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广雷,唐立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要求,以教学短小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某个重点、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是在课程范围内针对某一概念或主题设计的课程框架,由一系列学习单元或专题组成,侧重于知识点内容深度的讲解[1]。微课主要有如下一些特征:①主题鲜明,内容针对性强,教学方法多样,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但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展开,相反传统教学视频往往是一堂课的全盘复制,包含多个知识点,含有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②微课短小精悍,学习内容持续时间短(一般为5~15分钟),是传统教学视频精华的浓缩,将一次传统的教学内容分解构成相对完整的多个特定微主题,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受到借鉴与启发,容易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学习效率。③微课资源文件相对较小,微课是以短小的视频形式呈现,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相比传统课程教学视频更易于发布到相应的学习平台供学习者观看、下载,更方便为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灵活自主的网络学习体验。
利用微课教与学是对于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2-3],高校里发生这种颠覆性、革命性的变化需经较长过程,但是由于微课碎片化的特点,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及反思能力不够或不能做到勤于思考,往往会使学习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地学习,导致的学习的肤浅和盲目。所以只有在微课得到系统化的设计形成“微课程”才能发挥微课最大的作用,让学习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最大限度的发挥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优势,为远程网络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
机床电气装调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系列实践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数控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研,并对数控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与描述,明确了主要就业岗位和次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基础上建设地,是一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吻合的专业课程,通过多年的课程资源建设、内涵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首先目前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总体上相对薄弱,缺乏扎实的基础教育功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本门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差,同时受到课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交流不多,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课程资源库建设时期得到了一定解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具体机床电器图片、动画、视频等,为学生课堂学习和企业工作实际搭建了桥梁,某些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工作任务即项目完成全过程拍摄了项目实施指导录像,摄制的操作示范录像对项目完成过程中的操作内容、操作规范、操作要求、操作结果、操作依据的图纸等都加以详细说明,这些资源的建设衍生了一大批惠及广大师生的教学成果。但也有一些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教学视频过长,录像视频占用资源太大,当视频下载、在线观看时经常发生网络故障,挑战学习者的承受极限。
课程的制作内容首先向施教后的学生调查课程教学难点及其成因,将课程难点问题进行“微课化”处理,即将难点内容聚合成短时长、有高度概括内容的题目,制作知识解释或技能操作流程完整的视频,形成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微课化教学资源作品。这些资源作品在10分钟以内,内容高度概括,结构相对完整。机床电气装调课程共32讲(64课时),以第15讲ACE基础教学安排部分为例,表1中黑色部分就是每一段微课内容的题目。
表1 机床电气装调第15讲ACE基础教学安排表部分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到微课程不是传统课程的微型化,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梳理出其中的重点、难点,针对重点、难点布置讲课内容,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微小”视频,确定每段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并分别标明知识点授课内容,配以讲课中需要的辅助性教学资源,课程整体授课完毕,再对视频按照授课布置按知识点进行切割,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的微型课程。
这样以重点、难点内容形成的知识点的讲授为最小单元,而且各知识点之间形成有一定有机联系,按重点、难点拍摄制作的微课成为课程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课程系统设计的指导教学文件保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4]。这样就由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制作的微课串接成机床电气装调课程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知识点群。在正常教学实施中就类似于程序教学的功能,当学生学习掌握前一部分学习内容之后,再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这样就避免了微课的过度碎片化。而单一的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并不代表学习者的学习一定会产生效果,因此在微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兼顾实际应用,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平台,其中至少包含学习单元划分、与该学习单元相关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测试练习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内容支持微课程,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学习平台,营造一个真实的网络“微课程资源平台”。
本门课程是全国共享型数控技术资源库平台课程,课程教学采用三层结构模型(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教授班级学生),课程资源平台首页由课程负责人构建,课程教学团队每位教师在平台首页下开通属于个人的教学空间,每个教学空间继承了平台首页中展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作品,任课教师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加以改造,可快捷地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讲稿,教师执教班级的每个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教学空间下开通属于个人的学习空间,达到了学生便捷获取课程学习资料,促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答疑提问。重要的是实现了优秀学习资源的在学生与教师层面的共建共享,可能由于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分配的缘故,本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精彩讲课只能有1~2个班的学生受惠,其余班级的本门课程讲授还需要专业其他教师,甚至是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各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的风格是多样的,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微课程教学安排表的建立,就把每一次课的重点、难点形成几段微课,在课程建设课题组当中找出最擅长讲解这个专题的老师来做一次专门的讲解,制作成高清的微视频形式,供其他教师和全体学生观看,这样本门课程就集中了课题组全体的教师的优质授课视频资源供每一个学生使用与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本门课程最优质的课堂讲授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果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个难点的讲解有欠缺,就可以立即调用播放本次重点内容讲解最好、学生最易理解教师的精彩的微课视频片段,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因此微课程对于教师教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意义深远[5],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可以实现年轻教师对本门课程教学组织、教学风格的模仿,实践技能的提高,从而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的提升。
[1] 洪超,程佳铭,任友群.新技术下学习科学研究的新动向:访学习科学研究专家Roy Pea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6.
[2] 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7-75.
[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 刘慧霞,马建伟,闰秀英,等.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2,2(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