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辉+于静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消耗量的增多,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加重,导致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为有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许多环保人士将辐射技术应用在环境保护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Q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64
随着核物理的快速发展,辐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辐射技术在与其他科学领域相互交叉渗透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学科,如放射性免疫测定技术、辐射技术消灭病虫害等,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重,人们逐渐将辐射技术引进环境保护中,下面就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1 辐射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稳定同位素C、N和放射性元素Be、Cs在水土流失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利用C、N同为素能对有机物的来源进行分析,从而发映出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样点的碳同位素C13/C12的比值,从而确定有机碳的含量,通过对某地区有机碳含量进行检测,发现该地区有机质中碳同位素的年平均值在-2.84%~-2.34%,其中碳同位素在洪水季节的波动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在洪水季节,该地区的输沙量和径流量最大,携带有大量的有机质,使得岸潮滩淤积,局部环境因子对稳定碳同位素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对环境保护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Be、Cs在研究水土流失方面有很大的作用,Be是宇宙射线轰击大气中O、N而产生的散落核素,其来源比较单一,不存在长期积累效应,因此,可以追踪表层沉积物及表土季节性迁移。Cs是核试验扩散在大气层中的微粒散落沉降在地表中,在化学分析中,常使用Be和Cs的比活度比值表征元素存在的散落积蓄差异,两元素的比活度越大,说明土壤侵蚀越小。为了解某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环保人员分别选取两个取样点,对Be、Cs比活度对比进行分析,发现第一个取样点表土层顶部Be/Cs为100/520,第二个取样点表土层顶部Be/Cs为10/100,说明两个取样点的表土侵蚀有明显的差异,第二个取样点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2 辐射技术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在废水处理中,主要采用γ射线源和电子加速器,物质吸收辐射后,分子、原子会从原始状态变成激发状态,形成激发分子和离子,并且会在水、有机物中形成自由基,这些激发分子、离子、自由基在相互接触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降解的效果。机物质、水溶液等需要进行辐射降解的物质,经过辐后,发生离子分解、离子中和、自由基重合等一系列反应,将污染物降解。在进行辐射降解时,可以使用辐射源比较安全的电子加速器,电子的降解作用和辐照物的射程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降解中,要根据合理的确定加速电子的最大射程。对于氯化物污染水,可以采用500keV电子束对其进行辐照降解,从而使得氯苯含量减少,达到相关净化标准。
工业废水一般会采用DOC、BOD等进行界定,采用γ射线辐照工业废水,在水中会产生一种氧化产物羟基自由基,氢自由基、水合电子两种还原产物,辐照降解效率和溶质与粒子的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将γ射线和臭氧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地维持BOD稳定,降低DOC含量,还能达到漂白水的作用。在臭氧的协同作用下,随着辐照剂量的逐渐增加,工业废水中的DOC含量会迅速的下降,达到相关净化标准。
3 辐射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其中一氧化氮有很强的毒性,能和人体血液中血色素结合,形成亚硝基血色素,造成人体中毒,同时二氧化硫也会对人体及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常采用碱淋洗法、双碱法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但还没找到能有效去除一氧化氮的化学方法。采用辐射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一氧化氮,辐射源发出的能量会被大气中的H2O、N、CO2等吸收,从原始状态变成激发分子和离子,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和一氧化氮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从而达到降解一氧化氮的目的,采用辐照加氨当催化剂进行一氧化氮降解,得到的产物还可以当做化肥的原料。因此,在没有找到化学法处理一氧化氮前,可以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进行废气中一氧化氮的治理。
4 总结
随着辐射技术的快速发展,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这对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环境治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应用辐射技术,从而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挺.浅谈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1):125-126.
[2] 李凯.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141-142.
[3] 杨哲,冯哲.试分析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4):117-118.
作者简介:关丽辉,辉南县环保局,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于静,辉南县环保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