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12-22 04:45李欣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鲁国用法原文

李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44-01

文言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它有利于中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学遗产。《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明确的规定,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为什么很多学生总是付出努力却屡考屡败呢?关键是方法不对。方法不对,功夫自然白费。究竟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文意

任何故事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曹刿论战》讲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的故事,要想学好这篇文章,就要了解当时的背景。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春秋时代的有关情况,其次要了解这次战争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搜集整理我们知道了:这场战争发生在春秋时代两个邻国——齐与鲁之间,齐强鲁弱,齐大鲁小。战争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被杀,齐桓公继位,他立即攻打鲁国,迫使鲁国杀死其弟公子纠,但还不罢休,在鲁庄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鲁国,故事大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故事的结局是鲁国在曹刿的出色指挥下,在长勺把强大的齐国打败了。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知道鲁国当时面临的形势,才能知道长勺之战这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对鲁国的重大意义,才会了解战争胜败的关键。

二、要掌握阅读文言文合理的方法和步骤

1.反复朗读全文,了解概貌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首先要反复通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直接感受文章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扫除字词障碍;②断清句子层意;③按照标点符号朗读;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来,以便在剩下的时间中查阅解释。

2.在通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本、读懂意义

文言文距现在的时间很久远,有不少字词的意义、句子的用法与现代词句的用法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阅读古代文章时要想很准确地疏通原文,既忠于原文,又要在翻译中字通句顺、没有语病,能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正确把握文意,并能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1)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章的基础知识。比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此句中的“牺牲”是指猪、牛、羊等,“加”是“虚报”,“信”是“实情”。

它们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只有把握了这些不同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

(2)掌握广泛的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如《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要想理解此句的内蕴,必须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以及白帝城托孤的那段历史。

(3)在疏通的时候,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上,把倒装的句子顺过来;遵循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对于不需要翻译的不要勉强翻译,比如国名、地名、人名、帝号、年号、器物号。对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掌握通假字在文中的运用;②掌握词性的活用现象,即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动词的意动、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③掌握古今异义;④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⑤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的用法;⑥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是学习文言文较难的,只有正确地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才能依据词的多个选项选择恰当的意义。例如《公输》中的句子:“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此处的“然”在文言文中大概有“语气词”“这样”“然而、可是”等意思。“为”有“替”“给”“做、是”“表疑问”“呢”等含义。只有通过上下文的连贯才能准确地翻译这个句子,即:“好呀!虽然这样,公输盘替我造好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三、精讲分析,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对于文章要认真分析:对于叙事的要了解叙事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于写人的要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对于写物的要了解物的特点。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掌握语言艺术及写作风格,并作出符合文义的评价。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除了要学好课文,还要注意“课外功夫”:(一)要多读一些与课文有关或相似的文章,以补充课内的不足。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可以补充《史记》内容:“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身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以卧薪尝胆来帮助学生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涵。(二)搜集成语、典故、寓言等文言故事拓宽自己的视野,借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

总之,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朗读、背诵、搜集整理、积累和贯通,在感悟和运用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要努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鲁国用法原文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柳季与岑鼎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