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兰芬 车甜甜
本研究以ARCS动机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尝试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交通工程学基础》课程教材内容的特点,将ARCS动机模型中的各项动机要素整合于《交通工程学基础》课堂教学中。本研究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将ARCS动机模型在实验班进行应用,然后采用学习动机调查问卷表在动机策略实施前后,对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最后采用SPSS11.5数理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以验证实施ARCS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前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实施动机策略进行教学前后实验班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动机情感(包括:注意、相关性、自信心、满意等四个层面)的变化,得出结论:ARCS动机激励模型在《交通工程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ARCS动机模型交通工程学基础学习动机《交通工程学基础》是一门由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基础理论有:交通流理论、交通统计学、交通心理学、汽车动力学、交通经济学。与其密切相关的主要学科有:汽车工程、运输工程、人类工程、道路工程、交通规划学、环境工程、自动控制、应用数学、电子计算机等。作为交通运输类专业必修的职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的教学计划中,学生普遍感到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较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为后续的职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ARCS动机模型是1987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提出的一个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是否可以利用这一模型来激发学生对《交通工程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1 ARCS动机模型
ARCS动机模型是1987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提出的一个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ARCS动机模型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
1.1注意
想要学生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必须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尤其是在一门新课程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该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变化地声调或者面部表情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此外多样性也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
1.2 相关
学生的注意被激起以后,他们很有可能会问诸如“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这些知识?”“所学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和我们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关联?”等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相关性。即在对学生讲解新知识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阐述和解答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动机。
1.3自信心
自信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和对当前任务和环境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水平,既要有一定难度和挑战又要在学生能力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影响一个人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能力知觉、对照知觉以及对成功的期望。
1.4 满意感
满意感指的是如果一个人经过努力后的到的结果与他期望的目标是一致的,或者更加接近预期目标,那么他的努力动机就会进一步被激发,从而产生持续性的动机。影响满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强化、反馈、内部奖励以及认知评价。如果能保证学生在付出努力之后得到一定的奖励,就能在学生在行为和后果之间建立起一种积极强化反射链接。如果这种奖励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能够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意感,就能持续激励学生继续这种行为,从而将学习动机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 ARCS动机模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设计
2.1實验目的
探究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交通工程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班,一个为实验班,对其采用动机策略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另一个为对照班,对其采用普通常规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的课时安排、教学进度、作业量保持一致。
问卷调查与分析:采用自己编制的《交通工程学基础》课程学习动机调查问卷表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交通工程学基础》课程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独立样本。
2.3实验对象
选取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专业的两个班级:110411班(实验班)、120411班(对照班),共计86人。其中110411班(实验班)选取男女各25、21人,合计46人。120411班(对照班)选取男女各23、17人,合计40人。
2.4实验步骤
在凯勒教授的ARCS理论中,动机设计是一个较为核心的内容。他认为,动机设计的主要过程有四个,即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执行策略以及评价策略执行的效果。其流程图动机教学设计模型(如图2—1)和其实施步骤(如表2—1)所示:
3实验结果统计对比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形式对两个班级学习情况做了调查。在获得数据后,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的分析如下:
3.1实验班(1班)实施ARCS动机设计策略前后学习动机分析
通过对实验班实施ARCS动机设计策略前后学习动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注意、相关性、自信心、满意,四部分的sig.均大于0.05,说明这两个样本方差齐性,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sig.(2-tailed)均小于0.05,表明实验班(1班)在实施ARCS动机策略进行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说明ARCS动机策略在实验班的应用对该班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有着良好影响。
3.2对照班(2班)实施ARCS动机设计策略前后学习动机分析
通过对对照班实施ARCS动机设计策略前后学习动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注意、相关性、自信心、满意四部分sig.均大于0.05,说明这两个样本方差齐性,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各部分sig.(2-tailed)均大于0.05,说明对照班(2班)在实施ARCS动机策略进行教学前后的学习动机无显著性差异。
3.3实验班和对照班(1班和2班)实施ARCS动机策略后学习动机分析
从表3-1可以看出,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1班和2班)实施ARCS动机设计策略前后学习动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注意、相关性、自信心、满意四部分sig.均大于0.05,说明这两个样本方差齐性,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四个方面的平均分有了明显变化,实验班在四个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T检验结果显示四方面P值均小于0.05,表明1班(实验班)与2班(对照班)在实施ARCS动机策略进行教学后的学习动机具有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说明ARCS动机策略在实验班的应用对该班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有着良好影响。
4结论
总的看来,ARCS动机模型在《交通工程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成效的。研究表明,ARCS动机激励模型在《交通工程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帮助。通过ARCS动机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在上课注意力、对课程关注度、学习自信心、满意感层面都有所提高。ARCS动机模型在《交通工程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对《交通工程学基础》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值得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第一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97-103.
[2]韩仁生.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J].齐鲁学刊,1994,(5):45-46.
[3]郭德俊,李原,方平.课堂动机教学模式概述[J].教师教育研究,1998,(01):50-51.
[4]郭德俊,汪玲,李玲.ARCS動机设计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卷(5) .
[5]JereBrophy.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2-125.
[6]张祖忻.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 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J].开放教育研究,2003,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