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2014-12-25 00:00周红霞江海涛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企业

周红霞+江海涛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地方院校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形势下食品专业校企合作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86

地方本科院校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为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既满足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决定了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决定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路径。

1 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起源于国外,首先是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创新过程的三个特点:动态化、集合化和综合化。这些观点,把大学、研究机构纳入创新的主体范畴,与企业共同成为创新的主体,进一步奠定了校企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校企合作创新的研究内容涉及激励机制与障碍因素、动力机制、方式种类,绩效评价等方面。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提出,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体)”,正如奈斯比特所说“当今,大学越来越更像是企业,而公司也越来越像是大学”,这些都为更深入地研究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国内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的演化博弈、交易成本、合作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时下也将此上升到了国家创新系统方面。此外,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遇到的瓶颈,并提出解决思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如何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运用演化博弈基本理论和模型对校企间合作创新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影响系统演化过程及演化稳定的重要因素,并对校企合作的内部化模式进行优化研究等等。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合作办学模式创新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当前,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订单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让企业在学生培养和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2011年我校与南京古南都集团签订了订单式合作模式,首次成立“古南都班”。2014年首批食品专业的毕业生有5人进入古南都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全校有29人进入古南都集团的不同子公司工作。目前食品专业正在与南京雨润集团、南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无锡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等就订单合作模式进一步沟通和细化。“订单教育”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了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目的[2]。

二是工学交替模式。在调研食品专业培养方案中生产实习的合理时间问题时,我们走访了地方的食品企业如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南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集团等,食品企业普遍认为合适的生产实习时间最好安排在企业的生产旺季,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旺季生产的用工短缺问题,也能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大部分企业还有一定的实习补贴,可以实现企业、高校、学生的“三赢”。实行旺季“阶段性实习”,淡季返校上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技能[3]。

三是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模式。随着校企融合的不断深入,双方相关人员交流日趋频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日益显现。通过校企双方互聘,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组织专题培训,内容涵盖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研发方向等,提高企业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素质,指导企业技术开发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难题,这样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强化,服务企业的意识也普遍提高。企业的技术工人和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这样他们在专业知识水平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们邀请了南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质检部部长给学生亲自指导食品分析实验课,学生们普遍感觉来自一线的工程师实践能力强、检测方法实用、实验严谨。同时也邀请南京的不同企业的生产厂长给学生讲授面包加工工艺、牛奶加工工艺、肉制品加工工艺,学生们普遍觉得企业的工程师弥补了专业老师一线生产经验不足的缺点,学生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四是产教结合的模式。专业建设初期我们就提出了“利用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教结合思路,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初步的成效。食品专业依托500万“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训中心”中央财政项目建设了具备生产能力的焙烤实训中心,以此为依托成立了专业社团“焙烤时光”,社团邀请了南京克里斯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作为指导教师,定期为社员举办各种焙烤产品的加工制作,广受学生欢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积累,还带着自己创新的产品参加了2014年盼盼杯焙烤大赛,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同时实训中心还承担一些尚在发展初期的公司产品定制工作,为校内外的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举行各种DIY活动,学生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学习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endprint

2 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实践角度看,目前校企还没有进入深层次合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校企合作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校企合作仅局限于学生去企业实习、企业工程师来高校授课这样的浅层次合作。虽然学生在企业生产旺季去实习解决了企业高峰时期用工的问题,但是因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准备不足,同时因为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力欠缺,目前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在一些底层次的跟岗实习,如包装、贴牌、原料的预处理等环节,而相对学生眼中的高科技岗位如研发、产品检验、品管等岗位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也导致了学生实习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二是学校管理体制有待改革。虽然在校企合作中校方作为主动方,做出了积极的姿态,但是在真正落实过程中仍然受限于各种传统的学校管理体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遵循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南京晓庄学院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地方本科院校,我校的工学专业更应该体现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这些都需要学校层面创新管理体系。

三是业绩考核体系有待改善。校企合作过程中因为学生分散在不同企业的不同实习岗位,对于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老师而言,很难确定实习成绩。传统的课堂一门课一名老师就可以完成考核,但是工学结合中不同的企业往往需要安排不同的老师带队实习,需要一个教学团队密切配合,对校内的业绩考核、津贴分配体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合作保障机制有待加强。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但是当前的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校方热、企业冷的现象。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企业并没有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义务,甚至认为学生进车间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增加其管理难度,所以目前学生所能接触的实习岗位也仅限于一些低层次的前处理、后包装甚至搬运等岗位,与学校和学生的期望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国家从法律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必要的监督、约束和保障。

3 改进方向和对策措施

校企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教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要把参与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看着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良好机遇。企业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校企合作的得与失,不要把自己仅仅看作是学校的客户,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和科研。校企合作是双方互惠互利的事,只有坚持双赢的合作才能稳定和持续,单向援助或过分依赖一方的合作就很难持久。

一是提高校企合作质量。较深层次的合作应该是校企双方理念上的契合、文化上的渗透,在具体合作形式上应该是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应积极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帮助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协助企业共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等。结合地方特色与当地食品加工工业现状,调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内容,充分融入与食品加工企业相对应或者相关联的实验项目或实验方法,完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实验教材建设。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环节,派工程师到院校教授实践课程、培养高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共建实验实训室,还可以将部分生产车间设在高校建教学工厂。合作的开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安排学生实习、接收毕业生就业、在学校设奖学金、实施订单式培养人才。校企双方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和互动,加深感情,增进了解,是建立和发展合作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深入开展合作[4]。

二是建立合作双赢机制。校企合作的基础是“技术、人才、设施”,目的是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是“互惠、互利、互动”。统筹考虑校企合作运作机制,使企业发展与学校设置诸要素之间紧密连接、相互渗透,构成一个互利的有机整体,从而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学校可以派博士、教授到企业任科技副总,积极帮助和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培训、咨询等科技服务,合作开展产品研发项目。企业优先选聘集团内院校的毕业生,承担集团内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为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帮助,这样才能是校企双方真正实现融合[5]。

三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技术强、职业素质高的人才为导向,打破常规的课程设置障碍,解决学校侧重于普及基础知识和企业需要专、精人才的矛盾。因此,应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企业需求变化,对专业及其教学内容定期进行重新设置和调整充实。即:根据毕业生未来职业领域或当前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加强知识的拓展性、贯穿性和实用性,侧重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综合、系统化地进行设置和整合,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等作为座客教授,组成委员会对校企合作,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实习基地等改革与建设进行专业的、系统的指导[6]。

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由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和推进,原来行业、部门办的地方院校大多数归口教育部门主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参与度减弱。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应重视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和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建议成立有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协调机构来指导校企产学研合作事宜。国家应加大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明确企业对于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给予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支持高校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秀荣.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 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

[3] 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7).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6]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浙政发(2006)41号.

作者简介:周红霞,博士,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教学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