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铁铜硫矿石的选矿试验工艺研究

2014-12-26 07:46解志锋艾光华严华山钟建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4年5期
关键词:黄药丁基收剂

解志锋艾光华严华山钟建峰

(1.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

我国是铜硫矿物资源与生产大国,但由于长时间的不断开采和地质变化原因,这使得铜硫矿石的组分越来越复杂,品位越来越低,矿物间致密共生,镶嵌关系复杂多变.因此,铜硫矿物的选矿已成为硫化矿分选中较为典型的难题.温子龙等[1]对西宁某原生铜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运用异丙基黄药和丁铵黑药组合捕收剂,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8.16%、回收率为86.21%,硫精矿品位为30.12%、回收率为82.07%的选矿工艺指标.胡海祥等[2]通过对某铜硫铁复杂多金属矿分选新工艺试验研究,获得铜精矿品位19.53%,回收率38.58%;硫精矿品位43.27%,回收率91.90%;铁精矿品位64.72%,回收率56.60%的选矿指标.叶雪均等[3]针对安徽某铁矿磁选尾矿中铜矿物粗细不均,次生硫化铜含量较高,且部分黄铜矿被黄铁矿包裹等特点,在原铜硫混浮-铜硫分离工艺前进行了增设快速浮铜工艺环节的研究,并对混精再磨、分离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试验确定的半优先浮铜闭路试验流程处理该试样,可获得铜品位21.48%、回收率达82.85%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48.34%、回收率为84.43%的硫精矿.

试验根据某矿石含铁49.26%、铜0.52%、硫2.31%,为高铁铜硫矿,针对矿石特点,研究了采用“铜硫混浮-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浮选尾矿磁选”流程,回收多金属,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中有价元素得到了有效分离回收,选别指标较佳,所用工艺流程简单,可为开发同类矿石提供借鉴.

1 矿石性质

1.1 矿石多元素及物相分析

该矿主要有价组分是铁、铜、硫,主要元素铁、铜、硫均以独立矿物存在,原矿含铁、铜品位较高,有较大回收价值,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次为磁赤铁矿、褐铁矿、赤铁矿、菱铁矿以及微量的闪锌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磷灰石、黑云母、碳酸盐矿物、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的白云母、绿泥石和绢云母.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原矿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表2 铜物相分析结果/%

1.2 矿物单体解离度分析

黄铜矿单体解离分析,如表3所示.

通过在显微镜下分析发现,在黄铜矿单体解离度总样为60.75%的情况下,≥0.45 mm粒度级单体解离较差仅为46.51%.但≥0.076 mm粒级达到85.40%,<0.045 mm仍未达到完全解离.但总体上来看,黄铜矿解离甚好.

表3 黄铜矿单体解离分析结果/%

2 试验矿样及方案的确定

2.1 试验矿样

根据原矿物质组成研究和试验的需要,将大块原矿分别经破碎、筛分到<2 mm,最后通过环锥法堆4次混匀,缩分取样装袋,以下所述“原矿”均为<2 mm选矿试验样.

2.2 试验方案的确定

对于含铁铜硫矿石,常用的原则流程有“先磁后浮”和“先浮后磁”2种[4].采用“先磁后浮”原则流程,则在浮选之前需对磁选尾矿进行浓缩,增加了成本,而且采用“先磁后浮”获得的磁选铁精矿的含硫量相对“先浮后磁”较高,在本研究探索试验亦得到印证.因此,铜硫铁矿石矿一般采用“先浮后磁”原则流程进行选矿[5-6].对于硫化铜矿物,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有:优先浮选、混合浮选、等可浮、部分优先、部分混合浮选等[7-9].

针对矿石特点,对该矿石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试验,试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磁选对比试验结果

图2 不同方案得到的试验结果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最终确定采用“先浮后磁”原则流程,对铜硫矿物进行混合浮选,浮选尾矿进行磁选回收铁.

3 结果与分析

3.1 磨矿细度对铜硫混浮指标的影响试验

欲达到较好的选别指标,合适的磨矿细度是关键,磨矿过细容易造成过粉碎,影响有用矿物的回收,太粗则有用矿物单体解离不够[10-12].以碳酸钠调整矿浆pH,丁基黄药+Mac(30+30)g/t为捕收剂,改变磨矿细度,进行铜硫混浮粗选磨矿细度试验,试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铜硫混合粗精矿中铜品位、铜回收率、硫回收率均逐渐升高,当磨矿细度增加至<75 μm占70%时,铜硫混合粗精矿中铜品位、铜回收率、硫回收率已基本趋于最大值,此后,增加趋势很小,故为了节约磨矿成本,磨矿细度定为<75 μm 占 70%.

