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阅读的变革及其特性
赵建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而形成的传媒技术体系的新媒体,不断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阅读,在这大环境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信息技术;阅读特性;网络环境
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普遍现象,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在这大环境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新媒体指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而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体系。互联网诞生之前的旧媒体,是空间和时间定位上不变的媒体,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话、电影等。旧媒体的突出特征是自上而下的控制,专业人士的生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诞生,出现了新的媒体,如:电子邮件、亚马逊网上书店,iTunex播放器,报刊的网络版、留言板、聊天室等。兴盛于21世纪的崭新媒体如:博客、维基网、聚友网、人人网、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中及各个领域,成为时代的宠儿。
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分众性、交互性、海量信息、资源共享、超文本链接和个性化与实效性等特点。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传播源广泛,传播成本低廉,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其特征如下。
1.1 时间碎片。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被分割成碎片。读者以快餐式的阅读或浅度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质量。手机是这种阅读的最好载体。
1.2 互动性表达。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在传播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满足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1.3 有的放矢。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1.4 市场细分。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信息形态的革新、新的载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态。云服务、电子书、移动图书馆、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城市等的应运而生,读者也正在摆脱传统的阅读形态,经历着从内容到形式的“阅读革命”。其阅读形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浅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方便、快捷、轻松。一是阅读文本的浅显性和通俗性,文本的句子越来越短、口语化、内容浅显;二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精读那些抽象、晦涩、深奥的经典文本。
2.2“泛阅读”
在这个生活已经极大方便的时代,浩如烟海的各路信息资源让人们不得不选择性的放弃深度阅读,这也是由于时间的不足和精力的不足造成的。阅读变得更具有随意性、跳跃性和动态性,阅读时往往从一个标题迅速跳到另一个标题,从精读走向泛读,从静态转向动态,从一元转向多元,快读、快感、快扔是其形象的概括。
虽然泛阅读的行为造成了对于所读内容的深度思考消失,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泛阅读也是一种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阅读方式,他没有与这个时代脱轨。人们在这种阅读之中,保持了对于信息量的速度和广度上的满足,极大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2.3“可视化”阅读
动态、快感,色彩、图像的视频文献,比传统的文字无疑更为直观、动感。导致阅读变得直接、轻松和趣味十足。逐渐成为青年阅读的主流形态。
2.4“个性化”阅读
在数字化环境下,读者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有更多的选择接受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网络的关键词搜索功能,可让读者方便地根据需求搜索目标。
2.5“移动式”阅读
伴随着手机、便携式笔记本以及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运用,“移动式”阅读以其方便、经济、时尚等显而易见的优势,成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欢迎的阅读方式。而其他移动媒体如公交车移动电视、电子书、便携式播放器等等,也对“移动式”阅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种随时随地随身的即时阅读,往往也要求资讯不断即时更新。
2.6“碎片”阅读
这是一种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形态。主要指的是对通过诸如微博、手机这种短的内容,或者长的内容被拆散后,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还包括网上的一些“百科”、“知道”等。“碎片化”阅读之所以会产生,一方面是人们时间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载体的出现,便于搜索和交流,适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业界关注的“腾讯文学”已于2013年9月正式亮相。“腾讯”接入了拥有约5.5亿活跃账户的QQ手机版,推出“QQ阅读中心”,并提供一站式的移动时代社交化轻阅读体验。另外,“腾讯文学”的无线门户,在所有移动设备上实现了无缝覆盖,涵盖了“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畅销图书”以及QQ阅读、QQ阅读中心等。同时,还与华谊兄弟等五家影视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优质剧本影视扶持联盟”,致力于推动文学作品泛娱乐的开发。
即使在数字化普及的今天,传统的阅读习惯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是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优秀的读书传统的民族。自从世界出现了文字,以及随之而来的文献,人类的阅读活动就开始了。阅读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它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
3.1 世界读书日
199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1616年的4月23日,相继辞世了三位文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的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这一天,也是中国的朱熹、汤显祖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读书,是太阳下面最美好的事情。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古有“三日不见,当刮目相见。”,“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的说法。这些都是对读书、读好书的重视,因此,阅读经典不仅对国家的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体的教化作用也功不可没。可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好的书籍也是低俗文化的解毒剂和抑制剂。
崇尚读书,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青年,作为华夏民族的中坚力量,阅读水平事关祖国的未来,事关民族的兴衰。
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国民年图书阅读数量是很高的。如: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中国人年均读书4.3本。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国民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3.2 读书的策略
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要想获得良好的读书效果,必须把握一定的读书原则,进行必要的读书谋划。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温·托夫勒说:“想要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策略的人叫做文盲。”
《中庸》载孔子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张怀涛老师曾总结出6个方面的读书策略,如:博约结合、主题引导、循序渐进、巧用时间、融会贯通、学创相生等。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3 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读书无规但有常规。处在今天这样一个汹涌澎湃着的时代,书究竟应该怎样读,才更有益于修身养性,才更有裨于明理助业,值得探讨。
好的读书方法能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积极思维,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知识的积累,产生独特的感受,以获得思想启迪。
3.3.1 广读法。鲁迅曾生动地把读书比喻为采花,他说“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许多喜爱读书的人都有一个心愿:读尽天下好书。这里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多读”,即阅读数量足够巨大;二是“泛读”,即阅读内容足够广泛。那么,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多书呢?广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拓展阅读范围,获取阅读线索,强化读书的广度。
3.3.2 深读法。郑板桥主张对关键的书要全面地、深入地阅读,他说“有切己者,虽锱铢不遗;不切己者,虽泰山不顾。”这里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专读”,即集中时间和精力,专门阅读、研究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的文献;二是“精读”,即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做定点挖掘,予以深入、透彻的理解。深读法可以帮助我们凝练阅读范围,探索阅读内容,强化读书的深度。
3.3.3 速读法。语文学家张志公说:“要读得快,同时就要求理解得快,并且理解得准确。……快速阅读的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能力,理解、记忆、速度三个方面构成阅读能力的整体。”这里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快读”,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完成阅读任务;二是“略读”,即不求纤屑不遗,但不错失关键内容。速读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汲取信息,快速理解内容,强化读书的速度。
3.3.4 联读法。胡适认为,读书要注意书与书之间的联系,他说“有时要比较参考,有时要融会贯通,方能理解。”这里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比读”,即将不同的文献加以比较,知异同,见优劣;二是“参读”,即读此书参照彼书,明确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和相互影响。联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活跃阅读思维,提高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强化读书的关联度。
联读的方法也可细分为:纵比法、横比法、类比法、反比法、预比法、印证法、渗透法、跟踪法、立体法等。
在积极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引导广大学生把读书作为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各界人士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一所大学图书馆来说,将阅读文化经典作为健全学生人格、改善知识结构的有效措施,用阅读文化隆起大学校园文化高地。将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才能将阅读推广之路走得更远更踏实。
[1](美)保罗.艾文森.新新媒介.[M].保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崔波,岳修志.图书馆加强阅读推广的途径与方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
[3]魏徵,等.隋书·经籍志序.隋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4]朱小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构建和阅读推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31-37.
G250.1
A
1671-0037(2014)08-44-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校教材、图书采选过程管理机制及模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号:2013-GH-612)》,部分研究成果。
赵建春(1978.7-),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