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亨俊
(贵州省铜仁公路管理局,贵州 铜仁554300)
某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特殊路基位于正线K30+820~K31+170段,采空区路段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该地段已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其上覆的岩层塌陷冒落,自下而上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弯曲带,导致部分地表发生变形、产生裂缝、裂隙及地面沉陷,对拟建公路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针对此,依据注浆室内外试验、注浆设计理论,决定对该公路采空区采取全注浆充填法进行处理。
针对采空区公路注浆工程的特点,应该根据前序孔补充勘察情况,调整孔数和孔距。浆材选择,以大掺量粉煤灰浆材和粘土浆材等为主,水泥掺量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小。施工工艺应当以一次成孔、一次全灌注为主。同时对注浆管尽可能地拔出重复利用并控制浆液流失。在注浆施工中还应当完善施工组织管理,优化工期、减少污染、减少检测工作量等。
计算参数为:岩层倾角α=25°,基岩走向移动角δ=74°,基岩上山移动角γ=70°,基岩下山移动角β=75-0.8α=55°,φ=40°,第四系覆盖层h=15m,h上=25m,h下=80m,l0=180m,路堤填土高为4.7~6.4m,路基边坡坡度为1∶1.5,路基顶宽b=28m,两侧保护带宽度b2=10m。当已知煤层沿倾向开采长度时,可根据公式计算,也可根据钻探、物探及采矿资料确定。由勘察及预测资料知,采空区影响长度为180m,抽水巷道影响长度为86m,即治理总长度为266m。
对于空洞或采空巷道,浆液扩散距离主要取决于注浆泵的规格及注浆时间,对于常用的Bw250/50 型泥浆泵,最高档250L/min,连续灌注20h以上,浆液可运动到50m以外,浆液连续灌注10h,扩散距离在25m 左右。该采空区各工作面已停采2年以上,地层中离层在基岩自重作用下,都已闭合。基岩中尚有较多采动裂隙及岩溶裂隙,因此采空区上覆岩体以三维裂隙充填为主。根据三维裂隙扩散半径计算理论,在该采空区地质条件下,采用设计浆液配比,浆液连续灌注2h,在0.5MPa 压力下,扩散半径r≈14m。同时根据布孔原则,考虑到地质条件远比理论计算要复杂得多,孔位布置如下:
(1)K30+820~K31+000 之间的采空区,均匀布孔。注浆孔沿公路轴线安排布设,排距取1.5r,约20m;沿公路横向上在路基填土范围内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测各布设1~2 排孔,孔距设为r,约15m;路基外侧保护带至治理边界孔距为1.5r,约20m,孔位梅花型布置。治理区最边缘为一徘边缘注浆孔,为适当起到帐幕孔的作用,边缘孔间距设为r,约15m。
(2)K30+084~K31+170 水仓部位,因考虑到控制浆液的流失、施工的便利,注浆孔主要沿抽水巷道布设,孔距取1.5r,约20m,两侧影响带以充填岩溶及裂隙为主,孔距取单倍r,约15m。
根据本公路工程中该采空区富水多层的特点,浆材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地下采空区还原环境、水下浆液凝固时间、结石率和强度、浆液水下离析、浆液穿过多层采空区性质的改变及施工要求等。徐州矿区粉煤灰储量丰富,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设计采用高掺量粉煤灰水泥浆材。
根据采空区注浆材料有关试验研究,无或低水泥质量分数(小于5%)的粉煤灰浆液在水下无法凝固,而水泥的质量分数低于20%的浆液,其在水下运动、离析、扩散后,强度难以保证(硬化体28d 抗压强度一般小于0.5MPa),因此推荐水泥掺量以20%以上为宜(硬化体28d抗压强度大于1MPa)。考虑到裂隙及空洞充填的要求(大于75%),浆液水灰比以0.8∶1 为主,其凝结时间也满足注浆施工的技术要求(12h<t<36h)。当遇到大空洞时可使用浓浆,初始注浆可使用稀浆,水灰比变化范围为0.5∶1~1∶1.0。路基处理范围最外侧边缘注浆孔,为控制浆液的流失,应加入速凝剂水玻璃,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左右。
注浆孔的成孔、制浆和注浆均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钻孔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次成孔至20#煤底板;分段成孔,第一段终扎至16~17#煤或18~19#煤底板,二次终扎至20#煤底板。中间注浆扎孔和孔深小于50m 的多层采空层,采用孔口封闭一次全灌注的注浆工艺。边缘注浆孔和孔深大于50m多层采空区的中间注浆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注浆工艺,单层采空区以20#煤上部5~10m 处的顶板灰岩为界限,分2段注浆。多层采空区,分别以16~17#煤和20#煤上部5~10m 处的顶板灰岩为界限,分3 段注浆。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全孔一次注浆法注浆示意图(单位:mm)
结合本工程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对于公路采空区地基采取的具体注浆方法如下:
(1)注浆开始前,先向孔内用水冲扎5min。
(2)注浆先用水灰比为1.0∶1的稀浆,后用0.8∶1的浓浆。
(3)采用间歇式注浆时,间歇时间应不短于12h。间歇前,应进行适当的压水,以保证注浆管畅通。根据室内且标配合比试验浆液的初、终凝时间,上下段注浆之间的间歇时间应不短于36h。
(4)中间注浆孔的第一序次孔,采用间歇式定量注浆方式,其单孔设计注浆量按平均注浆量225m3的1.3~1.5 倍控制,并在注浆过程中注浆量分别为单孔设计量的1/2、3/4时进行间歇。当完成该孔的设计注浆体积流量后结束注浆。中间注浆孔的第二序次孔,采取定压注浆方式,即只有满足注浆结束标准后,才能结束注浆。
(5)边缘注浆孔采取间歇式定量注浆方式,平均注浆量为300m3。第一序次边缘孔,其单孔设计注浆量按平均注浆体积流量的1.3~1.5 倍控制;第二序次边缘孔,其单孔设计注浆的体积流量按平均注浆量的0.7~1.0倍控制。对于分段注浆的边缘孔,其上段注浆量按单孔设计注浆的体积流量的1/3 控制。注浆时,原则上100m3左右间歇一次。注完单孔设计注浆量后结束注浆。
(1)中间注浆孔:当注浆压力p>0.6MPa,注浆的体积流量qV吸稳定在50~70L/min、稳定时间在15min以上或周围有冒浆现象时,注浆结束。
(2)边缘注浆孔:当注浆压力为0.5~2.0MPa,基岩吸浆的体积流量qV吸为5~20L/min,采空区吸浆的体积流量为20~50L/min,且稳定时间在15min以上或周围有冒浆现象时,边缘注浆孔注浆结束。
本公路地基采空区在注浆施工后1个月和6个月后都进行了钻探质量检测,并利用部分钻孔进行了弹性波CT及压水试验。注浆治理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沉降观测。从沉降曲线可看出,采空区注浆后地面沉陷趋于稳定。
通过对公路采空区处治后,地基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均和其他无采空区路段一样,完全满足公路工程施工的要求,同时有效地确保了在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发生超过高速公路规定的允许地基变形界限值的变形和破坏。
[1] 张曙光.采空区注浆配合比试验优化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2010,(8):30-31.
[2] 魏安辉,曾德礼.路基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查方法初探[J].路基工程,2010,(4):28-34.
[3] 刘涛.太佳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