图3 磨矿细度对铜硫混浮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

3.2 捕收剂种类对铜硫混浮指标的影响试验

对于铜硫混合浮选,选用捕收能力强的捕收剂至关重要,试验对丁基黄药、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丁基黄药+Mac、丁基黄药+Z-200#等若干组捕收剂对矿石铜硫混合浮选粗选的影响进行了考查,其中磨矿细度为<75 μm占70%,捕收剂固定用量为 60 g/t、组合药剂配比为1∶1,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捕收剂种类对铜硫混浮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

由图4可知,单独使用丁基黄药为捕收剂时,混合粗精矿中铜品位、铜回收率及硫回收率均最低,选别指标最差;使用丁基黄药+Z-200#组合捕收剂时,混合粗精矿中铜回收率最高,但回收硫效果不理想;使用丁基黄药+Mac组合捕收剂时,铜品位最高;以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时,硫回收指标最高,且铜品位及回收率较好,因此,选用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铜硫混浮粗选时的捕收剂.

3.3 捕收剂用量对铜硫混浮指标的影响试验

在确定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铜硫混合浮选粗选捕收剂基础上,以<75 μm占70%为磨矿细度,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捕收剂,考查了不同用量捕收剂对铜硫混浮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5.

图5 捕收剂用量对铜硫混浮指标的影响试验

由图5可知,随着组合捕收剂用量的增加,混合粗精矿中铜品位逐渐降低,而铜回收率及硫回收率均逐渐升高,综合考虑铜品位以及铜硫回收率,选用(40+40)g/t为丁基黄药+丁铵黑药的用量.

3.4 再磨细度对铜硫分离指标的影响试验

探索试验表明,由于粒度过粗,铜、硫矿物未得到充分解离,当铜硫混合粗精矿直接加抑制剂进行分离时,铜硫互含严重,分离效果不佳,因此考虑进行铜硫混合粗精矿再磨,并考查磨矿细度对分离指标的影响.固定铜硫混浮粗选各条件:铜硫粗选磨矿细度为<75 μm 占 70%,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40+40) g/t,铜硫分离抑制剂选用石灰5 000 g/t,改变铜硫混合粗精矿的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见图6.

图6 再磨细度对铜硫分离指标的影响试验

由图6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铜粗精矿中铜品位及铜回收率均逐渐升高,且铜粗精矿中含硫量逐渐减少,但磨矿细度超过<45 μm占85%后,指标已基本稳定.考虑节约磨矿成本,因此铜硫混合粗精矿再磨细度定为<45 μm占85%.

3.5 抑制剂种类对铜硫分离指标的影响试验

选用合适的黄铁矿抑制剂可有效改善铜硫分离效果,以获得合格的铜、硫精矿.在探索试验及有关文献资料[13-15]的基础上,主要考查石灰、YL、DT-1#及DT-2#等4种黄铁矿抑制剂对铜硫分离的效果.固定铜硫粗选磨矿细度为<75 μm占70%,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40+40)g/t,铜硫混合粗精矿再磨细度为<45 μm占85%,固定抑制剂用量为5 000 g/t,改变抑制剂种类,试验结果见图7.

图7 抑制剂种类对铜硫分离指标的影响试验

由图7可知,4种抑制剂中,DT-1#及DT-2#效果较好,而以新型高效无机抑制剂DT-2#(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为铜硫分离抑制剂时,选别指标最佳,此时铜粗精矿中铜品位及铜回收率最高,且铜精矿中含硫最少.因此,选用新型高效无机抑制剂DT-2#(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为铜硫分离时黄铁矿的抑制剂.

3.6 新型无机抑制剂DT-2#的用量对铜硫分离指标的影响试验

试验固定铜硫粗选磨矿细度为<75 μm占70%,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40+40)g/t,铜硫混合粗精矿再磨细度为<45 μm占85%,固定抑制剂为DT-2#,改变DT-2#用量,试验结果见图8.

