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德
【摘 要】如何让德育更好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学习,虽然说不上太多的“创新”,但也是有一些新的尝试。在此,我将我的经验和同行们交流一下,以期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正。
【关键词】德育教育计划 思想品德 多种德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32
自参加工作17年以来,在教学中服从组织安排,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全力以赴、勤奋苦干。随着工作经验的日益积累,在工作业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何让德育更好走进课堂?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学习,虽然说不上太多的“创新”,但也是有一些新的尝试。在此,我将我的经验和同行们交流一下,以期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正。
我是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在课堂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如果一位老师盲目的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天天事无巨细强调分数,我想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我们也绝不能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合格的思品品德课的教师。学生教育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到底怎么做效果好,我平时做了如下探索:
首先,制定好德育教育计划。
(一)确立一种意识:只要有好习惯都是好学生,只要养成好习惯都会成为好学生
(二)抓住两条主线:一头是养成教育,一头是教学方法
其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如: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指导学生用行动去孝敬父母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同时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有逆反心理,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念,及时解决与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去感受爱、奉献爱、涵养道德。要从亲情、道德、责任等多角度严格要求,克服任性、固执等毛病,同时帮助学生权衡利弊,预见不同态度和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做到理智的处理与父母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单元“师友携手共进”:强调健康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突出道德学习中的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至少在面临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其一,身体正在急剧发育,使他们积蓄了大量能量,容易过度兴奋;其二,学习上的任务很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其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关系增多,面临的问题也多。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育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客从他乡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小主人。通过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如何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成为学生面对的课题。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重在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让学生理解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如何善于与人合作、勇于竞争,如何平等待人、心系他人,如何诚信做人。这些道德问题,已不限于叫我的品德和艺术问题,而涉及做人的根本问题。
(二)利用多种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德育契机。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可塑性强。作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结合教材,注意收集信息,捕捉德育契机,精心施教,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如:“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顽强的生命、可敬的解放军、消防官兵、白衣卫士等,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及时观看新闻,网络信息,图片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也利用“新闻发布会”的环节让学生点评抗震救灾的故事。这时,作为教师不用更多话语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如果没有典型的事例,不会让学生产生共鸣,而有了鲜活的事例,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这时的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2.小故事,大道理。
大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受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七八年级教材更好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九年教材更好的渗透国情、国策教育,还有责任和理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时常寻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如:《自信的指挥家》、《差距》、《一位中学生的自述》等作为课堂导入,还让班级中朗诵较好的的学生来给同学们讲故事,学生在欣赏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然后,设置一些问题,再引出教材中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形式就会比较自然,学生也最容易接受。
总之,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德育进课堂在思想品德课中做的更好,为教育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