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居民人力资本回报率及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2014-12-25 02:12田立法韩雅姝郭晓爽迟嘉琳
关键词:收入水平工龄居民收入

田立法,韩雅姝,郭晓爽,迟嘉琳,李 悦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

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明塞尔在其博士论文《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中,最先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研究了个人的收入分配问题,对当时社会学“阶级”模型和概率“机会”模型所无法解释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1]。明塞尔认为,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基于收入最大化原则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使今后的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差异化[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海克曼在明塞尔的教育与在职培训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性别、年龄、父辈教育、父辈职业等因素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3]。Barro在1996年提出了不同于以往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的健康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健康人力资本通过提高个人效用对经济产生影响[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和高速的增长势头,但收入不平等问题日趋严峻。这种急剧扩大的收入不平等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统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引发的普遍性社会不满情绪逐渐被学者和决策者所关注[5]。当前,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得以实现公平与增长协调发展的目标[6]。由西方经济学理论可知,人力资本是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剖析人力资本构成要素与居民收入的作用关系对探究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动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深入解析居民个体特征对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的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在同等人力资本水平下,居民的性别、年龄、单位性质、职业类型、教育重要性认知、文体活动参与以及父辈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不同,收入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可能不存在差距。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学校教育作为居民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对收入的影响发挥主导作用。赖德胜[7]证实教育与收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薛进军和高晓淳[8]对1988、1995和2002年的中国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后发现,城市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收益率的迅速上升,但也加速了“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马太效应。王小鲁和樊纲[9]证实教育机会分配不平等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致因,这一结论同样被李骏和吴晓刚[5]证实。张车伟[10]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应向穷人倾斜。为了通过大众化教育提升居民收入并减小收入差距,政府于2006年开始实施新《义务教育法》。但龙翠红[11]发现,居民教育不平等的改进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徐舒[12]认为,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会拉大收入差距,而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才会降低收入差距。颜敏[13]指出,大学教育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因。

除了学校教育外,个体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接受的在职培训也是居民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影响着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差距[14]。明塞尔将工作经验和在职培训称作学校教育后投资[1]。赖德胜[7]比较了学校教育与工龄的收益率后发现,教育收益率高于工龄收益率。创新与技术革新对熟练操作工的需求量变大,工龄越长预示着经验越丰富、操作越熟练,就业机会将更大,从而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14]。接受在职培训是个体技能水平提升的主要方式,在更换到更高技术岗位后个体的收入水平也会得到相应提高[15]。健康人力资本作为教育人力资本的补充,被齐良书[16]证实与收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可见,学校教育、工龄、在职培训和健康资本构成居民的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呈现正向作用关系。但是,影响居民收入,除了人力资本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比如,具备同样人力资本存量的居民个体,可能因为性别、年龄、单位性质、职业类型、教育重要性认知、文体活动参与偏好以及父辈职业、父辈教育水平不同而呈现收入差异。邓峰和丁小洁[17]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数据证实,女性收入普遍低于男性,但女性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魏大海等[18]证实,居民收入的年龄效应和代际效应均表现出线性趋增趋势。夏庆杰等[19]证实,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改革完成后,国企职工工资高于非国企的幅度及不合理部分大幅度上升,造成城镇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王鹏[20]证实,单位所有制和职业类型对工资收入差距的控制作用显著。此外,个体对教育重要的认知以及参与文体活动强健体魄的态度也可能影响收入差距。除了个体特征外,陈钊等[21]还证实,在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收入行业中父辈政治成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

综上所述,居民的人力资本决定着收入水平,居民个体特征与父辈特征不同,也可能导致居民收入差距。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检验天津市居民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及收入差距的致因。

假设1:居民人力资本各要素对收入的正向直接效应显著。

假设2:居民个体特征与父辈特征对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的控制作用显著。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设置

