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梅 李英
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它主张从积极的层面来看待心理现象,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为开创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参考。
积极心理学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沿袭以往病理学或消极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预防和矫正医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上,忽略学生潜质的开发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模式所带来的问题,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最初是有美国心理协会会长马丁·赛里格曼提出来的。这给心理学界一个新的研究思路,近些年来,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潮,一些追求幸福的学者都在推广这个让人幸福的新兴学科。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高兴、自豪、快乐,主要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
二是积极的个人特质即人格。如自我决定、指挥、创造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主要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影响人。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积极心理学升华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了心理问题如何诊断与治疗,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违背了心理学的初衷。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该考虑的更为全面,更为合理,应该兼顾预防、发展与治疗,即积极塑造所有学生的人格和帮助部分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消除心理问题两个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上,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而不是对心理问题简单的修复,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这样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发展是一个有效的升华。
2.充实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往只注重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现在更加着力研究每一个医学生内在的积极的、潜在的力量,将关注点放在普通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进行有效地调控,以及对个性心理品质健全的培养。这样不仅提高了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且能够全面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接纳自我,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拓展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积极心理学是在人本主义心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展示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都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积极的人性观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全面的思维,整合学校的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渗透在教育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的全过程,辐射到大学生活的每各个角落,积极拓展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1.增强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现在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却并不是很高,同样,医学生也深受影响。医学生毕业之后工作的对象是患者,所以在大学期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加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对医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也需要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成长中的学生,重视来访者本人的成长經验的积累,挖掘来访者亲身经历成功事件的美好体验。咨询师平时所使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建立平等信任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找到自身可用的、潜在的力量、找回自信和对生命的控制感等,这些咨询技巧和沟通策略正符合积极心理咨询的理念,在咨询中对医学生尤为适用。
2.塑造医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先天的生理因素是人格形成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主要还是依赖人后天的社会生活经验。积极人格的培养,主要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实现的,当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就形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六大类美德在每个医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表现,关键是如何积极寻找自己或者他人的美德与优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运用各种心理游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增强医学生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医学生的自尊感。
3.整合资源,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是与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的,是在环境中得以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学校环境很重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文化氛围,增强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健康的人格,促进医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生命。从学校领导到各级各部乃至每个任课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专业教学中,将医学生对生活、专业、学校的满意度逐步提升,增强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4.促进医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是学生在各种活动、游戏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健康的人格,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需要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关系。现代医学表明,积极而有意义的关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这对经常接触病患的医学生尤为重要。对医学生而言,积极关系意味着与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等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医学生能否建立积极关系,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一个有着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的医学生在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必定与他人能够保持良好稳定的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思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努力寻找积极心理学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契合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帮助医学生提高主观幸福感及获得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美好心灵、有良好控制情绪能力、具有积极心理品质、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医生。
参考文献:
[1]朱晓伟.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2006,(5):124-126.
[2]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M].心理科学出版社,2005.402-405.
[3]王佳利.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3,(3):138-139.
[4]童林,李霞.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