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兆军
美食家蔡澜教人做五香花生,这样强调过:“记得只拿一小碟上桌,等客人吃不够要求时,再出一小碟……两碟为限度。不管他们再三哀求,也不能心软。”这老饕,真是把食客的心理摸透了。
“半饱”策略也通常用在商场,比如苹果公司在中国发售的金色版iPhone5S,换换外壳的颜色,再加上“货源不足”的噱头,就把一些“果粉”们撩拨得“饥肠辘辘”,群起而哄抢。
对于现在人来说,忧心的不再是吃不饱、吃不好,而是营养过剩的问题,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一系列“富贵病”越来越多,这些追根究底都是吃出来的。
古人曾说过:“若要身常康,腹中三分饥”。《战国策·齐策四》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齐宣王要任用名士颜鉫做官,以利禄引诱他,说,做官多好啊,“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鉫毫不动心,坚决辞谢,他说:“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所谓的“晚食以当肉”,就是在饥饿的时候再进食,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山珍海味的感觉。
半饱是知足,是节制,一些聪明的人只吃到半饱便停箸不食,这大合养生之道。但也有一些人,不吃到无法下咽绝不罢休,不仅全无美好回味之趣,而且还吃出了浑身的倦气、浊气,那辛苦劲儿,最是难受。
人生事多是如此,莫要做到极致,就会回味悠长。吃饭要吃七八成,做事留三四分。半饱,表面上看是亏损的,实则是丰盈的。香港人欧阳应霁在《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一书中说:“半饱是一种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蓝天。”
半饱,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约束,收纳更多诱惑的生活哲学。为人不要太过贪心,不给自己过不去,不给朋友找别扭,取舍有度,方是做人最高境界。
(摘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