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文
(云南省勐腊县中医院 云南 勐腊 666300)
湿疹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慢性皮肤炎症,具有反复发作、久治难愈和剧烈瘙痒等特点。西医主要采用激素或抗过敏药物治疗,能够迅速的起到抑制病情发作的作用,促进症状的快速恢复,但是西药治疗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经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实,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虽疗效较慢,但能够根治且不易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皮肤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皮肤湿疹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9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13-54岁,平均年龄(42.31±2.03)岁,耳部湿疹患者2例,乳房湿疹患者15例,脐窝湿疹患者10例,阴囊湿疹患者4例,手部湿疹患者1例,肛门湿疹患者1例,小腿湿疹患者2例;观察组患者39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在14岁至5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3.05±11.35)岁,耳部湿疹患者5例,乳房湿疹患者10例,脐窝湿疹患者8例,阴囊湿疹患者6例,手部湿疹患者4例,肛门湿疹患者2例,小腿湿疹患者6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初步分析,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息斯敏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地塞米松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去炎松软膏外用,每日2次[2]。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分为内服、外洗两种方式治疗。内服用药为:地生20g,苦参、白鲜皮、车前子、金银花各15g,蛇床子、蝉蜕、紫草、地肤子各10g,黄柏、丹皮、五倍子各12g,血热患者可以加用熟地黄、黄精治疗,风盛患者加用僵蚕、桑叶治疗,阴虚患者给予地骨皮、银柴胡治疗,瘙痒严重患者给予远志、地肤子治疗,每日一剂,加200毫升水煎服[3]。外洗用药为:苦参、黄柏各30g,白皮鲜、土茯苓、地肤子、百部各20g,蛇床子、五倍子、各25g,枯矾15g,加用10g冰片,每日一剂,不计次数[4]。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临床观察:治疗期间加强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注意患者皮肤湿疹的小腿情况,询问患者瘙痒程度等,一旦发现异常马上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1.4 疗效评定: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全部消失,皮损症状消退,为治愈;瘙痒症状有明显改善,皮损症状大部分消退,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有明显好转,皮损部分消退,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皮损症状无消退,瘙痒症状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1.5 统计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中20例治愈,治愈率为51.28%,11例显效,6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中17例获得治愈,治愈率为43.59%,10例显效,5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2.05%,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n=78,%)
湿疹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导致患者湿疹的因素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水疱、血疹、红斑、肥厚、渗出、苔藓样变、瘙痒、干燥鳞屑等,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在中医中属于“四弯风”、“浸淫疮”[5]的范畴。湿疹虽然在人体的皮肤表面产生病症,但是实际上是由于身体内部的病变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热、湿、风等组织皮肤所致,通常病情较长的慢性湿疹是由于热、湿、风等邪病未能够得到及时的清泻,湿热夹毒、夹瘀或夹带阴虚血燥而导致的。湿疹通常是由于过度食用腥发动风的事物或无饮食节制,致使脾气受损,脾失健运导致湿、热藏于体内,困扰患者脾脏,反复受湿、热、风的侵袭,内外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最终导致湿疹的发生。“湿”性具有种、浊、黏、腻的特点,容易损耗患者的脐血,化燥生风,致使病情缠绵难以治愈,常反复发作[6]。
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健脾除湿、祛风止痒、健脾养血是临床治疗湿疹的关键,本研究治疗用药中,生地具有补血的作用,蝉蜕可止痒、祛风,金银花具有祛湿清热的作用,黄芪具有补血益气的作用,苦参可清热止痒,上述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标本兼职的效果。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其临床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1] 王德旭,张炜,苏东宝,于秉伦,赵峰,安全平.皮炎湿疹致病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18(07):109-110
[2] 陆原,陈达灿,李清,柴宝,何雯,翁翊,禤国维.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3(04):198-199
[3] Hao Yuqin,Chen Tao,Liu Guiying.St udy on[J].value of autologous seru m skin test in the cause of urticaria and eczema.Chinese Jour 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2012,15(14):106-107
[4] 程少为,刘春玲,兰东,张秀英,佟春光,曹梅.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 E及过敏原检测与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20(17):120-121
[5] 皮肖冰,王晓霞,麦玉妹,李洁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1(22):195-196
[6] 王树山,李健,尉颖颖.中医中药与抗菌药物治疗麻疹肺炎各40例的疗效对比[J].北京中医,2012,50(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