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图书馆 广东佛山 528000)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构想始于2002年并在禅城区图书馆试运行。2003年佛山市政府工作会议上,联合图书馆的规划和实施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协调和策划,佛山市图书馆于2004年提出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搭建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和服务体系,保障市民享受到更加充分和平等的文化权利。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经过多年发展,从局部的区图书馆体系模式发展为全市模式,一路走来,探索了前人未曾涉足的很多领域,在许多问题上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第一个吃螃蟹者”〔1〕。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横向联合中小学、高校、企业等其他类型图书馆,纵向构建市、区、街镇和村居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各级服务节点各司其责、平等互助、资源共享。还成立佛山市图书馆学会联合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设统筹管理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联合编目中心。统筹管理中心负责联合馆总体规划的制定、协调,统筹管理全市各成员馆的发展、联络、宣传、活动、培训、物流等工作;技术服务中心负责联合馆软件平台的维护升级、新功能的开发,协助各成员馆制定硬件建设规划;联合编目中心则承担统筹协调各成员馆的联合编目工作。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已发展48个成员馆,涵盖公共馆、街道馆、村居馆、学校图书馆和部队图书馆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中禅城区16个、南海区16个、高明区5个、三水区6个、自助图书馆6家,目前正在筹备的有4家。佛山市图书馆和5个区级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网点建设的突出优势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级投入”。如禅城少年儿童图书馆是由区政府投资建设;张槎图书馆和张槎中心小学图书馆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建设;高明织梦自助馆由个人出资建设;佛山电大自助馆是与高校合作建设。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总分馆结构:禅城区总分馆和大沥镇总分馆。以禅城区总分馆为例,其年平均经费仅占佛山市图书馆的10%,办证量和借阅量却分别占佛山市图书馆的1/4和1/3,可见其办馆效益。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中总分馆制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传统“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的分级财政建设体制,无论由哪种渠道投资建设馆舍,分馆的运作经费(包括人员、行政办公、信息资源建设、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等)均由政府支付,由总馆统一调配人员,统一控制经费,从技术支持、制度建设、服务质量、业务规范、后勤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真正做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统一归总馆进行管理。〔2〕
笔者通过比照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与“示范区创建标准中直接涉及公共图书馆的项目和指标”中的东部指标,发现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在图书馆的设置率与达标率、图书馆的使用率、馆藏、开放程度、总分馆制、均等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特色服务、人均经费支出、流动服务和图书馆从业人员比例等方面均已达标。其中办证量、人均年增馆藏量和人均经费支出这三个指标为超额达标,见表1和表2。
表1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办证量统计
表2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人均年增馆藏量统计
在财政投入方面,佛山市各级财政部门近几年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支持文化改革发展。2011年,佛山市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的1.99%,超过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各级财政的文化经费拨款达到当地财政支出的1%”的要求。〔3〕(国家文化事业经费总量占财政总支出不到 0.5%)。
2.3.1 文化共享工程
佛山市共享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目前已建成市支中心1个、区支中心5个、基层服务点480个,覆盖全市所有镇街。其中市支中心直接发展基层服务点291个(包括268个职工书屋),禅城区基层服务点10个、南海区基层服务点14个、顺德区基层服务点29个、高明区基层服务点76个、三水区基层服务点60个。佛山市支中心联合各区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基层群众提供诸如文化下乡、志愿者服务和阳光电影之旅等各种便民、惠民和利民服务。
2.3.2 数字图书馆
