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龙,沈健,范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化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庭轿车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导致车用燃料油的消费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燃料油中含硫化合物经内燃机燃烧后转化为SOx,排放到大气中,是造成空气污染和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还会毒害汽车尾气净化系统中的催化剂,加剧NOx、未完全燃烧的烃类及颗粒物等的增多,加速发动机的腐蚀与磨损,对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1]。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燃料油中硫的含量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生产和使用超低硫燃料油势在必行[2]。
加氢脱硫方法在深度脱硫领域由于其高能耗、高技术要求和高的操作费用而具有局限性。在非加氢脱硫中,氧化脱硫因其具有操作方便、工艺简单、非临氢操作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3-4]。但是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较高,反应速率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光催化氧化脱硫是氧化脱硫的一种,是利用高压紫外光处理促进各反应物对光能的吸收,使其被激发活化,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氧化脱硫效率,缩短反应周期。最常见的光催化剂是半导体TiO2,因其具有无毒无害、价格低廉、催化效率高的特点受到追捧[5]。根据量子尺寸理论,研究者们想出各种方法制备出纳米级TiO2,但是一般比表面积较小,难于回收,严重制约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因此,单分子TiO2负载于比表面积较大的分子筛上受到青睐。
本实验用超稳USY 分子筛固载TiO2,利用高压紫外光的能量有效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高TiO2氧化脱硫效果。采用经济环保的H2O2为氧化剂,水为萃取剂,大大降低了油品的脱硫成本。
钛酸四丁酯[Ti(OBu)4],化学纯;无水乙醇、H2O2(30%)均为分析纯;去离子水;催化裂化汽油(密度为730 kg/m3、硫含量为100 μg/g);USY(分子筛)。
125W 紫外高压汞灯;WK-2D 微库仑综合分析仪;XPA-II 光化学反应器;Rigaku D/MAX-1AX 型X射线衍射仪;IGA-003 智能质量分析仪;U-4100 型紫外-可见光谱仪。
USY 分子筛于105 ℃干燥2 h,除去催化剂表面的物理水分。准确称取0.639 g 钛酸正四丁酯,与无水乙醇按体积比1∶4 溶解,放入恒温水浴中常温下磁力搅拌0.5 h 后,缓慢加入USY 分子筛1 g,继续搅拌,待无水乙醇完全挥发,于马弗炉中500 ℃焙烧4 h,即制成15%-Ti-USY 光催化剂。
FCC 汽油50 mL,加入2 g/L 催化剂,O/S(摩尔比)=7.6,40 ℃光照1.5 h。
2.1.1 X 射线衍射图1 为不同TiO2负载量的Ti-USY 分子筛催化剂的XRD 图谱。
图1 不同TiO2 含量的Ti-USY 催化剂的XRD 图谱Fig.1 Different levels of TiO2 Ti-USY catalyst XRD pattern
由图1 可知,所有样品都保留了USY 的特征衍射峰,说明负载Ti 的USY 样品较好的保持了USY的骨架结构。Ti-USY-10% 和Ti-USY-15% 样品的XRD 谱图只有USY 分子筛的特征峰,未出现新的衍射峰,说明钛是以高度分散状态分布在USY 沸石分子筛中。随着TiO2负载量的增加,样品USY 的衍射峰强度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说明Ti4+改性后发生了少许晶格塌陷,导致相对结晶度的降低。在Ti-USY-20%样品中,25.3°和48.8°两处出现了新的衍射峰,分别归属于锐钛矿型TiO2晶体(101)、(200)晶面的特征衍射峰[6-7],而金红石型特征衍射峰2θ=27.56°(110 面)和2θ =41.46°(301 面)未见,说明负载量在20%时,所形成的锐钛矿型TiO2在USY表面聚结成晶,形成较大的TiO2晶粒,从而产生TiO2的特征峰。
2.1. 2 UV-Vis 图2 是Ti-USY-15% 和Ti-USY-30%的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图。
图2 Ti-USY 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Fig.2 Ti-USY UV-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由图2 可知,浸渍Ti 后的USY 在220 ~300 nm范围内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峰,源于氧原子的2P 轨道与之相连的Ti 原子的3d 轨道之间发生电子跃迁,导致配位化学环境发生变化形成的吸收峰。TiO2负载量为20%的样品与15%的样品相比,紫外吸收边有明显的红移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这与TiO2负载量在15%之前,光催化氧化活性随着钛的负载量增加逐渐上升的评价结果一致。360 ~380 nm是锐钛矿型TiO2的电子跃迁峰,在此范围内15%的样品没有吸收谱带,说明钛离子均匀高度分散在分子筛的内外表面,这与XRD 的表征结果一致。
2.1.3 BET 由N2吸附脱附可知,曲线均为典型的Ⅳ型吸附等温线,孔分布较窄。表1 列出了不同负载量的催化剂孔结构的物理性质参数。
