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技术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调查分析

2014-12-23 18:00尹波
中国经贸 2014年19期
关键词:工业经济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尹波

【摘 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市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继续做大做强,有等待于我们积极面对问题,并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金华开发区;工业经济;调查分析;基本情况

一、取得成就

金华市工业园区从2000年建设以来,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已成为金华市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使开发区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地位和影响都不断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

1.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已走在市区、全市及全省的前列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2013年末全区GDP已达166.15 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74.89亿元,2013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29.33亿元。占市区比重从“十五”期末的45.9%、“十一五”期末的54.69%到2013年的56.75%。从2000年开始计算,年均增长速度达23.27%。

2010年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后,2011年在41家全国新升级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审中排名第19位。2012年度在浙江省19家国家级开发区考评中总指数分值348分,位于省内国家级开发区中游水平。除杭州湾地区的系列老牌开发区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2.在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

全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充分表现为结构变化和一大批优势产业、支柱企业的逐渐崛起(详见下页附表)。至2013年末,成长壮大为5000万元以上企业为77家,亿元企业达51家,10亿元9家,50亿元2家。这表明经过十多年年的基础建设,一批优势企业已经落地生根,产业集群框架初显雏形。交通运输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已稳坐全区前几位产业排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地位逐渐上升、占据主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皮革制品业、服装鞋帽业已渐渐退出主导产业或位次相对靠后。涌现出如青年集团、今飞机械、绿源电动车、金字火腿、东晶电子等一批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拥有如“金字”等国家级名牌2个,“迪耳”等浙江名牌10个,“东晶”等浙江著名商标22个。

3.规模投资为开发区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投资额与同期GDP的比率,据测算,2006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率为50.86%,2013年达到55.33%,分别高于同期全市40%、 52.59%的平均水平。历年累计至2013年底,工业项目实际投资累计共完成245.75亿元。

全区已建成落地工业企业投资密度达330.4万元/亩,产出强度达586.9万元/亩。高于平均投资规模的企业家数有48家,占26.2%。高于平均投资密度企业46家,其中以交通运输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居多达14家。按行业分析,交通运输制造业累计投资9.47亿元,金属制品业5.29亿元、医药制造业3.29亿元、纺织业3.18亿元,与全区优势产业的崛起基本吻合。重点观察优势产业中的56家主导企业投资规模大、达产时间短,一般达产长度为325天,最长也就是一年左右。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会有一定规模的技改续建或是新项目投入,这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后源动力。

4.全区规模企业总体获利能力较强

第一是总资产贡献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平均贡献率为8.34%,医药制造业最佳达24.7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居中达到16.14%。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于平均贡献率的企业49家,占比35.5%。其中获利能力居中上水平的9家医药制造业企业中有6家总资产贡献率高于平均水平,而获利能力居中下水平的10家纺织企业也有4家高于平均水平。第二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区企业经营成本普遍得到有效控制,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6.04%,是有关国家标准3.71%的1.6倍,比市区及全市分别高出2.6个、1.1个点。

5.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来自于资本的迅速扩张、劳动投入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够实现长期的并且充分就业的增长,必须实现资本的深化与广化。换言之,资本、劳动、技术三者缺一不可,这一规律在开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得到了印证。鉴于统计数据来源的局限性,仅从资产增长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两项指标来说明。资产增长:2001年至2013 年,开发区的资本投入用飞速扩张形容并不为过。以每五年一个节点,资产总额依次为9.9亿、132.7亿、228.15亿、335.85亿。年均增速达28.37%,2013年的资产总额比2001年相比扩张33.9倍。全员劳动生产率:2013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15万元/人。横向比较各行业,医药制造业24.78万元/人、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28.57万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在12项考核指标中得分129.26分,占当年效益综合得分318.64分的40.56%。

二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鼓舞的,它来自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几代开发区人的共同努力,抓住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机遇,盘活了园区建设这个载体。但在开发区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如何做大做强,我们必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营运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资产的扩张固然令人振奋,但企业净资产增长明显落后于资产增长。与资产增长同口径,2001年至2013以五年为一节点,净资产依次为:6.95亿、31.13亿、91.59、113.25亿,年均增速26.22%,而且快速增长年份多集中在2006年以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初期相对灵活开放的区域政策、金融环境,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区工业经济的拉动大于企业自身核心力的增长,由此导致全区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偏低。全区2013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29次/年,是市区三区中周转次数最少的,低于市区平均水平0.04次/年,低于全市平均0.23次/年。

2.全区经济总量依旧偏小

近年来开发区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自2006年至2011年全区GDP、规上工业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0.87%、23.54%、30.03%。但暂且不与国内其他大型开发区比较,就与省内其他国家级开发区相比,全区总量也是偏小。从省内2012年19家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来观察,经济规模只列第13位,总量不但无法与杭州、宁波等省内开发区抗衡,与湖州、嘉兴等开发区的总量差距也在不断拉大(2011年总量得分为湖州的64.35%、嘉兴的74.7%;2010年总量得分为湖州的78.95%、嘉兴的86.76 %;2009年总量得分为湖州的80.99%、嘉兴的90.47%)。

3.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各类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融资、运输、劳动力三项成本进一步增加,继续挤压企业利润增长空间。而在有限的利润空间中,全区2013年利润总额的67.99%集中在交通运输、医药制造、通用设备等优势行业。而且各行业营运绩效两极分化,无论是总体效益较好的行业还是总体效益一般的行业,行业内部企业之间分化严重,得益的主要是明星企业,小企业则普遍存在着投资期限长、市场淘汰率高、财务状况差的现象。全区相对投资规模较小的企业不但投资额度小、达产时间漫长,从历年投资报表观察分析,这些企业在3~4年的建设工期后一直未正常生产,直至转让。2007年至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库率达23.3%,总资产贡献率最高企业达41.76%与该指标最低企业-12.04%,离差4.47倍。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年均生产增长速度仅为0.31%,与全区同期23.27%的平均增速相去甚远。

三、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拳头产业

以重点企业、名牌产品带动产业链发展。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名牌,特别是国家级、省级品牌。鼓励品牌企业如今飞、青年、康恩贝等在园区内以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作支撑,聚集、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产品、加工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等配套协作,使开发区内企业实行专业化,切实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2.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坚决放弃耗能高、投入高、产出低的夕阳产业

一是要建立刚性准入制度。参照与金华可类比发达地区开发区建设的产业导向,对新进企业分门别类逐一明确基本的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社会贡献及万元增加值能耗。二是要尽可能利用、创新政策杠杆促使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改造现有设备、淘汰落后设备。

3.大力推进转型升级,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鼓励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针对开发区“一园两区”的体制优势,大力发挥政府先导作用。特别是应加强工业企业的专利发明、研发中心设立、火炬项目等有关高新技术类企业的引导、培育、申报直至转化为产出的系统工作。二是除了利用资金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外,还需要大力宣传、培训科技创新知识,以形成个人、企业、政府、舆论、社会尊重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互动氛围。三是加快建设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努力将开发区建成中高端人才聚焦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

猜你喜欢
工业经济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科技平台创新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讨
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解析
云南省首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关于县级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与建议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