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质层面的安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4-12-22 06:36:06张永刚
关键词:体育场馆器材设施

张永刚

(安徽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马鞍山24300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实现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目标体系而实施、传播的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精神文化,是以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1]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较高的品位和层次,集教育、运动、健康、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是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2]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而且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它不仅指的是场馆设施,以及教学环境、体育宣传栏等宣传设施,还包括图书、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物质文化对于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体育氛围,本身就具有最广意的教育功能。[3]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在安徽省本科高校中随机抽取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蚌埠学院、滁州学院等10所院校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予以归类整理,运用SPSS统计与分析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求获得客观准确的结论。

2.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面谈、电话和网上交流的方式访谈安徽省内多年从事高校体育教学以及群体工作的专家,针对安徽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咨询,获得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的可行性及有关问题进行请教,获取有关资料、信息。

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目的,遵循设计要求,设计以安徽省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现状调查为主题,反映校园物质文化层面问题的问卷。问卷设计针对主管体育的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并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请10名有关专家(其中二级教授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体育部主任2名,讲师2名)。对问卷设计、内容与结构进行效度检验。为保证问卷测量结果的真实有效性,确保测量与调查对象特征有很高的一致性,10名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了评价。在使用问卷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为了让问卷答案更加准确、科学,对收集后的问卷做信度检测。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下旬,笔者多数采用现场发放回收,少数以邮件和电话的方式进行。在随机选择的20名被调查人填写完第一次调查问卷后,10天后重新进行填写,比对其相似性。实际对比中发现两次问卷的相似系数大于0.815的R值,而P值则是小于0.01的,这就说明了调查可信属实。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安徽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物质文化问卷回收情况统计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场馆情况

对安徽省10所本科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这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中数量最多的是篮球场,总数达到152个,平均每所学校15.2个;其次为排球场,总数为45个;数目最少的为游泳池只有安工大和安师大各有1个,其余学校都没有游泳池,这和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游泳运动在高校的普及程度有关。而学生比较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场地实际上各个院校建设得并不多。在所有调查的项目中,只有1所高校所有项目都齐全。

有2所高校没有设立体育宣传栏,只有3所高校设立了体育雕像。体育宣传栏是高校普及体育运动理论与运动保健知识的重要窗口,也是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由此可以看出各校对于体育宣传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对于体育宣传设施对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各所高校在体育基础设施中球类项目的场馆建设较好,而一些普及程度较低的项目如游泳、体操等项目的场馆建设情况不佳。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仅是为大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场馆设施,更要使其感受校园文化氛围,更多利用学校的体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有利于整合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职能,提升人们身体素质与文化素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安徽省10所高校体育场馆中完全开放及部分开放的高校共计8所,占80%,不对外开放的高校2所,占20%。体育场馆建设基本上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的需要,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体育器材使用状况

调查中,在教学方面有44.68%的教师认为对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械不能满足教学上的使用需求;53.19%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的配备能够基本满足教学上的使用需求。这说明场地器械基本上能满足教学要求。在群体活动方面没有一位教师对场地器材满意的,有74.47%的教师对场地器材的配备不满意,只有2.13%的认为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配备能够满足群体活动的使用需求。运动训练方面不满意的比例高达80.85%。这充分说明场地器材的配置远远不能满足校园体育文化对场地器材的需求(见表2)。

表2 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认知程度调查

表3 学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

如表3所示,学生对于学校提供体育场地、器材给予好的评价的仅有2.3%,而52.8%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满意度为一般。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场地器材等设施不足已经影响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调查可以看出,高校的体育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这集中表现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场地的匮乏、器材条件的短缺、宣传力度的不足。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各个院校在体育设施投入上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这样的投入却远远跟不上学校规模发展的速度,各个院校也只是勉强在学生室内、外体育场面积上分别达到生均0.15和3.0。值得注意的是,各个院校除了在田径场这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场地设施上投入最多外,其它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都是比较简单的篮球场、排球场等比较传统的项目上,而一些相对比较新的项目比如瑜伽、健美操、游泳、跆拳道等项目投入相对较少。而现在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早已经不局限于篮、排、足球上了,他们还渴望通过参加轮滑、户外、定向越野、拉丁舞、瑜伽、自行车、散打、跆拳道等更加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满足其对于体育文化的需求。可是这些设施的欠缺极大影响了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部分院校的场馆设施很好,但是这些院校为了节约场地器械的维护费用,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影响了场馆的使用率,也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场馆设施的增加所带来的便利,甚至有些场馆设施形同虚设。

总体上来看,安徽省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发展进程缓慢。

(二)建议

1.转变观念,加大经费投入。高校的办学思想、指导方针以及理念等都会直接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及体育主管领导应开拓视野,不断更新理念,提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发展计划;多吸取其他学校有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好的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加大学校资金投入,改善体育设备,加强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

2.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教师培训。体育教师是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是学生获得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将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积极组织在校的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以及交流学习等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3.加强宣传,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高校可以通过广播、海报、体育宣传栏等传统方式,配合电视、录像、网络等多媒体平台,再借助体育竞赛、讲座、知识竞赛等手段,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使大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体育意识。

学校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体育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6-7.

[2]王能干,李吉远.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与特色体育课程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39.

[3]魏琳洁.校园体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器材设施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民生设施非“摆设”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18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12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