1.样本数据

课题小组于2013年1月至2月在天津市市内六区的地铁站、公交站、电影院、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发放了800余份调查问卷。在发放调查问卷时,为了获取天津市居民人力资本与收入等信息的第一手调研数据资料,尽量选取年龄阶段在20岁至60岁、有稳定工作收入的居民中进行。最终,收回有效问卷600份,问卷有效率为75%。本次调查涉及天津市的河西区、河北区、和平区、河东区、南开区、红桥区六大市区。性别分布情况为男性占47.7%,女性占52.3%;年龄分布情况为20岁至25岁占37.7%,26岁至30岁占25.5,31岁至 35岁占 17.5%,36岁至 50岁占16.5%,50岁以上占2.8%;受教育水平分布情况分为初中及以下占5.4%,高中占11.3%,专科占29.5,本科占48.3%,硕士及以上占5.5%;参加过与未参加过在职培训的居民占比分别为63.7%和36.3%;月收入分布情况为2 000元至3 500元占37.5%,3 500元至5 000占28%,5 000元至6 500元占10.2%,6 500元以上占8.7%;单位性质分布情况为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占24%,私人企业占26.8%,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占19.3%,外资企业与中国港澳台企业占13.4%,其他单位占16.5%。

被调研人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0到35岁之间,55岁以上人员只有6位,说明被调研人都为工作年龄阶段之内的人员,有正常工作和收入来源。被调研人的教育水平多为专科和本科,月收入在2千到3千之间,这与天津市当前的工资标准基本一致。被调研人多为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政府机关人员不多。被调研人员大都参加过在职培训,说明教育后学习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方式在社会中已被重视。在600份有效问卷中,部分人员没有填写工龄或者填写工龄为0年,对这些问卷做了删除处理,最后得到575份有效问卷用于后续实证研究。

2.变量设置

居民收入是指居民的月收入,用实际收入值表示变量的值。人力资本包括教育水平、工龄、在职培训、健康人力资本四个方面。教育水平体现了个人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情况,采用教育年限法表示变量的值: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分别为 6、9、12、15、16、19、22年。工龄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用实际参与工作年数表示变量的值。在职培训体现了个人人力资本的教育后投资情况,分为参与和未参与两个类别,在具体操作时采用1个虚拟变量表示(未参与过在职培训为基础类别)。健康人力资本是教育人力资本和在职培训人力资本的补充,采用健康支出占个人总支出的比重来表示变量的值。

对居民而言,居民的生理、职业特征与认知偏好以及父辈的职业特征可能会影响人力资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设置控制变量的方式来研究人力资本与收入的关系可能被居民与父辈的哪些特征所影响。

居民的生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性别变量以女性为基础类别,设置1个虚拟变量;年龄变量为居民的实际年龄,在具体操作时作了取自然对数处理。认知偏好包括参与文体活动、教育重要性。参与文体活动以“不参与文体活动”为基础类别,将“经常参与”与“偶尔参与”设置为两个虚拟变量;教育重要性认知以不重要回答为基础类别,设置1个虚拟变量。居民的职业特征包括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单位性质以“其他性质单位”为基础类别,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单位性质1)、“私人企业”(单位性质2)、“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单位性质3)、“外资企业和中国港澳台企业”(单位性质4)设置为4个虚拟变量;个人职业类型以“农业劳动者、下岗工人、退休和其他人员”为基础类别,将“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类型1)、“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职业类型2)、“职业经理和办事人员”(职业类型3)、“商业服务和产业工人”(职业类型4)设置为4个虚拟变量。父辈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的虚拟变量设置方式同居民的设置方式相同。

三、统计检验结果

在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人力资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前,首先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及相关系数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居民收入与教育、工龄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与在职培训和健康资本的相关系数不显著。说明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和工龄因素可能是决定居民收入的主导。下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继续对居民收入受人力资本中的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的居民特征或父辈特征都包括哪些,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1 收入与人力资本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