图3 不同TiO2 含量Ti-USY 催化剂的N2 等温吸附线与孔分布图谱Fig.3 N2 Different TiO2 content of Ti-USY catalyst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re distribution map
表1 不同负载量的催化剂物性参数Table 1 Different catalyst loadings physical parameters
由表1 可知,随着TiO2负载量的增加,USY 分子筛的孔容与比表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孔径略有下降,可能是部分Ti 离子进入分子筛的孔道,而20%的样品比表面积、孔容下降的最为明显,说明负载量在15%之前钛是以高度分散状态分布在USY 沸石分子筛中,负载量过大,容易发生团聚,进一步印证了XRD 的表征结果。
2.2.1 氧硫摩尔比的影响取50 mL 的FCC 汽油,催化剂加入量为2 g/L,40 ℃水浴光照1.5 h,结果见图4。
图4 氧硫摩尔比对脱硫性能的影响Fig.4 Impact of molar ratio of sulfur oxide on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由图4 可知,随着氧化剂与硫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脱硫率提高,当氧硫摩尔比为7.6 时,脱硫率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氧化剂的用量,脱硫率缓慢下降。H2O2提供氧化能力很强的·OH,·OH 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噻吩发生氧化反应,生产极性强的氧化物,用萃取剂将其萃取达到脱硫目的,因此氧化剂的用量对硫化物的光降解有显著影响[8]。氧化剂H2O2用量较少时,氧化能力不够,脱硫率较低。当氧硫摩尔比在7.6 时,脱硫率达到最大,继续增加氧化剂的量,脱硫效果反而变差。这可能的原因是,·OH 被过量的H2O2所捕获发生反应,将·OH消耗,同时H2O2过量会毒化催化剂[9]。所以适宜的氧化剂用量为氧硫摩尔比为7.6。
2.2.2 反应温度的影响图5 为催化剂加入量2 g/L,50 mL 模拟油,O/S = 7. 6(摩尔比),光照
1.5 h。
图5 反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desulphurization
由图5 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率逐渐升高,40 ℃时噻吩的脱除率达到最大,温度继续升高,脱硫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高压汞灯垂直作用于反应器上方,会产生大量的热,随着温度的升高,H2O2分解速率随之加快,起初H2O2的分解有利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从而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展,但温度过高,H2O2的分解过快,就会对脱硫反应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噻吩的氧化速率;另一种可能是,高压紫外光能够促进H2O2的分解,降低其分解温度。
2.2.3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50 mL 模拟油为原料,氧硫摩尔比为7.6,在40 ℃下光照1.5 h,结果见图6。
图6 催化剂的加入量对脱硫率的影响Fig.6 Influence of the amount of catalyst on desulfurization rate
由图6 可知,增加催化剂的量,油品的脱硫率迅速增大,加入量2 g/L 时,脱硫率最高可达62.4%,继续增加催化剂的量,脱硫效果变差。究其原因,当Ti-USY 催化剂加入量过少时,催化活性因子的数量少,光子的利用率低,反应所需的化学能得不到满足,增加催化剂的量有利于提高光化学过程光量子产率,促进电子转移,从而提高氧化效率;催化剂加入量过多时,过量的Ti 造成光散射,降低了光量子效率和光反应速度[10],体系的透光性下降,不利于反应体系对紫外光的吸收,又抑制了噻吩的降解。同时催化剂加入量过多,会产生团聚,影响扩散作用,故最佳的催化剂加入量为2 g/L。
2.2.4 萃取剂及收率[11-12]模拟汽油50 mL,氧硫摩尔比为7.6∶1,Ti-USY 催化剂用量2 g/L,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1.5 h,选取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乙腈和水为萃取剂,萃取剂与模拟汽油体积比1∶l,各种萃取剂的脱硫效果见图7。
由图7 可知,对硫化物的萃取能力DMF 优于NMP,收率二者基本相当,水对氧化产物的萃取效果稍低于NMP,但是油品回收率较高,汽油几乎无损失,乙腈的萃取脱硫率最高,收率超过了100%,说明有一部分乙腈残留在油品中,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造成油品质量下降,不宜采用。
图7 不同萃取剂对模拟汽油脱硫率及收率的影响Fig.7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vent on gasoline desulfurization and yield
15%-Ti-USY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进行催化剂再生性能考察,结果见图8。
图8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汽油脱硫效果的影响Fig.8 Effects of catalyst reuse times on gasoline desulfurization
由图8 可知,Ti-USY 光催化剂脱硫率达到62.4%,可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化物从100 μg/g降到38 μg/g 以下,能够达到国四汽油标准,即汽油硫含量小于50 μg/g,而且催化剂经过7 次再生使用,汽油脱硫率仍能达到57.44%。说明此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该脱硫工艺方法工业可行。
