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仙美
(腾冲县第八中学,云南 腾冲679100)
在体育竞技运动的过程中,无论是体力的分配还是技术,战术的发挥,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许多有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心理上的紧张,情绪上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技术水平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要培养出优秀运动员,除了在选材,严格体能,技战术外,一定要从小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训练,使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机能的调节,调节各级的心理机制,克服胆怯、紧张情绪、增强自制力,最终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良好竞技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2]。因此,学校对运动员进行长期和必要的心理训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成绩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保山市部分中学生篮球运动员。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需要,对保山市部分中学生篮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数据支撑。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和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2.1.1 心理承受的能力对篮球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性
随着篮球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篮球比赛越来越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同时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篮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3]。
2.1.2 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的主要心理因素分析
紧张是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其也会影响运动员的技战术发挥[3]。在问卷中有60%的人感到强烈的神经紧张,情绪急燥而影响了发挥(见表1),这就需要教练员调配使用时要区别对待。
表1 紧张情绪的问卷统计
2.1.3 身体状态
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信心来源。如果运动员在赛前感到自己身体不适,伤病疼痛等会影响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影响其自信心,影响技战术的发挥,在访问中认为身体状态而影响技战术发挥的达到了62%(见表2)。
表2 身体状态影响了我的发挥的问卷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保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由于平时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在比赛中频繁地出现种种失误,表现为:比赛中运动员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技术变形,动作迟缓,从而造成失误;在比分落后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造成的失误;在队友间配合出现失误时,相互指责、埋怨、互相之间产生不信任心理;情绪波动大,不能以稳定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比赛,赛后又不能及时总结,从而在心理上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自暴自弃;而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表现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因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加以分析。
2.2.1 主观方面的因素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因素。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贯穿到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影响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不同的高级神经类型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气质特征;(2)自信心的因素。自信心就是人对自我能力的客观估价,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可使运动员准确地分析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分析对方的心理和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此占据比赛中主动权;(3)适应能力因素。篮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有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精神适应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能否适应场上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临场心理状态;(4)情绪因素心理学认为,情绪是由人类对于生理性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态度体验。在竞赛中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不利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相当的影响作用。
2.2.2 客观方面的因素
(1)比赛的客观条件、场地、时间、空间及观众的气氛所构成的环境因素,都会对篮球运动员临场状态形成一定的压力,运动员如不能较好的适应和自我调节,就会影响技术的发挥。
(2)运动员的自身身体素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身体素质则是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四种,每一种素质都有其各自的心理特点。
(3)集体配合因素,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队友间默契、流畅的配合,必定会增强队员的自信心和队友间的信任感,使运动员在场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相反,在连续出现配合失误后,队员间就会互相指责和埋怨,瓦解了集体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对运动员的临场心理予以直接的破坏。
2.3.1 诱导兴趣,培养个性
青少年早期的体育兴趣对其未来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刚接触运动时,他们的兴趣较狭窄,不持久,兴趣的中心尚未建立,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培养和诱导学生热爱运动训练,建立稳定的运动兴趣,从而取得兴趣的最大效能。
2.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运动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原因,只有明确目标,才会有为目标而努力的行动。在所有的心理训练中,动机的培养是首要的。当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教育,是培养正确动机的主要方面[4]。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要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并为此制定出一个个为市区校争创成绩的小目标;使学生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应付出的努力,并了解小目标的实现是大目标的必由之路。
2.3.3 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篮球基本技、战术熟练掌握的复杂性和赛场的千变万化,要使运动员从容对待,注意品质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就显得格外突出。在培养注意能力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
(1)通过“运球抱球”练习,要求学生通过手的感觉控制球,既熟悉球性,有强化了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球场视野。
(2)在训练中穿插各种信号、颜色指示动作,进行不规则变化来培养学生的无意识注意。
(3)要求学生对练习和比赛要有预见性。
(4)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想象,组织学生熟练各种情况的应付办法,如进攻中以多打少,等量攻防和以少打多的各种练习,这样既熟练了技术又加强了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篮球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篮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但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对学生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对学生心理训练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还很不普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5],不能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队员在赛场上的发挥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的心理素质,比赛规模、对手的水平对队员的影响,队员所承担的任务对其心理的压力以及队员心理的承受能力等心理因素已成为比赛胜负的根本原因。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队员往往渴望与强手竞争,在比赛中敢于拼搏,他们能在激烈的比赛竞争中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体育项目。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一般包括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战术素养以及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在这四者中心理素质的训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三者是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心理素质的好坏则是前三者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和保证。一支球队、一名运动员,除技、战术水平过硬外,临场心理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本人通过观看比赛,查阅资料以及教学实况,并简要分析了心理素质与自信心对篮球运动员竞赛场上技战术发挥的影响,为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能充分的认识自我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意志及自我调节能力,克服运动竞赛中外界的干扰,稳定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通过这段时间对保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到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技术、战术以及心理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刘兆厚,王振涛,张平.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极其培养[J].山东农业大学,2005,22(2):34-35.
[2]杨金荣.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临汾师范学校,2001,16(2):60-61.
[3]文云猛.中学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7,22(4):88-89.
[4]孙明和,张林先,刘清安.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20(3):63-65.
[5]李远红.篮球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运动员心理素质之我见[J].湖北经济学院,2006,69(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