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2014-12-22 19:39林园春
创新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科技

林园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强化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林园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河南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期,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来支撑。本文在分析了河南新型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科技创新支持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并指出要实现河南新型城镇化目标,实现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需要科技的有效支撑和引领,并给出了科技创新支撑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与建议。

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

1 科技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1.1 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城镇化的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孕育了新城镇的兴起,特别是大量具有前沿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成功更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为特征,城镇化进程开始加快,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居民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机械化为主体,欧美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80%,城镇人口急剧增长。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推动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联袂并进,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更是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重要因素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事实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驱动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科技创新对于推进城镇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

1.2 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城镇化的承载力

资源是有限的,城镇化的承载力是一定的,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要转型。国外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达到50%时,是社会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也是社会动荡、不稳定最可能发生的时期。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此同时,能源紧张、城镇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城市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出路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增强城镇化的承载力。城镇规划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减少城镇化建设的盲目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城镇容纳力;空间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解决了城镇交通、信息、安全、为民服务等各方面问题;节能、环保、循环技术的推广,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城镇生活环境;现代管理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促进了社会管理的创新,优化了城镇功能和提升了城镇的服务质量。

1.3 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城镇化的支撑力

产业支撑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如果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就有可能破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同关系,影响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化质量。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但不少地方走的是规模扩张的道路,过度依赖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没有产业支撑。这种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相割裂的路径,是不可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是不可持续的。改变这种局面,推进产成融合的突破点在科技创新。城镇化与工业化及科技创新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科技创新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推动城镇化的决定性力量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带动城镇产业的发展,加速城镇产业的转型升级,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不能满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等问题。产城融合是高科技与城镇化结合的理想形态,是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应是科技型、创新型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化,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的正是科技创新。

1.4 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城镇化的引领力

据统计,全世界50%以上人口生活在城镇,70%以上的GDP产出,以及85%以上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都来自城镇,90% 以上的高等学校和科研力量也集中在城镇。随着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新的工业革命启动和深化,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进入以城镇为引领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可以增强城镇化引领力,使人类居家、出行、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慧。科技创新促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拉动高科技产业增长,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引领现代生产方式;科技创新推动城镇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引领现代消费方式。

2 科技创新支撑河南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指出,河南要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和引领。但目前来讲,科技创新对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还不够。首先,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且应用范围狭窄。2012年河南省R&D经费支出323亿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利授权数26 971件,而江苏省则高达269 944,是河南省的十倍之多;技术市场交易额为40亿,北京则为2 458亿元。科技创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更是范围狭窄,突出表现在:城镇化建设标准滞后、强制性规范少,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未广泛应用,循环技术应用规模小、范围窄,新型与可再生型建筑材料使用率低,科技创新发挥作用的渠道不通畅。其次,基础设施不完善且科技含量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交通、水电气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规划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的存在,目前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且科技含量较低。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交通网络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防灾网络监测体系尚未形成,亟须建立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感知网络体系,提高城镇防灾与应急处理能力;生产生活垃圾再利用率低,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落后,循环技术引入迫在眉睫。再次,信息化滞后且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新型城镇化之路,新在信息化的有机融入。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虽然河南省信息化普及范围不断拓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深化,但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仍位列倒数,且与中部其他省的差距逐年拉大。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整体应用水平偏差,资源整合、互联互通滞后,资源浪费严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神经网络技术、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未能充分应用到城镇管理中去,使得城镇管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压力与日俱增。

3 强化科技创新对河南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

强化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掌握目前河南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体现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做好顶层设计,整合科技资源与科技成果,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做到配置得当、推进有序。其次,要加强统筹协调。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小组,协调省级科技部门与市县科技部门的关系,使基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技需求可以反映到科技厅,进而进入省委省政府的视野,引起足够重视;协调投资、建设、科技等部门的关系,整合资源,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合力。再次,做好规划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要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的支撑,提出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使科技创新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决策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推进智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推进中一项基础性、支撑性的工作,是新型城镇化的必要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科技创新支撑河南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应在推进智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其直接决定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推进智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应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建设。包括对水、电、气、道路、管网的智能化建设,以及城市内车站、机场等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与管理。第二,推进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空间通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施“数字河南”、“智慧中原”、“无线城市”等重大工程,完善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第三,推进信息共享。把城市的公共信息数据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进行叠加,使河南现有信息资源可以共享,防止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出现。

3.3 健全民生科技研发应用体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户籍的非农业化,也不是简单的城镇面积的扩大,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乡”到“城”的转变。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人服务,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应在改善民生,健全民生科技研发应用体系。首先,加强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民生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此外,还应让公众参与到具体的城市科技创意中去,创造条件提升科技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发展水平方面的作用。

3.4 建设城镇信息化应用工程

目前,科技创新支撑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短板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建设。城镇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实现方式是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引导社会经济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第一,加快部署下一代信息产业发展。重点研发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芯片、设备、软件和系统,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第二,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深化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建设政府信息交换平台,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社会保障系统、交通系统等民生领域信息化。第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对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应急等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人口管理、交通管理、违法犯罪等应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城镇综合治安管理。

3.5 集聚发展绿色建筑产业

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与支撑,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集成度高、社会贡献拉动效应显著等特点。绿色建筑产业是节能环保的产业,符合新型城镇化模式对于产业选择的要求,可以拉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过程地方GDP的增长,并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为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河南省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要以绿色建筑产业集聚发展为重要抓手,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搭建绿色建筑供需平台,完善绿色建筑产业链,彻底改变旧城镇化模式的根本缺陷,走出产城融合、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绿色建筑产业集聚发展初期,可大量建设绿色建筑,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发展完善,逐步形成绿色建筑产业新城,然后对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带动区域绿色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1]谷建全.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支撑体系[J].中州学刊,2011(2).

[2]喻新安,谷建全,王玲杰.新型城镇化引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丁明磊,等.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8).

[4]刘培林.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2012.

[5]梁俊强,梁浩.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模式——绿色建筑产业新城[J].建设科技,2013(4).

F291

A

1671-0037(2014)08-8-2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重点软科学项目《河南省科技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1009)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项目《科技创新支撑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D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林园春(1984.2-),女,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科技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科技在线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科技在线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