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光,汪 江,刘亚东,刘艳军,刘俊杰
(1.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天津300161;2.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3.军事交通学院 汽车指挥系,天津300161)
装备保障能力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器、武器系统充分发挥效能的根本保证,是部队组织实施装备保障活动、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基础和依据。当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战斗力生成模式向体系作战的方向转变;在战斗力生成的牵引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向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方向发展。对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装备保障能力进行解构,对充分理解其内涵,全面把握其本质特征,更好地推动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装备保障能力研究的理论成果很多[1-6],但主要表现在某类型装备的保障[3-6]或装备保障某一方面能力的生成上[5-6],对于装备保障能力是什么、全面分析能力要素构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装备保障能力进行解构,重点回答上述几个问题。
《军语》解释,装备保障能力是装备机构组织实施装备保障的能力;《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认为,装备保障能力是装备保障机构对军队建设、训练、作战和遂行其他军事行动实施装备保障所能达到的程度。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是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为纽带和支撑,各种作战要素、单元、系统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体系化作战能力[7]。综合以往装备保障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特征,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深入分析装备保障能力认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装备保障能力(以下简称装备保障能力)是装备机关(机构)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指挥装备保障力量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能力。
装备保障任务是装备保障系统存在的理由,装备保障系统所具有的能力就是该系统的装备保障能力。由此可见,装备保障能力的存在要以装备保障任务为前提,装备保障能力的大小、强弱通过装备保障任务的完成来体现,其蕴含于装备保障系统之中。从装备保障活动整体流程出发,分析装备保障任务的完成过程,既是装备保障系统的组合过程又是装备保障能力的生成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要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复杂系统和简单系统、大系统和小系统[8]。装备保障系统是由一定要素构成的、具有完成某项装备保障任务的有机体,其按照不同层次、不同任务又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以完成装备保障任务为起点,装备保障系统首先应具备完成任务的决策计划、协调控制能力,还应具备任务执行的能力和信息互通的能力。在装备保障系统中决策计划、协调控制的能力由装备保障指挥者承担,任务执行能力由装备保障实体承担,信息互通能力由信息系统承担。为此,装备保障系统由装备保障指挥者、装备保障实体,以及装备保障指挥者和装备保障实体之间的桥梁信息系统3 个部分构成。
装备保障指挥者由装备保障指挥员和装备保障机关组成,装备保障实体由保障人员、保障装备、保障设备设施等构成,信息系统由通信网络、计算机系统、传感装置以及各种软件等构成。
装备保障指挥者具备的能力称之为装备保障指挥能力,装备保障实体具备的能力称之为装备保障任务执行能力,信息系统具备的能力称之为信息能力。为此,装备保障能力由指挥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和信息能力3 个不同维度上的能力要素构成(如图1 所示)。
图1 装备保障能力要素构成
指挥能力主要是装备保障指挥者能力的体现,装备保障指挥者由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组成[9]。指挥能力按照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流程分为决策计划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
(1)决策计划能力。装备保障决策,是在装备保障过程中确定保障目标及对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措施等进行选择和作出决定的活动过程[10]。装备保障计划是决策活动的继续,是保障决心的具体化,是确保装备保障决策目标实现的关键。决策计划能力要求装备保障指挥者以保障任务为牵引,分析信息系统提供的全面信息,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确立决策目的,拟制决策方案,作出保障决策,依据决策方案拟制具体、完整、可行的保障计划。
(2)组织控制能力。组织控制能力就是要求装备保障指挥者依据决策方案和保障计划优化组合装备保障实体,根据保障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偏差状况,采取调控措施纠正偏差,保证装备保障活动顺利实施。
任务执行能力是装备保障实体所具有的能力,体现在装备保障行动上主要包括装备抢救抢修能力、弹药(器材)供应能力和应急机动能力等。
(1)装备抢救抢修能力。装备抢救抢修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损坏的装备快速恢复其必要战技术性能上。由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保障装备、保障设备和器材等硬件组成,并应掌握必要的装备保障方式方法和技能,以及必要信息网络的支撑。
(2)弹药(器材)供应能力。弹药(器材)供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对部队的弹药和器材的补充上,包括弹药(器材)筹措能力、补充能力等。
(3)应急机动能力。应急机动能力是装备保障实体实施保障任务、减少敌方打击的重要手段。主要受装备保障实体自身的机动水平,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和气候条件,上级的指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装备保障,更加注重时效性、精确性。要求信息能力应具备感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以及信息的安全防御能力等[11]。信息感知能力,是利用探测感知技术获取装备健康状况及作战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将获取的信息处理成装备保障指挥员或装备保障实体所需形式的能力;信息传输能力,是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手段实现信息在各装备保障指挥员和各装备保障执行机构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能力;信息的安全防御能力,是指信息系统为防止信息泄密或被敌人窃取而应具有的检测、回复和保护信息的能力。
装备保障能力是由指挥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和信息能力3 种能力要素构成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装备保障能力的本质。指挥能力依靠信息能力将若干个任务执行能力吸附在其周围,任务执行能力通过信息能力反作用于指挥能力,指挥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在信息能力的作用下形成一个以指挥能力为核心的网状球体,即装备保障能力体(如图2 所示)。
图2 装备保障能力体
(1)装备保障能力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弹性)。装备保障能力体(球体)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或装备保障任务的变化,调节自身状态表现不同的应对能力。
(2)装备保障能力体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装备保障能力体不但可能通过信息网络吸收外部环境的营养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而且当某处装备保障实体或信息网络受到打击破坏后,其装备保障指挥者可以通过其他信息链路指挥其他装备保障实体完成该保障任务。
(3)实现保障能力快速聚焦。各层级任务执行能力在指挥能力的作用下,通过信息能力实现执行能力的快速聚焦和释放,实现增强局部区域的装备保障能力完成局部保障任务的目标。
本文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工程和能力论的思想和方法,对装备保障能力进行了维度解构,确定了装备保障能力的基本构成,分析了装备保障指挥能力、信息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装备保障能力的本质和特征,为快速推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王春春,梁小平.浅谈加快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时代意义[J].装备学术,2012(7):15-16.
[2] 叶术青,古平.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机理探析[J].炮兵学院学报,2007(6):42-44.
[3] 蔡文军,李小松. 海军舰船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4] 于洪达.加强边防船艇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浅探[J]. 装备学术研究,2012(2):44-45
[5] 邱勇. 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问题探讨[J].军用汽车,2012(4):33-34.
[6] 李鑫,姚伟召,刘帅,等.基于云重心评判法的导弹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2(3):63-68.
[7] 任连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概论[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38-40.
[8] 王众托.系统工程引论[M].4 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4.
[9] 孙儒凌. 作战指挥基础概论[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10-13.
[10] 张春润. 车辆装备保障指挥学[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22-23.
[11] 李兴柱,李富荣,张晖.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100 问[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