本文以收入为因变量,居民教育、工龄、在职培训、健康资本为自变量,居民性别、年龄、教育重要性认知、参与文体活动、单位性质、职业类型、父辈职业类型、父辈教育为控制变量,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中的原始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居民的年龄、教育重要性认知、参与文体活动、单位性质1、单位性质2、单位性质3、父辈职业类型、父辈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系数都不显著。将这些不显著的控制变量删除后,再次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中的修正后模型回归系数。此时,单位性质是以“非外资和中国港澳台企业”为基础类别,将“外资和中国港澳台企业”设置为1个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原始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266,修正后模型拟合优度R2为0.246。拟合优度在删去不显著的控制变量后有所减小,但减小量并不大。对于横截面数据,原始模型与修正后模型的拟合优度都在接受范围之内。经进一步检验,原始模型和修正后模型的回归结果都存在一阶正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尽管模型并不完美,但回归结果还是能够说明理论假设是否成立。

由表2中的修正后模型系数及显著性可知,居民的教育水平、工龄作为人力资本的两大构成要素,对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居民的在职培训、健康人力资本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虽为正向效应,但均不显著。从标准化系数可以看出,工龄对收入的影响(0.313***)强于教育水平(0.297***),说明岗位经验的积累与居民获得的教育水平相比,更可能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在职培训对收入的影响要弱于教育和工龄。居民健康资本投入对收入的影响弱于教育、工龄、在职培训。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各构成要素对居民的收入水平存在正向效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假设1被证实。

从表2的修正后模型系数中还可以看出,居民的性别、单位性质4、职业类型在人力资本影响收入时发挥显著的控制作用,假设2被部分证实。

表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及显著性

四、结 论

基于天津市市内六区575位居民的调查数据信息,对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可能影响二者作用关系的居民生理、人力资本认知和职业特征以及父辈的教育和职业特征作了深入的解析。从统计分析结果得到如下四点结论。

(1)工作经验与学校教育在提升天津市居民收入时作用显著。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接受学校教育与积累工作经验的工龄对收入均具有正向效应。居民每多接受1年的学校教育能够带来285.67元的收入提高。该结果说明,学历越高收入水平越高,再次论证了学校教育对个体收入的重要性。高中文凭与小学文凭相比,收入高出1 714.02元。本科生与高中生相比,收入高出1 142.68元;硕士生与本科生相比,收入高出857.01元;博士生与硕士生相比,收入也至少高出857.01元。当然,这种收入水平的差距是指从天津市居民中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的平均结果,不代表其他特定居民群体的收入水平差距。

天津市居民的工龄对收入的影响要强于学校教育,说明居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性人力资本与接受的学校教育相比,更可能影响自身的收入水平。但是,工龄与教育相比对收入的影响仅高出0.01个标准点。该结果论证了工龄的重要性,凸显了专有性人力资本的价值性。工龄每增加1年可带来收入水平76.48元的提高。具备5年工龄的居民与刚工作的居民相比,收入水平高出382.40元;具备10年工龄的居民与刚工作的居民相比,收入水平高出764.79元;具备20年工龄的居民与刚工作的居民相比,收入水平高出1 529.58元;而具备30年工龄的居民与刚工作的居民相比,收入水平高出2 294.37元。但该收入差距仅适用于20岁至60岁的天津市特定人群。

(2)在职培训与健康投入在提升天津市居民收入时作用不显著。在职培训与健康资本投入对天津市居民的收入虽具有正向效应,但均不显著。在职培训对收入的影响系数是健康资本投入的2倍。接受在职培训的居民与没有接受过在职培训的居民相比,收入水平高出110.13元。该结果说明接受在职培训有助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本文以职业类型为分类因子对在职培训现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不同职业类型居民在职培训现状差异性显著(F=3.062,p值=0.016)。进一步检验后发现,重视在职培训的职业与不重视在职培训的职业相比,居民收入水平更高。论证了在职培训对提升收入水平的重要性。

居民的健康资本投入对收入的影响系数为78.03,说明居民健康投入占总支出的比率每变动1%,能对收入产生78.03%的提升效应,作用效果不明显。这一点同王第海[22]的研究结论一致。在以性别、年龄、工龄、教育、参与在职培训、单位性质、职业类型、月收入为分类因子,对健康资本投入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F=2.889,p值=0.056)、教育水平(F=2.957,p值 =0.007)、工龄(F=1.569,p值=0.021)的居民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健康资本投入;而不同年龄、单位性质、职业类型、月收入以及是否参与在职培训的居民,健康资本投入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进一步检验后发现,女性与男性居民相比更可能参与在职培训;教育水平越高,健康资本投入越低;工龄越长越注重健康资本投入。

