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

2014-12-23 09:03张秀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监护室心血管重症

张秀萍

(云南昆钢医院心血管内科 云南 昆明 650302)

重症监护室作为各种重症病危患者的集中场所,其入住患者虽然得到了全方位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但是因为外界或自身等各方面原因可引发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其自身疾病与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联系。为了探讨根据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了70例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入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总结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现将心理干预效果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70例于2011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入住的重症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专门的心理调查表对上述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针对调查所得心理状态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危重病人常见不良心理特点如下:

①有很强的焦虑情绪。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休克昏迷醒来后,其神志一般都正常,但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主要情绪表现为:敏感多疑、烦躁不安、易怒性高。患者之所以产生焦虑心理,其主要原因是过度关心自己的病情转归。而在重症监护室入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最常表现出的心理反应状态就是“抑郁”,此类患者对外界各项事物的兴趣度下降,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这种负面情绪会反过来作用于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出现莫名心慌、恐惧等情绪,再次加重对神经刺激,导致血液中儿茶酚胺等因子水平增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病情。

②表现出紧张和恐惧情绪。重症心血管病人病症多属于起病急,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不适症状严重,患者常有频临死亡的感觉,又或是发病时在原有病况上遭受意外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使患者常出现紧张、恐惧等表现,且心理反应非常强烈,而在重症监护病房中,不同病症患者,表现的心理情绪各具特点,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对病情影响最大。

③存在抑郁和孤独的情绪,重症监护室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绝特性,即使患者家属探视也受到患者病情变化的影响和时间限制,同样医务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也不多,患者病况一旦稍有好转,便会因为自身所在环境的特殊性产生孤独感。同时,重症病房中放置了各种类型的医疗抢救器械,这容易触及患者的敏感神经,产生自己病情恶化的疑虑,担心病情的转归,进而忧郁自己的生活、家庭以及工作,诞生忧郁的心理,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轻生的行为。

④存在强烈的依赖与期待心理。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为自己身体体质虚弱及求生意志的关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继而产生快速康复的期待心理,往往在监护室认为所有的服务都要以其中心,进而对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依赖心理加强。

⑤产生冲突心理。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经受胸闷、胸痛等病症的困扰,且病情反复发作而入院接受治疗,一旦病情发作,既想求生又怕麻烦他人,从而在其心里产生一种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怪异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一定冲突性,在又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又怕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又怕死的矛盾心理中不断纠结和挣扎。

2 方法

根据上述心理调查显示结果,依据上述患者病况类型,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①对情绪激动、紧张以及恐惧的患者,首先是稳定其情绪,让其保持镇定,向其解释保持情绪冷静的原因及对疾病的影响,导致病情再次变化;同时保证相关治疗和护理能顺利展开。对于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把握治疗时间是极为重要的,正所谓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时,患者身心都造成极大的痛苦折磨,随时都有可能休克窒息,必须要分秒必争,尽快开展各项抢救措施,以免因为患者情绪过于激烈导致整个治疗过程停止,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原因,告知患者治疗的过程及对病况的影响,降低患者的怀疑心理,从而减轻患者精神负担,而相应治疗实施后,对减轻患者身躯痛苦有重要意义。在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慰和辅导时,护理人员应诚恳、礼貌,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询问相应的情况,整个抢救过程应该沉着、冷静、有序,这对缓解患者疑虑,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②对患者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表示理解和支持。重症监护室集中的病人都属于病情较危急的一类人,其环境和制度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操作都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暴露性,而这些特性都会使得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支持和理解患者的过激行为,对其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及行为应该给予宽容和关怀,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更多关怀,对于患者的合理、对病况有益的要求,应该尽量满足。

③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应对症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病情变化,尽量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疑虑和顾忌心理,增加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如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前,存在强烈紧张情绪的患者,应该适当询问患者对病症和手术的了解程度,告知负面情绪可能对病情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转移其注意力,并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注意事项,引导患者向乐观的方向思考,避免神经刺激过大,导致血液中儿茶酚胺等因子水平升高,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主动给予患者关怀和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还应该注意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帮助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④保持病室安静整洁,优化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该保证治疗环境干净、整洁、舒适,室内色调应该稍显明亮,让患者感受到乐观的气息,这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忧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3 结果

70例选取对象在接受上述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较护理干预实施前有明显的提高。详细见下表1。

表1 心理干预实施前后不良情绪对比

4 讨论

4.1 负面情绪对患者病症的影响: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的变化除了受到其自身身体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治疗等,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就会对患者的病况产生影响。病情变化越大,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越大,而心理活动变化持续的时间及强度都会使患者的病况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严重时会对治疗产生明显负面影响,进而降低治疗的预期效果,延长疾病的转归时间。如心血管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期间,其不良心理情绪会对其自身激素的调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应激反应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及影响,使得人体内的儿茶酚胺合成和分泌增加,易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紊乱等症状,这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4.2 心理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前,应该观察和抓住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多方位渠道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然后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将患者向乐观的方向进行引导,这对促使患者康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消除,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度,这样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综上,通过对上述选取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和护理配合度,这对控制病况,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刘泽,吴军,冯德光.血浆脑钠肽对老年Icu综合征并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09(11):1695-1696

[2] 傅伟瑛,武秀娟.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5):128-129

[3] 冯慧聪,王慧.持续提浅谈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高医疗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1(16):272-272

[4] 丁晓芳,邢丽娟.重症监护室实施告知护理内容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0):1564-1565

猜你喜欢
监护室心血管重症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