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防效达78%~88%。
关键词:玉大斑病;化学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24
玉米是东北三省的主要作物之一,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玉米种植的中后期,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甚至干枯死亡,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为解决生产问题,采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疾病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笔者在东北地区选择玉米大斑病重发生区,进行了化学药剂施用在田间控制玉米大斑病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8.7%丙环·嘧菌酯SC、32.5 %苯甲·嘧菌酯SC(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1%甲硫·戊唑醇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30% 醚菌·啶酰菌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80%代森锰锌WP(美国陶氏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60%唑醚·代森联DF(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1.2 试验方法
2014年5月5日,在吉林市左家镇吉林特产研究所试验地,人工种植玉米——先玉335,公顷保苗5.5万株,试验设8个处理重复4次,顺序排列,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各处理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克/公顷,25%吡唑醚菌酯SC 900克/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克/公顷。
2014年7月1日,玉米7~8叶期,将126℃60分钟灭菌的高粱粒,接入无杂菌的玉米大斑病基质,培养20天,每株玉米人工接种培养料的25克,形成带菌的植株,保证每一株玉米发病均匀,7月8日(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按计划剂量精准施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施药。
药前调查,7月8日,每小区随机选五点调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药后30天,8月8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
玉米大斑病分级方法:
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药后30天 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 /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 /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 /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 /公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所选的药剂防效相当,均达到78%以上,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与25%吡唑醚菌酯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而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与25%吡唑醚菌酯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处理间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大斑病,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具有相近防效的药剂有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
表1 七种化学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田间药效试验(药后30天)
3 结论
由田间试验表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大斑病,防效在78%~88%,可以在生产中应用。本试验仅做了一年,各化学药剂防治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继昌,栗建富,徐宗睦,玉米大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J].新农业,1980,(06):33-34.
[2] 潘顺法,姜晶春,马润芝,玉米大斑病防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0,(03):79-80.
[3] 任光地,马平虎,王廷杰,玉米大斑病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80,(06):35-36.
[4] 商世吉,王新民,施肥灌水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J].植物保护,1982,(06):79-88.
[5] 栾敖武,王立雄,李秀义.平凉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意见[J].甘肃农业科技,1982,(04):56-57.
作者简介:王秀云,硕士研究生,北京贯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化学对作物疾病防控及风险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防效达78%~88%。
关键词:玉大斑病;化学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24
玉米是东北三省的主要作物之一,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玉米种植的中后期,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甚至干枯死亡,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为解决生产问题,采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疾病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笔者在东北地区选择玉米大斑病重发生区,进行了化学药剂施用在田间控制玉米大斑病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8.7%丙环·嘧菌酯SC、32.5 %苯甲·嘧菌酯SC(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1%甲硫·戊唑醇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30% 醚菌·啶酰菌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80%代森锰锌WP(美国陶氏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60%唑醚·代森联DF(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1.2 试验方法
2014年5月5日,在吉林市左家镇吉林特产研究所试验地,人工种植玉米——先玉335,公顷保苗5.5万株,试验设8个处理重复4次,顺序排列,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各处理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克/公顷,25%吡唑醚菌酯SC 900克/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克/公顷。
2014年7月1日,玉米7~8叶期,将126℃60分钟灭菌的高粱粒,接入无杂菌的玉米大斑病基质,培养20天,每株玉米人工接种培养料的25克,形成带菌的植株,保证每一株玉米发病均匀,7月8日(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按计划剂量精准施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施药。
药前调查,7月8日,每小区随机选五点调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药后30天,8月8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
玉米大斑病分级方法:
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药后30天 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 /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 /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 /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 /公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所选的药剂防效相当,均达到78%以上,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与25%吡唑醚菌酯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而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与25%吡唑醚菌酯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处理间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大斑病,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具有相近防效的药剂有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
表1 七种化学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田间药效试验(药后30天)
3 结论
由田间试验表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大斑病,防效在78%~88%,可以在生产中应用。本试验仅做了一年,各化学药剂防治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继昌,栗建富,徐宗睦,玉米大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J].新农业,1980,(06):33-34.
[2] 潘顺法,姜晶春,马润芝,玉米大斑病防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0,(03):79-80.
[3] 任光地,马平虎,王廷杰,玉米大斑病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80,(06):35-36.
[4] 商世吉,王新民,施肥灌水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J].植物保护,1982,(06):79-88.
[5] 栾敖武,王立雄,李秀义.平凉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意见[J].甘肃农业科技,1982,(04):56-57.
作者简介:王秀云,硕士研究生,北京贯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化学对作物疾病防控及风险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防效达78%~88%。
关键词:玉大斑病;化学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24
玉米是东北三省的主要作物之一,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玉米种植的中后期,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甚至干枯死亡,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为解决生产问题,采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疾病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笔者在东北地区选择玉米大斑病重发生区,进行了化学药剂施用在田间控制玉米大斑病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8.7%丙环·嘧菌酯SC、32.5 %苯甲·嘧菌酯SC(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1%甲硫·戊唑醇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30% 醚菌·啶酰菌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80%代森锰锌WP(美国陶氏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60%唑醚·代森联DF(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1.2 试验方法
2014年5月5日,在吉林市左家镇吉林特产研究所试验地,人工种植玉米——先玉335,公顷保苗5.5万株,试验设8个处理重复4次,顺序排列,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各处理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克/公顷,25%吡唑醚菌酯SC 900克/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克/公顷。
2014年7月1日,玉米7~8叶期,将126℃60分钟灭菌的高粱粒,接入无杂菌的玉米大斑病基质,培养20天,每株玉米人工接种培养料的25克,形成带菌的植株,保证每一株玉米发病均匀,7月8日(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按计划剂量精准施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施药。
药前调查,7月8日,每小区随机选五点调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药后30天,8月8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
玉米大斑病分级方法:
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药后30天 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 /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 /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 /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 /公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所选的药剂防效相当,均达到78%以上,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与25%吡唑醚菌酯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而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与25%吡唑醚菌酯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处理间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大斑病,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具有相近防效的药剂有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
表1 七种化学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田间药效试验(药后30天)
3 结论
由田间试验表明,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毫升/公顷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大斑病,防效在78%~88%,可以在生产中应用。本试验仅做了一年,各化学药剂防治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继昌,栗建富,徐宗睦,玉米大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J].新农业,1980,(06):33-34.
[2] 潘顺法,姜晶春,马润芝,玉米大斑病防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0,(03):79-80.
[3] 任光地,马平虎,王廷杰,玉米大斑病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80,(06):35-36.
[4] 商世吉,王新民,施肥灌水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J].植物保护,1982,(06):79-88.
[5] 栾敖武,王立雄,李秀义.平凉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意见[J].甘肃农业科技,1982,(04):56-57.
作者简介:王秀云,硕士研究生,北京贯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化学对作物疾病防控及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