(3)人力资本相同时,不同性别、单位性质、职业类型的居民收入差距显著。性别、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在居民人力资本影响收入时发挥显著的控制作用,而居民的年龄、教育重要性认知、文体活动参与态度、单位性质1、单位性质2、单位性质3、父辈职业类型、父辈教育水平对居民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的控制作用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显示,男性收入与女性相比,高出756.99元。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我国“重男轻女”思想。从企业高管以及政府机构中不难发现,成员多为男性,只有少数职位为女性。在企业和各事业单位招聘时,男性与女性相比面试和就业机会也更大。而且,女性要想获得与男性同等收入,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克服更多困难,尤其是在岗位竞争激烈或收入较高的行业中这一点尤为突出[17]。外资和中国港澳台企业的员工与其他居民相比,收入水平高出823.45元。外资和中国港澳台企业生产技术先进、管理制度规范,对员工技能和工作态度要求也更高,会设置较高的薪酬和福利水平来激励员工。其他单位应借鉴外资和中国港澳台企业的薪酬激励措施,将有助于缩减居民收入差距。

职业类型1、职业类型2、职业类型3对收入的影响系数皆不显著。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最高,其次是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职业经理和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下岗职工以及其他居民的收入水平最低。这一分析结果与当前中国的职业收入现状基本一致。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是当前社会就业的热点岗位,不仅与其稳定的收入来源相关,更与其较高的社会地位有关。职业经理和办事人员属于白领阶层,其收入水平与其职位特征表现出了不一致,说明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性没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商业服务、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下岗职工以及其他居民的工作属于蓝领、农业或无固定职业阶层,收入水平最低。社会应重视这些群体的收入过低问题,通过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来改善这些群体的收入现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10]。

(4)居民人力资本相同时,教育重要性认知、参加文体活动态度与父辈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对收入的影响系数不显著,说明这些类别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明显。教育重要性认知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收入越低的家庭越认为教育是改善子女未来收入水平的主要方式。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对收入的影响不仅不明显,还表现为负向,说明高收入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父辈的教育和职业类型对居民收入影响系数不显著,说明父辈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不会影响下一代的收入水平,间接论证了家庭政治或经济背景不是改善收入水平的主导。

[1]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Mincer J.Schooling,Experience,and Earnings[M].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74.

[3]海克曼.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弟海,龚六堂,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8(3):27-39.

[5]李 骏,吴晓刚.收入不平等与公平分配: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化居民公平观的一项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3):114-128,207.

[6]陆 铭,陈 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4-14,101.

[7]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42-49.

[8]薛进军,高晓淳.再论教育对收入增长与分配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11(2):2-13.

[9]王小鲁,樊 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10]张车伟.人力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12):59-70.

[11]龙翠红.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38-144.

[12]徐 舒.技术进步、教育收益与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2010(9):79-92,108.

[13]颜 敏.高等教育对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贡献:基于泰尔指数测算及分解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3(4):119-132.

[14]王云朵.基于工龄视角的人力资本收入函数经验研究:以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调查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0(6):61-69,112.

[15]范秀燎,李 强.企业在职培训对工人工资收入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5):108-112.

[16]齐良书.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城乡差异和职业地位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11):16-26.

[17]邓 峰,丁小洁.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性别收入差距[J].社会学研究,2012(5):24-26,243.

[18]魏大海,董志强,张建武.人口年龄分布与中国居民劳动收入变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3):44-54,111-112.

[19]夏庆杰,李 实,宋丽娜,等.国有单位工资结构及其就业规模变化的收入分配效应:1988—2007[J].经济研究,2012(6):127-142.

[20]王 鹏.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回归方程分解[J].财经研究,2012(2):39-48.

[21]陈 钊,陆 铭,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J].经济研究,2009(10):121-132.

[22]王弟海.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贫困陷阱[J].经济研究,2012(6):143-155.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工龄居民收入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