除了自购数据库外,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均拥有丰富的自建特色数据库。如佛山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市级中心馆的功能,自建了佛山古籍目录、佛山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佛图专递、馆藏宗谱、中华传统文化、生活百科、佛山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等;禅城区图书馆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自建了陶瓷数据库、童装数据库、金属数据库等;三水区图书馆结合区域文化特色自建了三水文艺、激活传承弘扬——三水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2013年10月,佛山市图书馆牵头搭建了联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四区居民可一站式享用联合馆成员馆的所有数据库资源。该平台的搭建标志着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中数字资源的共知、共购、共建、共享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佛山市图书馆还引进了方正电子报刊系统,在大堂架设了两台电子触摸屏,开通了几十种电子报刊在线阅读,深受市民欢迎。
2.3.3 电视图书馆
通过与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合作建设电视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数字化传播,市民通过数字电视随时随地阅读、观看图书馆提供的相关信息与资源,足不出户便可自由地选择并进行学习。
2.3.4 手机图书馆
为市民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触角,拓展手机阅读读者群。南海区图书馆和禅城区图书馆都已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佛山市图书馆正在筹建佛山市移动联合图书馆,测试平台即将上线。
2012年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启动了“汽车图书馆”流动借阅服务,“汽车图书馆”内有各类图书6000多册,还安装了空调等设备,为市民提供免费开通借阅证,免费借还以及“送书上门”、“送文化上门”、“送数字资源上门”、“送信息服务上门”等特色服务。“汽车图书馆”突破现有公共图书馆以馆舍为阵地提供服务的桎梏,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对“阅读”的普遍诉求。自试运行以来,“汽车图书馆”先后进驻企业、社区、医院、学校、部队、监狱等300多个服务点。
2.5.1 “零门槛、无障碍”
佛山市图书馆早在1988年就打破传统封闭式服务方式,率先在省内推行开架借阅。2004年取消阅览证,免费阅览。2005年始逐步开通“多馆联合服务,一卡通借通还”。2011年底,佛山市图书馆联合全市28家成员馆推出“二代身份证”免押金书刊借阅服务(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是我国首个全面免除押金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如今佛山市联合图书馆48家成员馆已实现完全免费和通借通还。
2.5.2 弱势群体服务
为了保障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地享受图书馆的资源,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各成员馆主动出击,并发动社会力量,携手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类型的关爱和帮助。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2012年启动“阅读 温暖——佛山视障读者关爱行动”系列活动,通过为视障读者提供盲文书刊、有声读物、听书阅读器等,组织开展面对面朗读、盲用电脑免费培训、“无障碍电影”讲解、送书上门、视障读者故事会、读书会、专题讲座、朗诵会、联欢会、音乐会、不定时的外出采风等多种方式关爱视障读者,帮助视障者逾越阅读障碍,满足他们对书刊和文化、信息的需求,提高其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全面融入社会的能力。其中该馆举办的佛山市首届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比赛荣获广东省第三届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优秀组织奖,“阅读温暖”活动成功荣获“佛山首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优胜项目。2013年9月该项目再增新型服务,即推出“心声·音频馆”有声读物资源,为视障读者提供免费、方便、快捷的阅读平台和更多的阅读资源。〔4〕
2.5.3 读者自助服务系列
为使佛山四区市民在家门口,甚至在车站、医院、商场等场所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该馆不断寻求合作方,努力拓展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点,以弥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的不足。此外,佛山市图书馆还借鉴了国外“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简称PDA)的优秀经验,引入读者自主采购模式,即与书商合作,在新书入馆前,市民便可一睹为快,凡被市民借阅的新书,将被购入馆藏。该模式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办证量和借阅量大幅攀升。为充分尊重读者个性化的信息和资源需求,佛山市图书馆还开展了诸如读者自助展览、读者自助讲坛、英语角和交友会等活动。
为加强佛山地区图书馆队伍建设,提升馆员专业素养与工作技能,佛山市图书馆学会根据联合馆各成员馆的需求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学术活动季”系列活动,并搭建了各种跨区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供员工进行业务交流与学习。
