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段桂云,范兴忠,孟选宁,孙向春
(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酒泉 735000)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别名太阳花,是菊科向日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 m,原产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向日葵可分油用向日葵、食用向日葵、食油兼用型和观赏型向日葵4种类型,其种子含油量极高,味香可口,可炒食,也可榨油,是全球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我国是向日葵种植大国,种植面积100万hm2,总产量为196万t。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向日葵市场价格的上涨,向日葵种植面积日益增大,而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等因素,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是提高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根本措施。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从国内外引进31个食用向日葵新杂交品种,从中初选出13个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参加了2013年品种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共13个,其中从国内9个种子企业引进品种9个,编号分别为12-1、12-3、12-4、12-5、12-8、12-9、12-10、12-11、12-14,从国外引进品种4个,编号为12-15、12-16、12-17、12-20。以目前当地主栽品种LD5009作对照。
试验设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乡上沟村。试验点海拔1 481 m,年平均气温4.6~8.8℃,无霜期119~126 d,年降水量78~86 mm,年蒸发量2 148.8 mm。干燥度6.86,相对湿度46%。试验田土质中壤,小麦收后深翻30 cm,11月初灌底墒水。
表1 参试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物候期及生育期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1.6 m2(6.0 m×3.6 m),每小区6行,行距60 cm、株距40 cm,地膜覆盖种植,2013年5月8日人工开穴点播。重复间设1 m走道,四周设保护行。结合播前整地施优质农家肥40 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6月21日灌头水时追施磷酸二铵75kg/hm2,7月26日灌二水,均为大水漫灌。田间记载物候期及主要性状。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考种,并按小区单收计产。
从表1可知,参试杂交种生育期在93~110 d,其中生育期最短的是12-9,仅为93 d,较对照品种LD5009早熟12 d,其物侯期也较其它品种提前。生育期最长的是12-11,为110 d,较对照晚5 d。12-1、12-17、12-20与对照生育期相同,其余9个品种较对照早熟1~12 d。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株高为192~275 cm,其中12-5、12-16最矮,较对照矮14 cm;12-15最高,较对照高69 cm;大部分品种株高在200 cm左右。茎粗差距不大,为2.8~3.6 cm。单株叶片数为26~33片,大部分品种与对照相近,叶片数量12-1、12-8、12-17最少,为 26片;12-9最多,为33片。参试品种盘径在20~25 cm,其中12-11最大,为25 cm,较对照大5 cm;其次为12-10,为24 cm,较对照大4 cm;其余品种与对照相近。参试品种均生长整齐。
表2 参试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
表3 参试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单盘粒重在100~160 g,其中最高的是12-10,为160 g,较对照重45 g;12-3和12-5最轻,为100 g,较对照轻15 g。参试品种百粒重最高的是12-11,为17.03 g,较对照高2.55 g;其次是12-5,为16.62 g,较对照高2.14 g;仅12-1和12-17较对照低,其余都较对照高。结实率 12-1、12-3、12-4、12-8、12-10、12-11、12-14、12-17、12-20较对照高,12-5、12-9、12-15、12-16较对照低。其它经济性状详见表3。
从表4可知,参试的13个品种中,12-10、12-11、12-14、12-15、12-17比对照增产,其余品种较对照减产0.66%~13.62%。12-10折合产量最高,为5 601.85 kg/hm2,较对照增产34.00%;其次是12-11,折合产量4 754.63 kg/hm2,较对照增产13.73%;12-17、12-15、12-14分别较对照增产9.30%、4.43%、3.7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2-10、12-11、12-17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其余品种和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2-15、12-14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表4 参试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产量
参试的13个食用向日葵品种对试验区的生态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以编号为12-10的品种折合产量最高,为5 601.85 kg/hm2,较对照增产34.00%;其次是12-11,折合产量4 754.63 kg/hm2,较对照增产13.73%;12-17折合产量为4 569.44 kg/hm2,较对照增产9.30%。3个品种生长整齐且籽粒形状、植株高度、籽仁率、口感、结实率等综合性状较目前推广品种突出,可在酒泉市及同类区域示范种植,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