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孩子 归还自由

2014-12-22 02:07:05付可艳
南北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改革孩子

付可艳

【摘    要】穿越历史长河,先贤智慧之光照亮了当代教育之门。理想的教育的确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孩子”“一切”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高要求,用智慧来成就孩子们的幸福,得让孩子获取真正的自由空间:即解放孩子,归还自由。

【关键词】解放思想  解放行动  孩子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165

一、解放思想,认识孩子和发现孩子

卢梭曾说:世界上有一种学问最重要,但最不完备的就是人的学问。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入口就是了解教育对象,不了解教育对象,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对儿童有怎样的认识,就有怎样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不仅论述了教师的心,也阐述了儿童世界。他对儿童世界有着卓越的认识: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视的一种生活,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门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门人。

如此深刻的认识才会竭尽一切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从而享受教育的成功。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是开展儿童教育的前提,以致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和发现孩子,就能真正的倾听孩子成长拔节的声音,就会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铭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二、解放行动,发展孩子和创造孩子

卢森堡说过:“一个人在匆匆忙忙的赶往伟大教育事业的路上,却撞到了孩子。”我们不想做撞到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和发现了孩子,就得付诸行动,遵循教育规律,营造和谐氛围,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自由的探索创造!

1.学会“放手”,以尊重为先。

马卡连柯曾有过这样的论断:“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如何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还给孩子广阔的蓝天呢?我认为学会“放手”,懂得尊重。所谓“放手”不是放任自流,它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尊重,一种在原则下的自由。“放手”是给老师和学生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从而在自由规则中自律自强。

日本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主人公郑燕——一位天真活泼的孩子,因做完作业出去找公用电话亭打电话请求妈妈赐予玩的权利,却惨遭车祸,可电话亭里还会传来莫名其妙的声音“妈妈,我想玩”。一声渴望自由的呼唤来自天堂啊!读读邵燕祥笔下的《放风筝的孩子》,或许我们真的不知放风筝的孩子哪儿去了,是我们扭曲了纯真的童心,是我们扼杀了孩子创造的可能性啊。我们要明白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的理想追求。教育工作者更要思考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与斗室,可以充斥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

著名的班主任魏书生倡导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其实就是教育的“放手”,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班集体,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放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精神。他说:“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助手”“我们要穿透学生的表情,看到学生的内心”。在他的集体里,“一分钟全班调完座位”“一节无人守望的自习”“一份病例说明书”……这一切都是尊重为先,“放手”的硕果。今天我们“放手”让学生学会了合作,明天就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创新!

2.循序渐进,以欣赏为本。

“孩子,你慢慢来”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教育是一项慢工程,需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7-8岁是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12-13岁是成长的第二个叛逆期—青春期。读懂了孩子的生长规律,才会让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每个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差异,让他们同时散发芬芳的确很难,只要坚信迟开的花朵依然灿烂就是对孩子的欣赏。

我们的班级中有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独生子女,性格孤僻的学生……面对个性不同的孩子就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遇到后进生总犯错误也不必丧失激情,换个角度看相信“再锈的锁也能打开”,因为冲动的孩子打次架正常,多情的孩子谈次恋爱不足为奇,怠慢的孩子旷次课何必较真,只要我们心平气和地随时提醒,慢慢地帮助他们把松紧的链条随时拧紧,你说遭遇挫折不就是给孩子上了一堂历练课吗?把关注的目光投给那些成绩落后思想消极的孩子们,蹲下身来与孩子沟通交流拉近心灵的距离,走一步再走一步。只要学生

的每一次闪光都有你的肯定和赞赏,深信清泉汩汩流出的时候就是幸福时刻!

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开花的活儿,它是种树,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扶持和忘我的漫长等待。陶行知先生奖给犯错误的孩子“三颗糖”的做法是告诉老师不要急功近利,慢慢来教育;霍懋征老师与一个留过三次级的学生的感人故事启示我们大爱无疆,心育无痕;我们要做《麦田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考尔菲德,守望着我们的教育理想,守护教育的根据地,守护学生的童年时代。

3.改革创新,以自然为真。

“把笼里的小鸟放回天空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丰富的学问。”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主张,这样的主张不就是创新吗?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是儿童理想的源泉。孩子从小就喜欢外面有风有雨的世界,老师应该为儿童的自由解放而创新。把学生放回大自然,让其带着喜悦心情去发现自然之谜,享受自然之趣。

苏霍姆林斯基同样是创新,让孩子从死记硬背的教育环境中解脱出来,他带着学前班的孩子们来到蓝天下,自然界,办起了独特的学前教育——“快乐学校”,也称为“蓝天下的学校”,这样自由开放式的教育真正的鼓励儿童探索发现,回归自然,快乐的成长和学习。

有名的家教老师蔡兴容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可谓创新,他给了我们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的创新自由:与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在月光下漫步是上课,用酱鸭锁骨作道具,“引诱”孩子学习《浮生六记》是上课,与母女俩在大榕树下现场写作是上课……教育真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孩子也在自由广阔的大自然中其乐融融地生活、学习、多么惬意!

《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常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无悔的童心解放自己,归还孩子自由的天空;用无私的师爱解放孩子,唤醒孩子成长的力量;用教育的智慧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改革孩子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7:31:28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47:02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8:55:56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49:59
改革创新(二)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