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祥
上世纪80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被深圳人广为传颂。在30多年后的今天,花钱购买时间已经变为现实。出于缩短时间的考虑,往返两个城市的乘客通常会选择高铁或飞机。在300公里辐射半径之内的中国城市群体系中,高铁已成为连通两个城市的最佳选择;2008年之后,对于相距300~750公里的两个城市而言,高铁也逐步取代了航空。
自中国开通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化甚微。然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通勤时间,已缩短为以分钟来计。
高铁建设的迅速发展,将城市联成互动性更强的网络。可以说,高铁将人类社会带入新的发展轨道,并将改写城市人口集聚的原定轨道。
500公里半径内的双城联动发展时代已经开启,从A超大城市到B超大城市最便利的出行选择就是乘坐高铁。在这些超大城市组中,早被大家熟知的莫过于沈阳市与长春市,北京市与天津市,上海市与苏州市,南京市与合肥市,省会三角城市组分别有武汉市、长沙市与南昌市等。地级市高铁站设置最多的城市是湖北省黄冈市,三个高铁站分别是黄冈站、黄冈东站和黄冈西站。
时下的中国,但凡有双核城市的省份全部都在沿海,而且几乎每个沿海省份都是双核型;而中部六省,城市的三角形态空间分布较为典型。
在同省内,已经开通高铁的双核城市群组主要是:辽宁省(沈阳市与大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唐山市)、山东省(济南市和青岛市)、江苏省(南京市和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与宁波市)、福建省(福州市与厦门市)、广东省(广州市与深圳市)。
从目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格局来看,省内更多地表现出竞争关系,省际城市之间开始走向合作与共谋。在高铁打通的城市格局中,过去和现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可能走向破裂。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及关系走向,很可能因高铁而进行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重构。对此,笔者认为,哑铃双城共谋发展是大势所趋,城市将在竞争中走向整合。
以北京与天津为例。作为北方环渤海地区的两个超大城市,京津政治与经济相得益彰。在120公里的空间范围内,成长起来两个世界级的大城市,全球范围内也极其罕见。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中国地理政治、内外开放的市场为两个城市的各自发展和联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高铁联通之后,北京与天津各自的比较优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乘数效应被放大。
以分钟计的中国高铁运行正在改变人的出行方式和空间分布结构,社会与经济管理方式终将发生改变。可以肯定的是,在可预知的将来,人的流向将会是城市之间合作的最强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