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政管理改革的稳步推进,财政监督在财政工作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财政改革推进中,财政监督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财政监督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地方财政监督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监督;问题;对策建议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理财的必要手段,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国家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规范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和防范遏制腐败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财政监督内涵及地方财政监督现状
财政监督是指国家在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审核、核查、制裁等形式,依法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涉及财政收支、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监督主体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而与财政收支相关的财政预算、预算执行、预算绩效则构成了财政监督的客体。主体对客体通过专门方法进行的审查批准、检查核实、客观评价和相关的奖惩等一系列活动,就是财政监督的主要职能。从内容来分,主要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从监督时间来看,主要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近年来,为了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积极开展了会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财政监督立法、执法和法规知识宣传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财政监督立法日益显著
以《宪法》为基础,修订和完善了《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等体系,健全了《财政违法行为处分处罚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财政监督行政法规,为财政监督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财政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组织开展了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整顿会计秩序、清查小金库等执法专项检查活动,强化了各种专项检查和日常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整顿了财经秩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财政监督普法宣传不断深入
依法开展了财政“普法”活动,开展了新财会制度和新税收法规的学习培训,为财政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地方财政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
按照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及非税收入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己滞后于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意识不强
受计划经济时的思想影响,基层财政人员对财政监督意识缺乏,普遍存在不愿意监督、监督不严、监督不力等情况,导致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相脱节,存在把财政监督仅仅看作是财政监督专门机构的工作的想法,把监督与管理片面割裂开来,重分配、轻监督,重收入监督、轻支出监督,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制约了财政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2.监督体系和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的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等,有关财政监督制度的规定比较宽泛,目前承担财政监督任务的部门较多,如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税务部门的稽查、财政内部监督、监察部门的监察等等。在这些监督机构之间分工模糊,缺乏制度化的界定,监督缺位、越位现象普遍,给财政监督管理形成漏洞。更为重要的是,多头监督格局的存在导致各监督部门在检查计划上不能相互衔接,工作信息上不能相互共享,检查结论上不能相互利用,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使得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降低。
3.财政监督重点不突出
传统的财政监督在内容上大多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财政监督的广度、深度、力度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财政监督既要突出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财政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的重点,又要转变到新的经济行为、交易方式上,如围绕正在推进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重大财政改革,引入新的监督机制,赋予它们更强大的监督功能。
4.监督方法不多
监督手段上较为单一,过多集中在事后突击性监督,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监督项目上对日常监督较少,专项检查、有针对性比较普遍;监督形式上局限于核查账面进出情况,难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多层次和立体型监督;监督绩效评价上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疏于财政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
5.技术水平落后
财政监督手段主要停留在手工查帐上,财政监督部门介入软件、网络不够,缺乏财政监督专业软件,检查时间长、检查成本高、检查效率低。
三、完善地方财政监督的对策建议
1.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政法律框架和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要通过建立财政重点支出预算审定、资金拨付、安排使用全过程追踪问效、考核评估监督制度,使财政监督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同时,要加大对违章违纪责任追究力度,根据《预算法》、《会计法》等财政税收法规和《财政违法行为处分处罚条例》规定,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追究,维护国家制度和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2.强化监督意识,营造良好监督环境
作为监督主体的财政部门,要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各项财政政策和法规,提高监督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强化警示教育的作用,通过对一些违反财政纪律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不断增强广大从业人员的廉政意识,提高财政监督的影响力和威摄力,努力形成全社会都能理解和支持财政监督工作的良好局面,着力营造良好的财政监督环境。
3.发挥财政主体作用,构建立体的财政监督组织体系
在内部监督方面,树立“大监督”的理念,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办法,高度重视成果利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和财政业务机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整体效能。外部监督方面,形成立法部门、政府机构、社会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制衡、分工合理的组织运作体系,同时建立财政监督与审计、纪检等其他监管部门,财政监督与财政评审中心、绩效评价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室等多个层次的工作联系沟通制度。
4.创新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运作系统
围绕收入监督、支出监督、内部监督、会计监督四条线,实行监督关口前移,建立事前审核预警、事中跟踪监控、事后评价反馈的多重监督模式;要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的积极作用,以此来规范财政监督管理的各项行为合法,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同时要将财政监督和财政业务管理相融合,逐步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运行机制,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
5.坚持资源共享,搭建财政监督信息平台
逐步建立健全日常监控和跟踪分析的财政数据库,完善财政、银行、税务和各级预算单位的互联合作,建立运作高效、信息共享的财政监督信息网络,对整个财政活动起到全方位、多层次、全程化的监督作用。
6.强化科技支撑,实行网络化监督
财政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软件开发、计算机联网手段,实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政监督管理,可以降低监督管理成本,提高财政监督效率。通过软件开发和税务、银行联网,收集并掌握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执行财经法纪情况等资料信息,实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运用预测和分析的方法,排列监督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工作和加强管理的意见或方法,促进财政监督总体水平的提高。
7.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监督管理水平
要积极开展培训,加强对财政监督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政治观念、大局观念与法制观念,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做到防微杜渐,培养一支廉洁自律的高质量的财政监督队伍,确保为政府聚好财、用好财、理好财,促进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从财政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常用审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政监督队伍整体素质,确保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熙娜.完善基层财政监督机制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6.
[2]顾东生.浅谈基层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困惑[J].财政监督,2011.1.
作者简介:
张雄飞(1980-) ,男,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