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油茶三叹

2014-12-25 12:13
浙江林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常山县宗谱山茶油

常山油茶三叹

◆撰文/张俊绘

十月常山好风光,满山油茶吐芳华。踏入常山,白色的山村、满城飘逸的油茶香、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缠绕心中,浮躁的心顿时会安静下来。这是一种不可复制的“色”,这是一种不可复制的“香”,这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味”,在这里一咏三叹,叹息如兰。

常山有“三宝”,油茶、胡柚、食用菌。但若论起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厚重,油茶更胜一筹。早在2000多年前,常山就是野生山茶油天然分布区,宋末元初时已大量种植油茶。据修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芳村镇猷阁村徐氏宗谱记载,徐璋公之子徐长川载宗谱要求各房裔孙不准在山上砍伐油茶,违者族规处理。《林业志》记,民国24年(1935年),常山县油茶大丰收,产油量高达40万公斤。1971年3月28日,在全国棉、油、糖会议上,周总理曾特地询问常山县代表、常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于耐毅有关油茶生产情况。

“冬季来常山看花”。山茶子“抱子怀胎”,谚语云:“油茶叶子片片青,前山后山密层层。头个孩子没下地,二胎儿子又上身。”果实采摘时,山茶花已是盛开怒放,花果并存,同株共茂,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此时,全县27万亩油茶林已成为花山、花海,枝桠蓬勃舒展,里里外外,密密麻麻,那些洁白耀眼的山茶花,风风光光地挺立于绿叶丛中,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七月半,茶籽乌一半”,“过中秋,茶籽乌溜溜”。寒露后,沉甸甸的茶籽挂满枝头,红红的,映衬在碧绿的油茶树中,显得十分可爱;秋风掠过,挂满茶籽的油茶树,频频点头,像是山中好客的主人,迎接八方来宾,采摘秋的果实;又像极了怀春美女,头插洁白的茶花,用半推半就的姿态,盛装迎接着觅“色”的我们。

它们在山里静静绽放了千年,如此唯美而绚丽多彩。

记忆中,最香的香气,是家里榨油的时候,“吼”的一声,清澈的油茶呈金黄色,哗啦啦地溜到油桶里。此时,用一瓢山茶油浇在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上,再加上一点酱油,那个香啊,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身舒畅,永生难忘,没闻过的人们,是无法体会的。

常山出油茶,产量在新昌。新年伊始,走进新昌乡葛畈村,远远的就会闻到一股扑鼻的茶油香,这是传统榨油馆飘出来的。在这里,计油量是以“榨”为单位的,一烤、二碾、三蒸、四扎、五榨,哪一道工序里不散发出茶油的醇香?身处榨油坊,人仿佛沐浴在缭绕的香雾里,连呼吸的都是香,行走常山乡村,简直就是置身于一个大大的熏香炉边。

日本手工艺大师柳宗悦说过这样一句话:“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榨油会产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是有心的控制,赋予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

人们常说:“常山菜好吃,味在油茶。”炒辣椒、炒青菜、炒肉等,都要油茶,还偏爱土榨的山茶油,为啥?要的就是那个味。《本草纲目》有记“茶籽苦寒香毒,去疾垢、去火”,用土榨茶油煎炒,有滋补壮阳、暖胃活血之功效。

据民间野史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食用茶油后,曾为之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的诗句。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视察,食用茶油炒的菜后大喜,称赞“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并传旨广开油茶馆,茶油之美味由此盛名远扬。

花开花落,常山的油茶树还在年年轮回,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吸收着日月的精华,伴随着我们,一起经历着人生中“色、香、味”俱全的日子。

猜你喜欢
常山县宗谱山茶油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广西首次公开发布山茶油团体标准
山茶油成为现代人的“新食尚”
山茶油到底有哪些营养功效?
学生作品展
常山县图书馆推动有声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山茶油食用价值简述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常山县天马一小
浅谈宗谱的重要性及其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