将使用过的15%-Ti-USY 分子筛重新加入到50 mL FCC 汽油中,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生2 次反应,脱硫率为42.66%。重复使用1 次的催化剂仍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选取4 组不同温度20,30,40,50 ℃下得到的光催化氧化脱硫数据进行动力学拟合,见图9。
表2 不同温度下光催化氧化的计算结果Table 2 The results in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9 不同温度下Ti-USY 光催化氧化脱硫的准一级拟合动力学曲线Fig.9 Different temperature Ti-USY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kinetics of desulfurization level quasi-fitting
由图9 可知,各温度下,ln(C0/Ct)与t 成近似直线关系,说明此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根据Arrhenius 方程,将ln k 与T-1作图得一直线(见图10)。由直线的斜率求得不同温度下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
图10 Arrhenius 方程的拟合Fig.10 Arrhenius fitting equation
由图10 求得直线的斜率为-1 167.258 58,截距是-0.687 45,则光催化氧化反应的活化能Ea=1 167.258 58 ×8.314 =9.046 kJ/mol。
(1)浸渍法制备的分子筛催化剂,TiO2高度分散在USY 分子筛表面上,且较好的保持了USY 的骨架结构。
(2)氧化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 ℃,O/S=7.6,催化剂的加入量为2 g/L,水为萃取剂,且与汽油的体积比为1∶1,光照1.5 h 的条件下,FCC 汽油的脱硫率最高为62.4%。
(3)再生的催化剂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并且真实汽油反复再生7 次后,脱硫率仍能达到57%以上。
(4)催化剂连续两次使用仍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氧化脱硫效果,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动力学分析表明,Ti-USY 对噻吩硫化物的光催化氧化动力学遵循标准一级方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表观活化能为9.064 kJ/mol。
[1] Zhang Chun. Deep desulfurization method for diesel by coupling of oxidation and extraction:CN,200910232076[P].2009-10-23.
[2] Paolo Carniti.Niobic acid and niobium phosphate as highly acidic viable catalysts inaqueous medium:Fructose dehydration reaction[J]. Catalysisi Today,2006,118(3):373-378.
[3] 吕志风,战风涛.用H2O2-有机酸氧化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硫化物[J].石油大学学报,2001,25(3):26-29.
[4] Zhang Juan. Phase-Boundary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over amphiphilicTi-MCM-41 molecular sieve[J].Catal Lett,2010,138(6):111-115.
[5] 张书翠. 高分散TiO2/SBA-15 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0,26(5):1330-1336.
[6] 李凝. 负载型纳米TiO2-Al2O3复合载体负载SO2-4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J]. 分子催化,2008,22(5):443-448.
[7] 陈宋璇.超声协同TiO2光催化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0,38(4):428-433.
[8] Li Hao.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bifunctional titanium silicalite-1[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3,7(34):1363-1372.
[9] 陈红.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专利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3,31(1):78-83.
[10]郭宁.多孔炭负载固体超强酸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2):112-114.
[11]申晓冰.光催化氧化脱除燃料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9,32(10):2-4.
[12]王业飞,赵福麟. 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能[J].油田化学,1999,16(4):3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