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白虹
摘 要:本文详细讨论了日本绘本作家松冈达英的《驾驶机器人游世界》一书中的美术设计,包括了角色造型、场景设计、页面排版等一系列的元素,分析了照相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对于作者系统地研究儿童图画书的版式设计提供了更为深化的素材支撑。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绘本设计;松冈达英;日本
准确说来,《驾驶机器人游世界》算一本自然百科图鉴。
说起图鉴,很多人心中就会想起那种如DK公司出版的大部头百科书,密密麻麻的照片和文字,真实而庞杂,正统而权威,保持的是一种严肃还原的态度,捧在手中也更多是当资料、百科书来查阅翻览。这本《驾驶机器人游世界》也非常敬业地展现出生活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多达300种动植物,可是和一般图鉴的照片展示效果不同的是,这300种生物,全都是作者松冈达英先生先费尽心思去观察,然后一笔笔画出来的。有读者会提问,这么多的生物如果是照片展示不是更简单,更直观?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一点点画出来?为什么我要让宝宝去看画出来的自然,而不是直接拍照出来的自然?画的未必还有拍的像呢。
这里需要先讨论下绘画与照相各自的特点:拍照最大的优点在于真实记录,将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原样摆放在你身边,当出于一种功能性的反映世界需要时,它是一个相当好的手段。但同时因为它的极度还原性,会限制到人的想象空间——因为没处可想了,你都直接看见了。而绘画虽没有相机那千万像素点,却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余地,它的不确定性使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得以进入,你能体验到他个人内在的复杂感受,这感受存在于每个笔触的每一团色彩之中。当这个人是严肃的,画面也变得严肃,当这个人是童真的,画面也变得童真。所以说,在作为绘本发行、阅读者是儿童群体的《驾驶机器人游世界》中,你能看到背后创作者的情怀,感知到他的世界自然观,而这是冰冷冷的相机,严肃认真的百科图典所无法做到的。
那画面背后的创作者松冈达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他首先是个探险家。从小学起松冈就拿着捕虫网和放大镜去研究家乡长冈市周围的高山森林溪流,寻觅昆虫,采集标本,23岁时直接跑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去观察旅行了,次年便交出了他的第一本自然图鉴——《知识绘本》,之后松冈对世界的游历不断,足迹走遍亚马逊雨林(直接和当地人在河上住了半年)、东非草原、阿拉斯加、澳洲等多地,几十年间持续出版了《奇妙的自然世界》《热带探险图鉴》《里山百年图鉴》等一系列自然观察图书,获奖无数。算到现在,从“昆虫少年”到年近七旬的老先生,松冈达英已有一百多本作品问世。
我觉得这段经历可以充分显示出松冈达英是一个“热爱自然者”,当有了这种热爱作为出发点,他的绘制就是一种真正的“为心而画”,而不是“为画而画”,这种“心之作为”使得松岗得以严谨地对待他笔下的世界万物,真诚地赋予它们生命,正如自然所给予他的感动一般。也就是他,将这本既无主角,也无情节,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字典百科功能类的图鉴知识书成功绘制成了一个有着探索精神、勇敢而不失可爱的冒险故事。让孩子不仅能从中认识到世界地理和生态环境,还培养了他们空间想象的创意力,科学观察的研究力,顺带还了解了机械工程学。真是很厉害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松冈先生的人物设定就相当精妙,他聪明地设计了三个人物——2个小朋友和1个超大型的智能机器人,这是个三者合一的主角,能够在遇事时同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相互交流,生出很多有趣的小情节。绘本的开篇前4页都是在描绘2个孩子怎么建造这个机器人,松冈有板有眼地画出它内部零件构造、使用功能,完全就是机器人科学使用指南。但正是这种细心设置,使得读者在开篇就投入情感,有一种“看着主角出生长大”的感觉,对其后面的冒险经历产生期待。同时也解决了一个客观问题:日常世界中,两个孩子的力量是没法周游世界的,如果直接画个超人去看就太过科幻并且会和小读者产生距离,用这种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智能机器人的方法,既解决了这个硬问题,同时讲述了机械构成的一些知识,而且激发孩子动手创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再来看看松冈对故事情节的编排。因为这本童书本质是介绍自然生态面貌,没有实质情节,为了避免照片式的纯展示,作者就设置了很多小情节来刺激阅读体验。例如,遇见北极熊、亚马逊救浣熊宝宝、澳洲考拉被吓跑,非洲象群逃生等有趣甚至“危险”情节比比皆是,着力将这个冒险旅程变得有起有伏,乐趣丛生。画面分配上就采用分格小漫画搭配跨页大画面的排版方式来铺成故事,引导观察。所有的情节全放在每页的小分格中代替故事文本(大多数绘本的文字是单独列出,类似“画外音”),用对话框来你一句我一句地推动情节前进,这就有了一种漫画般“故事发展”的感觉,能引导小朋友在看完故事后随即进入大跨页中自然生态的观察中,对比分格中提供的信息思索旅行的空间、地理位置、思索机器人前后的行动能力,启发小朋友科学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议读本书搭配一张世界地图)。
最后我们再回到画面上——在松冈达英的画面中,你能看到日本人一贯的严谨、细致、有条理的工作态度,也能看到他们卓越的创意和充满童真趣味的细节设计。
画面采用常见的细线勾勒加水彩平涂,这也是日本绘本所常用的绘画方式(和欧美作家绘本中大量使用丙烯、油画等厚质材料对比),这种精细入微、注重平面的水彩画法流传已久,可一直追溯到德川时期兴盛的日本传统画浮世绘,虽然当时大多使用版画套色的方式实现,但最终的画面效果和现在的水彩画是很类似的,都是以线条勾形,配以淡雅色调,营造出温润平和的氛围。松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西方绘画中的写生和素描融入创作中,搭配自由而机智的构图,细致刻画的丰富细节尤为让人称道。你看每页中动物与环境之间都互有关系,大场景套小场景,这页海豹正在吃乌贼、那页狼獾在追田鼠,这边群猴吃榴梿,那边大象齐发怒。类似的小景设计不胜枚举。作者也相当注意场景之间大感受的调整,如前一页是基本留白北极冰川,白雪满页,下一页就来到了春暖花开的阿拉斯加,一片苍翠;当连续两页亚马逊热带数不尽的各色动物,潮湿闷热之后,下一页就辗转到安第斯山脉上的蓝色长空,清冷万里。
童真与创意也是随处可见,你看机器人完全就是“呆萌”的造型啊,圆圆的大眼睛,拙拙的体态,封面设计最可爱了,2个小朋友在机器人的大眼睛中端坐着,外面还有一只老虎龇着牙齿瞪着眼睛在使劲挠机器人的外壳,似乎是想进去呢……创意更不用说,机器人的内部构造就足够很多“机械控”的小朋友研究半天了吧!
所以说松冈达英真是个厉害的画家,能把这样一本百科图鉴画成这么一个耐人推敲而又赏心悦目的冒险故事。我们看到开篇时小主人公还在桌子前认真地画着机器人的草图,到了故事结尾,他又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只是闹钟显示时间过了15分钟,而桌子右上角的机器人模型也变成要降落(或是即将飞走?)的状态,这究竟是真实的冒险故事还是梦中的幻想旅程?答案就在每个小朋友的心中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