图8 抑制剂用量对铜硫分离指标的影响试验

由图8可知,随着DT-2#用量的增加,铜粗精矿铜品位逐渐升高,铜回收率及铜粗精矿中含硫量逐渐减少,综合考虑各项指标,DT-2#用量定为4 000 g/t.此时,铜粗精矿铜品位为15.60%,铜回收率为87.50%,铜粗精矿中含硫为25.40%的技术指标.

3.7 浮选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及开路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9,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原矿含铜0.52%、硫2.31%的情况下,采用磨矿细度<75 μm占70%、碳酸钠为pH调整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组合捕收剂混合浮选铜硫,铜硫粗精矿再磨至<45 μm占85%后,以DT-2#为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的 “铜硫混浮-精矿再磨-铜硫分离”的工艺流程,可获得含铜22.36%、回收率为87.29%的铜精矿,含硫38.43%、回收率为62.88%的硫精矿.

图9 闭路试验流程图

表4 闭路试验结果/%

3.8 尾矿磁选试验

通过对浮选尾矿进行磁选条件探索试验,试验结果如图10所示.

从图10可以看出,上SLon高梯度强磁选时,当磁场强度为0.5 T,对铜硫浮选尾矿采用一粗一扫的磁选流程回收磁铁矿,可以获得含铁66.98%,回收率为91.34%的铁精矿,选铁指标较好.

图10 磁场强度条件试验

4 结束语

1)本试验矿样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其次为磁赤铁矿、褐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其次为磷灰石、黑云母、碳酸盐矿物、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的白云母、绿泥石和绢云母.

2)本试验以“浮选-磁选”为原则流程,采用“铜硫混浮-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浮选尾矿磁选”的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74 μm占70%条件下,以碳酸钠为pH调整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组合捕收剂,进行铜硫混合浮选,铜硫粗精矿再磨至细度为<45 μm占85%,以新型高效无机抑制剂DT-2#(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为黄铁矿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浮选尾矿采用一粗一扫流程磁选回收磁铁矿.在原矿含铜0.52%、硫2.31%、铁49.26%的情况下,最终可获得含铜22.36%、回收率为87.29%的铜精矿,含硫38.43%、回收率为62.88%的硫精矿,含铁66.98%,回收率为91.34%的铁精矿

3)本试验采用自制研发的新型高效无机抑制剂DT-2#(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代替传统的高碱石灰抑制剂,在低碱调条件下成功实现铜硫分离,大大减少了抑制剂的用量,较大地节约了选矿成本,给矿山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温子龙,林海,董颖博,等.西宁某低品位铜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3(1): 12-16.

[2]胡海祥,李广,刘俊,等.某铜硫铁复杂多金属矿分选新工艺试验研究[J].矿山机械,2012,40(9): 87-91.

[3]叶雪均,熊立.安徽某铁尾矿中铜硫的选矿回收研究[J].金属矿山,2012 (7): 155-157.

[4]王立刚,陈金中.澳大利亚Cairn Hill磁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8(3):20-24.

[5]李俊宁,肖春莲.某铁硫铜复杂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J].金属矿山,2008(12):58-63.

[6]普仓凤.铜铁共采矿石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J].云南冶金,2008,37(4):21-22.

[7]朱继生.冬瓜山铜矿选矿技术攻关[J].中国钼业,2006,30(5):24-27.

[8]阮华东,彭屹.武山铜矿提高选矿指标实践[J].矿业快报,2004(7):32-34.

[9]吴熙群,李世伦,谢珉.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J].矿冶,2000,9(4):32-37.

[10]胡熙庚.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11]钱鑫,张文彬,邓彤,等.铜的选矿[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8.

[12]胡为柏.浮选[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13]王勇,叶雪均,艾光华.某铜银多金属矿石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试验[J].金属矿山,2010(6):105-108.

[14]汤玉和,汪泰.铜硫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2,6(2):100-102.

[15]李崇德,孙传尧.铜硫浮选分离的进展[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8):2-7.

猜你喜欢
黄药丁基收剂
链长对Salen型席夫碱捕收剂与金属铜铅配位能力的影响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2-丁基-1,2-辛二醇的合成研究
氮掺杂碳纳米管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
新型脂肪酸协同螯合类捕收剂对黑钨矿与脉石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卷心菜状Bi2 WO6光催化降解黄药废水
新型HP-1黄药在硫浮选中的试验研究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对PEG20M固相微萃取涂层萃取性能的影响
蒙脱石对乙基钾黄药−铅复合污染体系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