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青
0 前言
近年来,社会对服装设计师的需求及要求有了较大变化,更加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创新型、设计型服装高级专业人才,这也给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培养具有一定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为目标,推进教学改革和模式创新,逐渐适应并满足社会及企业实际需求。
1 高職院校学生参与服装设计竞赛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教学,指的是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学校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形成工作团队,以提升学生设计及应用能力为目标,以组织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市场及企业生产一线为原则,以参与国际国内服装设计竞赛为手段,进一步培养社会及企业需要的专业能力优、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的服装专业设计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教学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社会上的服装设计竞赛也存在一定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服装设计竞赛的现状。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以服装设计竞赛为例,我国定期举办的国家级服装设计竞赛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由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竞赛承办地区政府等多个国家、省市部门联袂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服装技能大赛”,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众多选手参与其中,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200余名选手参赛。二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服装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服装技能大赛”,主要由各地高职院校参加。三是由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职高专服装技能大赛,各高职院校均前往参加,竞技交流。除了这些比较正规的服装设计竞赛,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非官方机构主办的竞赛,数量也较多。
(2)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服装设计竞赛的问题。分析以上表象问题,不难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服装设计竞赛的问题。
第一,竞赛项目较为单一。服装设计实践操作向来以需运用设备多、工艺工序复杂、辅料耗材多、竞赛时间长著称。因此,竞赛组委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好选取一至两项典型技能作为竞赛项目,长此以往,这些项目逐渐成了固定套路,向单一化方向发展。甚至有的项目早就被服装企业所淘汰,这就使部分竞赛成了高职院校眼中的“鸡肋”,毫无实际意义。
第二,高职院校备赛训练专业化。为了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部分高职院校甚至举全校之力,集中优势资源,针对竞赛项目开展应试性专门训练,使竞赛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违背了竞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岗位职业技能整体水平的本意和初衷。
第三,参赛选手精英化。虽然目前服装设计竞赛的原则是择优,但并不意味着脱离日常教学专门备赛训练,部分高职院校选拔精英参赛、强化选手训练、重点配备教师的机制,直接造成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参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
第四,很多社会上非官方机构为了谋取利润,往往假借服装设计竞赛之名,大肆敛财,这也使学生在众多竞赛中更加无所适从。
2 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的调研
为优化教学资源投入,梳理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的服装设计竞赛,笔者对目前社会上的各类服装设计竞赛进行了调研,得出结论如下:
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是主办单位较为权威、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能够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的参赛项目覆盖率和学生参与率的竞赛,因为这种竞赛的引导功能一般相对较强,更能够代表服装行业发展方向,不但能够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且更加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高素质人才。一般来说,行业组织的比赛影响力和公正度相对较高。
3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的评价标准
面对当前不同等级不同档次的服装设计竞赛,高职院校应认真根据不同类的比赛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使服装设计竞赛真正与教学课程改革联系起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都采用的是学分制,即把规定好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把服装设计竞赛作为学分中的一项,对学生开展实践技能评价。结合服装设计竞赛的特色,根据不同类的比赛制定评价标准,以学分积分制根据学生参加的比赛档次和获奖情况评分,积累一定分数之后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竞赛时间不固定、难以提早做计划与组织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竞赛时间与课程时间冲突、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参赛的正确引导力。
4 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竞赛的相关建议
(1)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重视校赛和地区性竞赛。要进一步建立全程全员参与其中的竞赛制度,在校内经常性定期开展各类服装设计及技能竞赛,把注意力由多少学生参加国际及国家级竞赛转移到多少学生参与校内竞赛上来。同时,将服装设计竞赛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让每位学生从中受益。要端正对服装设计竞赛的态度,引导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竞赛的指导工作,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为教师考核考评作为依据。
(2)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服装设计竞赛管理机构,这一机构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于服装设计专业内部、教务处、学生处或实训中心,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对竞赛开展研究、组织与管理,每年通过举办文化节、设计节及创意节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搭建成长成才、互相交流、比拼竞争的平台。同时通过学校层面的服装设计竞赛选拔人才,为国际国家级和行业级竞赛成绩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服装设计竞赛,包括参与竞赛命题设计、竞赛管理、竞赛指导、竞赛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其中参与面最大的是担任竞赛指导教师。由于服装设计竞赛有一定的周期性,参与学生的训练时间多为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为了保证学生的训练质量和竞赛指导效果,竞赛指导教师要全程陪同,全方位指导。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来说,更应该在学校层面上研究相关配套制度,解决好竞赛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竞赛工作奖励标准以及专业教师的考核考评等。
(4)依托服装行业协会及社团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将服装设计竞赛纳入学生社团活动计划之中,不仅有利于丰富社团活动内容,而且更有利于广大学生在自由和轻松的氛围内参与竞赛,提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
5 结语
服装设计竞赛是高职院校创新课程模式的又一良好实践,应该与日常教学及教师学生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作为高职院校,应端正态度,依托服装行业协会及各类社团,正确引领更多的学生及教师参与服装设计竞赛,并做好竞赛评价及指导工作,尽可能开展校级竞赛,使其能够更多地为教学改革、素质提升服务,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瑾,季宜敬,等.实验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6).
[2] 杨金栓.影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1(34).
[3] 李焦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
[4] 张倩.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