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明
面部皮炎为皮肤科常见病,病因常难以确定,易反复发作。我科近2 年对85 例不明原因面部皮炎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斑贴试验检测,寻找可能的病因及加重因素,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1 年10 月—2013 年12 月在我科就诊并确诊为面部皮炎患者。排除标准:①已知明确致病原因的面部皮炎患者,②试验前2 周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1 周内用过抗组胺药的患者,③急性发作期患者、孕妇,④伴脂溢性皮炎、痤疮、毛囊炎等其他皮肤病患者。
1.2.1 填写调查表 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皮损诱发及加重因素、过敏史、皮损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记录等。
1.2.2 过敏原检测 采用瑞典化学诊断公司生产的“瑞敏”系列接触过敏原检测试剂盒。 用75%乙醇擦净患者背部皮肤,将置入斑试器小室的变应原贴于患者上后背脊柱两侧正常皮肤上,48 h 揭掉斑试器,0.5 h 后观察结果1 次,待72 h 再判读结果。试验期间患者受试部位避免搔抓及潮湿。
1.2.3 结果判断标准 (-)阴性反应:皮肤无改变;(±)可疑反应:仅有轻度红斑;(+)弱阳性反应:红斑、浸润、可有少量丘疹;(++)强阳性反应:出现红斑、浸润、丘疹、水疱;(+++)极强阳性反应:有明显红斑浸润、丘疹、大疱。可疑反应不计入阳性结果。
85 例患者中女77 例(90.59%),男8 例(9.41%);年 龄17 ~71 岁, 其 中20 ~30 岁34 例(40.0%),31 ~40 岁25 例(29.4%),41 ~50 岁16 例(18.8%),51 ~60 岁8 例(9.41%),<20 岁及>60 岁各1 例。年龄主要分布在20 ~40 岁,共59 例(69.4%);多发职业依次为工人17 例(20%)、商人15 例(17.6%)、干部14 例(16.5%)、学生12 例(14.1%)、农民10 例(11.8%)、教师9 例(10.6%)、家庭主妇7 例(8.24%);病程2 d ~2 年。
85 例患者中表现为水肿性红斑23 例(27.1%),干燥脱屑18 例(21.2%),水肿性红斑、丘疹、脱屑44 例(51.8%),伴毛细血管扩张25 例(29.4%)。其中65 例(76.5%)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干燥和刺痛感,18例(21.2%)仅有干燥、紧绷和针刺感,2 例无明显自觉症状。
环境干燥26 例(30.6%),化妆品使用不当24 例(28.2%),呼吸道感染7 例(8.23%),睡眠不足及过度疲劳8 例(9.41%),日光17 例(20.0%),饮食(海鲜、辣椒、酒等)15 例(17.6%),环境热4 例(4.71%)。
85 例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者45 例,总阳性率为52.9%,弱阳性反应率16.5%,强阳性反应率18.8%,极强阳性反应率27.1%。其中15 例患者1 种变应原阳性,阳性率为17.6%;2 种变应原阳性12 例,阳性率为14.12%;3 种变应原阳性8 例,阳性率为9.41%;4 种变应原阳性5 例,阳性率为5.88%;5 种变应原4 例,阳性率为4.71%;8 种变应原1 例,阳性率1.18%。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有硫酸镍、甲醛、重铬酸钾、芳香化合物等(表1)
表1 85例不明原因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 (例)
面部皮炎临床常见,明确的病因包括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毛囊虫皮炎等,但仍有很多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接触外界变应原等多种因素相关,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斑贴试验是最经典、可靠、安全且简便易行的辅助诊断方法[1]。
本组患者斑贴试验结果显示,52.9%的患者不明原因面部皮炎存在1 种或1 种以上接触致敏源,尤以硫酸镍、甲醛、重铬酸钾、芳香化合物等阳性率较高,与以往报道相似[2,3]。以上物质广泛存在于生活用品、医药用品、建筑材料、化妆品等日常接触物中,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常反复接触,很难避免,故对这些物质敏感的患者易患面部皮炎,应尽量避开日常生活中多种致敏原。
内因(疾病)和外因(温度、较低的湿度、表面活性剂)均会损伤皮肤屏障[4]。结构屏障脂质的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5],循环中应激激素增加、相关的心理压力已被证明会延迟表皮渗透屏障的恢复,因而或进一步加重皮炎[6]。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使角质层更易发生紊乱,很可能引起干燥、刺激和瘙痒。我科问卷调查及临床诊治发现,不明原因面部皮炎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或加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环境因素:气候干燥、风吹日晒、空调等均可致面部皮肤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而诱发皮炎。②护肤不当:干燥季节未注意面部保湿、使用多泡型洗面奶、敏感性皮肤过多使用“BB 霜”、“粉饼”等致皮肤干燥、敏感、角质层受损。③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呼吸道感染等应激因素影响角质层的代谢与功能。④饮食:辛辣食品、海鲜、酒可诱发或加重皮损。
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半数以上不明原因面部皮炎患者存在潜在致敏原,需注意避开含硫酸镍、甲醛、重铬酸钾等化学物质的生活用品、医药用品、建筑材料以及化妆品等日常接触物。斑贴试验有助于寻找可疑过敏原。此外,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对患者进行护肤健康教育,包括正确使用护肤品,加强保湿,避免过劳,保证睡眠,饮食清淡等,对临床治疗、预防复发都有一定的意义。
[1] Akhtar N, Rashid MM, Chowdhury AQ, et al. Patch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contact allergens [J]. Mymensingh Med J, 2004, 13(2):181-184.
[2] 刘蔚, 胡白, 张兰芳. 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接触过敏原分析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杂志, 2013, 12(3):161-163.
[3] 张虹, 王广进, 田洪青. 185例面部皮炎患者临床及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 24(9):701-703.
[4] Turner GA, Hoptroff M, Hardling CR. 头皮屑与角质层功能障碍—第二部分:角质层与关皮屑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7(42):442-443.
[5] Rogers J, Harding C, Mayo A, et al. Stratum corneum lipids:the effect of ageing and the seasons [J]. Arch Dermatol Res, 1996, 288(12):765-770.
[6] Choi EH, Brown BE, Crumrine D, et al. Mechanisms by which psyehologic stress alters eutaneous permeability barrier homeostasis and stratum corneum integrity [J]. J Invest Dermatol, 2005, 124(3):58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