为鼓励和激励员工创新,点燃员工的工作激情,佛山市图书馆于2011年提出了“项目立馆”的理念,即员工可根据本馆阶段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或思考,申报馆内项目,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跨部门组建自己的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和资源范围内完成预期目标。同时基于“项目立馆”建立“员工评分系统”,员工的具体工作业绩直接与年度评优、岗位竞聘、晋升职称挂钩。“项目立馆”无论从管理层面、组织层面,还是人才培养和员工绩效评估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此外,以2013年引进新馆员为契机,佛山市图书馆即将启动专家馆员制度,旨在培养专职提供某项高质量服务的图书馆骨干及领头人,推出贴近市民的个性化专业服务。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微”文化遍布周围,佛山市公共图书馆应将“微”文化引入,与图书馆的服务捆绑打包,向社会提供各种传递正能量的“微服务”。事实上,图书馆日常提供的服务大部分都是微小的、平常的,如何将这些“微服务”做精做强,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能享受无微不至的温暖和关爱,是每一个图书馆都应该着眼和关注的重要课题。日常工作中处处体现“关心”、“关爱”、“细心”和“贴心”,为读者提供免费可饮用水,印有借书日期的便签纸、笔、老花镜、雨伞,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等“微”沟通渠道,开展读者交流座谈会与读者近距离交流等等;都是应该强调的“微服务”。
佛山是一座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醒狮、龙舟、武术、陶瓷、粤剧、节俗婚嫁、花市、祭祀、旅游、饮食风俗、粤菜、民居文俗、粤方言、美术工艺等佛山特色均为岭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打造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将璀璨的佛山文化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它,并一起传承下去。继而通过文化发展辐射成社会效应,为佛山经济发展增效,可谓一举多得。佛山市公共图书馆可联手共同筹建佛山市特色专题信息共享空间,即将佛山人的特色文化,按专题聚类,将有关特定专题的文献资料(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多媒体资源等)都集成在一个平台,供用户一站式检索使用。通过挖掘市民或本馆馆员相关的隐形知识,搭建Living library平台,将这部分特色专题信息“炫动”起来,充分发挥它的特效。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在地方特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宣传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但在开发利用方面稍显欠缺。如果在保持地方文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元素使得地方文献华丽转身为具有现代艺术气息、创意灵感和大众品味的文化套餐,普通百姓乐于去接受、喜爱它,甚至去创新开发、利用它,那么地方文献的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一直以来,图书馆开展“非阅读”类的读者活动总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质疑,认为开展“非阅读”类活动并非图书馆的专长或优势,有抢他人饭碗之嫌和读者是否接受之疑。国际上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国际图联(IFLA)出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一书中指出:“人们需要信息来满足他们的业余爱好,公共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各种载体的资源来满足这种需求。公共图书馆必须注意社区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制订的服务措施应当能够灵活地适应这些变化。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组织活动和利用资源来鼓励各个年龄段的人发展文化艺术才能。”〔5〕公共图书馆就是要满足不同阶层的人的文化需求,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市民可以来此看看报纸、听听讲座、看看展览、欣赏艺术表演,甚至经商、交友等,甚至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各种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只有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转变观念、拓展服务功能,打造“第三空间”,吸引人们到图书馆读书学习、娱乐休闲、修身养性、缓解压力、消除矛盾,带给人们归属感、平等感、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像理想中的天堂一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6〕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将携手为市民打造集“阅读欣赏、信息共享、休闲娱乐、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多元、立体化的服务。
及注释:
1.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51-153
2.引用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二十分会场上禅城区图书馆田碧馆长的课件。
3.增加财政投入 给力文化建设——我市财政力推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2013-12-10〕.http://www.fscz.gov.cn/czxx/czdt/201207/t20120709_3760829.html
4.市图书馆推出“心声.音频馆”服务视障读者指纹快速登录畅享听书服务.〔2013-10-28〕.http://epaper.citygf.com/szb/html/2013-10/10/content_539411431.htm
5.引用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佛山班)上李超平老师的课件。
6.李浩.免费开放后的公共图书馆要逐步走向天堂——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第三空间”的思考.图书馆建设,2011(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