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炳东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 南京210004)
张渚镇地处沪宁杭城镇带发展核心区域,是宜兴市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无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示范区,也是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与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同时,张渚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苏锡常发达地区的边缘地带,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某种程度上是交通神经末梢,境内唯一的一条342 省道(宜兴至广德一级公路)交通流量大,货车比重达到40%,道路服务水平低,而且穿张渚镇核心区而过,严重干扰镇区沿线居民生产生活和张渚镇城镇化发展。 徐张公路、丁张公路、张戴公路等县道等级不够,也已不能适应张渚镇经济发展和内外交通需求。
为策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要, 交通运输部门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交通规划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由过去的“被动跟进型”转变为“主动引导型”,在新一轮省道公路网规划中,将有多条省道在张渚镇域穿越和交汇,大大提升了张渚镇的交通枢纽地位。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国省干线公路张渚结点布局方案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分析研究。
根据《江苏省高速公路网》和《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年)》,未来张渚境内有1 条高速省道(S45 宜杭高速)、三条普通省道(263 省道、342 省道、360 省道,全部为一级公路)。
宜杭高速(S45)起点位于宁杭高速徐舍堰南,经张渚叶塘、竹园、长岗,在张渚岭下向南通向浙江白岘,总长约24.5km,规划6 车道高速。 S263:起于S239,经过武进嘉泽、东安、丰义、官林,止于张渚。S342:起于常熟,经过羊尖、安镇、无锡、钱桥、万石、宜兴、张渚,终于苏皖界(太华)。 S360:起于宁杭高速丁山互通,经过竹海景区、张渚、天目湖景区、张渚、高淳东坝、淳溪止于苏皖界。
规划实施后,张渚镇周边的干线公路网络将十分完善,为张渚镇的经济腾飞提供契机。 而如何结合张渚镇未来的发展定位和交通需求,对交通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在集约资源的基础上使整体路网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并充分发挥张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好的融入宜南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布局原则为:(1)功能导向性:以《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为宏观指导,服从于项目整体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要求,注重项目路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沿线重点旅游结点、产业结点的衔接,充分发挥道路的各自功能,整体路网效能优;(2)规划协调性:与宜兴市总体规划、张渚镇总体规划、宜兴市宜南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相协调,避免对其规划产生破坏;(3)环境友好性:与善卷洞、龙池山、竹海等风景区、待建的桃花水库等保护区环境相协调,避免穿过生态保护区范围;(4)集约利用资源:尽可能利用现状342 省道、丁张公路等线位,减少新增用地。
(1)S45:宜杭高速为宁杭二通道,分担现有的宁杭高速交通流量,长三角地区重要城际重要通道。在张渚规划线位从张渚镇西部由北向南穿过,并与规划S360 省道相交,并设置相应互通。
(2)S263:将打通张渚与徐舍南北向出行的能力不足,构成西部的重要通道,考虑到未来张渚二类工业用地分布在镇区西北部,钟张运河及西河以西, 同时, 张渚与北部城镇徐舍缺乏重要连接线。 因此,S263 从镇区的西侧绕过,在南部与规划S360 共线,构筑镇区的西部干线,既避免对主城区的干扰,同时带动镇区西侧的发展,加强镇区西部相关企业货物运输的快速集散。
(3)S342:是常熟、无锡、宜兴、广德之间的传统通道。 交通流量较大,承担的货运交通比较多,不适合从镇区穿过。 建议近期S342 保持现有线位,未来考虑镇区发展,S342 从镇区东侧绕过,镇区北部段利用现有线位,镇区东部利用新东路,镇区南部接上现状S342。 同时考虑镇区外围构筑公路环线要求,建议现状S342 跨过西河,向西延伸至S263,形成环线。
(4)S360:是苏南南部地区重要的干线通道和出省通道,连接多个4A 级以上景区和重点乡镇。 张渚镇及周边地区主要风景区在宜兴南部及东部,需要一条贯通张渚南部重要景区的干线公路。建议S360 从镇区西南侧绕过, 与S45 宜杭高速相交形成互通, 延伸至与S263 相接,并与S263 南部线路共线一段后,跨过西河利用丁张公路。
通过张渚结点方案布局研究,将形成张渚镇区公路环线,北部由现状S342 组成、东南部由S342、S360 组成,西部环线由S263 与S360共线段组成。 S342、S263 将形成张渚南北主要的对外通道,并剥离过境货运车辆,S360 则为张渚镇主要的景区连接线和东西快速通道。 同时,考虑到当前张渚中部缺乏重要干线公路连接,方案完善了张渚镇区与张渚东部路网连接,促进张渚旅游资源开发。
建议一:尽快启动S263 等干线公路建设,完善区域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支撑张渚新型城镇化发展。
当前,S263、S360 等规划干线公路正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研究,通过本次结点研究,可认识到张渚镇目前最主要问题在于南北向对外交通通道不足,S342 过境交通与内部交通混行,服务水平低。 因此,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 加快启动S263 等干线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S263 的建设, 一方面构筑张渚镇与高速公路、常州市武进地区以及宜兴北部重点乡镇(徐舍、官林)快速联系通道,也为宜兴市规划城镇发展“一轴”奠定公路交通基础;另一方面打造张渚镇西部镇域环线,通过现有S342 跨西河的短直连接线(约2 公里)沟通后,能够有效缓解S342 目前交通混行问题,提高干线公路服务水平。
建议二:结合宜杭高速(S45)互通功能,综合考虑互通布设及连接线路,统筹规划S263、S360、S342 三条干线的交叉形式。
宜杭高速(S45)作为宁杭高速在宜兴预留的二通道,重点解决宜兴和杭州之间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兼顾服务沿线张渚等城镇结点对外的快速出行。 当前,宜杭高速(S45)正处于前期研究阶段,其路线走廊带基本稳定,并明确在张渚镇附近开设互通。此外,随着张渚镇的快速发展, S263、S360、S342 三条普通省道在张渚镇西侧交汇, 为此,建议张渚镇人民政府加强与交通主管部门及相关设计单位沟通协调,从路网布局和功能角度出发,确定宜杭高速(S45)张渚结点的互通位置及连接线路(除在张渚西设置互通外,还可以积极争取在张渚镇南面与改建的云岭路交叉处再设置一个互通,工程技术上是满足设置条件的)。 同时统筹规划S263、S360、S342 三条干线的交叉形式,促进张渚国省干线公路网结构完善。
建议三:尽快开展包括张渚镇在内的宜兴市南部地区旅游道路专项建设规划研究,加强主要道路与景区的联系,促进宜南地区旅游资源的连片开发。
张渚镇及周边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仅张渚镇域内,就有善卷洞4A 级旅游风景区、龙池山自行车绿道等众多闻名周边的旅游景点。但受到山区地形地貌影响, 各旅游景区对外联系主要公路通道有限,景区对外联系和相互联系急需加强。 如规划的S360 为宜兴市主要旅游通道,但与各主要景区之间的联系仍然需要地方道路予以加强。为此,建议积极争取宜兴市交通运输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合开展专项的宜兴市南部地区旅游道路专项建设规划研究,加强宜兴南部地区旅游景区的连片开发。
图1 宜兴市张渚镇区位图
图2 国省干线公路张渚结点布局方案图
[1]桂滨,钟文香.大中城市过境规划及具体问题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5(6):74-77.
[2]李勇军.过境公路方案与城市规划协调性的探讨[J].广西交通科技,2003,28(5):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