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看《山海经》,可以看出那时的人已经有了“江山之南楼为先”的择居习俗。这种习俗观念,是与《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原则一致的。《山海经》反映了早期人们的朴素阴阳观。书中每以阴阳说明环境方位。如“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北嚣之山……其阳多碧,其阴多玉”。
《山海经》认识到,山阴山阳,因地理、地质、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其生物的生存生长状况也是有差别的。《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云:“大漠之中,有山名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郭璞注,风痓之痓,《集韵》云痓,风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漠之中,有一座生长去痓(治疗风病)的果子的山(故山名去痓),山南(阳)此植物能结成果,山北(阴)此植物虽开花不成果。这种对山南山北、山阴山阳生物生长差异的观察认识,后世书中也多赘述,如《尔雅翼》云:“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即是。
有历史学家解释上古著名巫师中的“巫相”,“相,省视也,即以相术,叫人趋避者”。实际上,“巫相”是具有丰富天文地理知识的博学之士,这大概与上古大禹、伯益所治理的天下洪灾,跋山涉水,长期所积累的知识有关,同时也反映了早期《易》理的某些端倪。
后世书中不乏易学奇人的记载,但绝非民间一般的“阴阳先生”之辈,这些人虽说也有一些从书本上套学来的“知识”,却多是利用人们的某些心理,故弄玄虚,不可轻信。不过应当重视的是,现代都市环境、空气严重污染,危害健康的状况,令人堪忧。保护和治理环境,迫在眉睫。有条件者,特别是老年人,择居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乡村小镇颐养天年为宜。或利用旅游度假之机,游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胜景,欣赏大自然的美妙风光,领悟天地人之真谛,陶冶情志,怡心悦目,增进身心健康,亦不失为养生之道。
(摘自《生活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