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俊+王吉淑
搞改革,第一难题是思路的变通;谈发展,第一步骤是道路的贯通。今天的交通建设不仅停留在对“走出去引进来”的基础承载作用上,更是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驱动城乡一体化步伐的生力军。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依托“首府卫星城”的区位优势,将全速推进“融城”战略实施和“服务式、保障式、错位式、补缺式”城郊型经济发展。县交通局在不断完善“三横五纵”的公路网络体系中,构建起以国省干线为“主动脉”,县乡公路为“支脉”,通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交通经纬网,打通了县域发展的“命门”,促进了市场经济所需的各种养分在深化改革中充分涌流、运转,迸发出蓬勃活力。
现状倒逼 县域公路建设大提速
武川县地处大青山北麓,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相距33公里,仅一山之隔。然而境内南高北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地形将这里的交通运力带入尴尬的境地,上世纪90年代该县每百平方千米仅拥有公路15公里,与44公里/百平方千米的国家标准相差悬殊。由于国省干线数量少,武川县丰富的矿产、农副产品无法及时运出,优秀的旅游资源多年“藏在深闺人不识”;县乡道路在施工中宽度、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路面承重及抗灾耐力差,同时弯多、坡陡、路窄的现象较为突出;农村以土路为主,晴天扬尘,雨天带泥,最难的是收获季节,部分农作物无法及时运输储存。行路难成为这座历史古城重新破茧的主要瓶颈。
一条路,承载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牵系着百姓生活质量,关系着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近年来,武川县委、政府时不我待,借助呼和浩特市打造“一核双圈”战略的东风,以立足实际、科学规划、重点突破、适度超前为原则,加大力度进行公路建设,为落实“十个全覆盖”,践行“8377”发展思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武川县境内国家四级以上公路达100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9.4公里/百平方千米,县乡公路由砂石路面向黑色沥青路面过渡,通村公路以100公里/年的速度建设。一个等级较高、东西畅通、南联北开、干线成网、交通便捷的“三横五纵”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三横五纵 打通县域发展大动脉
国省干线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只有紧抓国家、省市对国省公路大力建设的机遇,才能最大限度地完善县域路网体系,开启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武川县交通局瞄准“三横五纵”交通网络体系的目标,紧跟国省干道建设的步伐,将原来难进难出的偏僻之隅打造成今日的北疆交通枢纽。
省道311武川境内总长66.6公里,西起杨树坝东到圪料坝,作为公路网络一横,是连贯东西的主动脉。二横为哈乐至西红山,省道311哈乐-西乌兰不浪段与县道080西乌兰不浪-西红山段组成,不仅开辟出一条别具特色的景观大道,实现了“行大道,画中游”,而且为原材料外运打通西向通道。三横以县道为主,东起得胜营西到大庙,连接起武川县境内多个行政村,是方便群众出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道路。一纵、二纵分别为省道104、省道101,武川段分别长63公里、97.6公里,作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放射线,是物流运输南下北上的主动脉。三纵、四纵、五纵以县乡道为主,是实现村村通,全覆盖的有力保障。
此外,正在修建的武葛公路(武川-葛根塔拉草原)是2014年市交通厅重点建设项目,全长104公里,武川境内36公里,计划今年八月底竣工通车。为了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工,武川县交通局全面规划,对环境影响、地质灾害等进行详细的测评,为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提供解决的方案,严格执行工程用地申请程序。面对“最头疼”的拆迁征地,制定清晰明确的征地赔偿标准,彻底杜绝漫天要价;把握矛盾突出的重点对象,对症下药化解危机。截至目前,实现新建一幅通车,根据实际调整计划为2015年8月全线完工。届时, 武川境内又一条重要的旅游公路建成,将其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与草原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同时,路网升级蓄势待发,呼武二级公路、S311武川段都将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总投资达36.23亿元。
在三横五纵的交通经纬框架的支撑辐射下,县乡公路进行了路基垫高、路面加宽、提高限重等升级改造,为“十三五规划”实现村村通公路做好了铺垫。全县93个行政村互通计划在三年内完成,2014完成34个村互通,7月份已完成全部规划设计,市规划局已批复通过,目前正开始招标工作;2015年计划完成28个;2016年最后31个村全部实现互通。资金的大手笔投入,脉络的不断延伸,道路的“软”实力凸显了发展的“硬”态势,将武川县的发展带入换挡提速的快车道。
齐抓共管 破解公路养护大瓶颈
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公路养护成为保证道路运输服务能力、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工作,武川县交通局因地制宜的创新出“收费公路自己管,不收费的分级管”的分级养护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养护效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极易发生沙阻、水毁等灾害,对此该局实施了“省道省管,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管护模式,交通局主要负责县道养护,然后通过编制乡村公路养护规划进行下达任务、组织验收和督促考核,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管理的主体和受益者直接负责本辖区内的村级公路养护工作,全体村民对乡村道路进行义务养护。
超载货车永远是公路无法承受之重,其所过之处路基塌陷、路面破损、桥梁开裂,严重威胁道路安全,但由于益驱动大、涉及部门多、执法手段少,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这就要求整合执法主体,明确执法标准,各部门联动执法。齐抓共管的公路养护措施的出台使通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致使“空壳化”的村庄养路力量缺失,再加之组织机构的运行不畅,养护监管成为长期困扰基层公路养护的“老大难”,亟待上级相关部门与该局共同努力开出“处方”。
后 记
武川县“三横五纵”交通经纬网的贯通,铺平了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落地的基石,也顺应了该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山里山外,城里城外,更近一步将这座卫星城融入首府的经济圈。但公路建设中除去上级政府拨款,本级财政每公里至少支出50万元,这对于国贫县无疑是个巨大难题,尽可能避免新建道路,适当进行旧路改造,才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最大程度弥补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