决,又在交流中生成、深化、升级。知识在交流中拓展,在交流中重组,成功感又在交流中倍增。因为,你知识可能丰富,可能懂得一千个问题,别人可能只懂得一个问题,如果你主动与他交流,你就可能懂得一千零一个问题。而这一个问题,恰恰是交流时别人懂而你不懂的问题。

二、科学组织交流秩序

课堂交流,不是“人头攒动”,更不是“轰轰乱嚷”,应该有序进行,注意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制造良好的交流秩序。导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结论,我设计了如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分组实验,当时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得热火朝天,设计电路图,连接实物,记录数据分工非常明确,合作、交流、思考使他们忘却了自我。转眼间二十几分钟过去了,接下来便是成果展示,虽说这是学生的汇报,只需学生自己评价或是我及时短暂的点拨即可。但是我的心却异常紧张,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结果学生竟然一股脑儿地说出了七种方案,VA法、AA法、VV法……所以,把有效教师、有效学生、有效教学、有效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为“有效交流”服务。良好的秩序是进行有效交流的有力保障。

三、充分发挥“一帮一”的作用

根据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合理划分学生小组,在小组中合理建构“一帮一”学习模式,让主帮和被帮充分发挥作用。在帮助中交流,在交流中帮助,使被帮的知识在交流中建构,使主帮的知识在交流中提升。

四、鼓励学生与文本交流

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导学“内能”一节,探究到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时,学生的共性问题是对引力和斥力的大小理解不清,经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效果不明显,接下来我又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示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并进行交流,以激起他们的思维碰撞,这时课堂又一次活跃起来,果然不出我所料,这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打断了课堂的程序,“老师、同学们,听听我的想法好吗?我认为分子之间的排列就像我们做操站队一样,每个同学之间都要保持同样的距离,无论前后、左右,如果中间有一人没有按要求去做,离谁近谁就会推他,表现为斥力,反之也就表现为引力了。”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一遍遍读教材,进入读的意境,从读中去领悟,从读中去建构,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不断挖掘文本内涵,在交流中提炼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实现自我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韩立福.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向东,男,1978年11月21日出生,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五中,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编辑 韩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创新交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