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aret Atwood
I would like to watch you sleeping,
which may not happen.
I would like to watch you,
sleeping. I would like to sleep
with you, to enter
your sleep as its smooth dark wave
slides over my head
and walk with you through that lucent1. lucent: 光亮的,透明的。
wavering forest of bluegreen leaves
with its watery sun & three moons2. three moons: 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有三位,分别代表月亮的三种形态:处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代表新月,象征丰产的赛勒涅(Selene)代表满月,年老的赫卡忒(Hecate)代表残月。
towards the cave3. cave: 相传睡神(Hypnos)住在冥府入口附近的洞穴里,忘川(Lethe)的河水就从其底部流过。where you must descend,
towards your worst fear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the silver
branch, the small white flower, the one
word that will protect you
from the grief at the center
of your dream, from the grief
at the center. I would like to follow
you up the long stairway
again & become
the boat4. boat: 根据古希腊神话,欲入冥界者必先通过冥河(Acheron),想过河的死者必须支付渡资,否则会被冥河摆渡人卡隆(Charon)无情地抛入河中。that would row you back
carefully, a flame
in two cupped hands
to where your body lies
beside me, and you enter
it as easily as breathing in
I would like to be the air
that inhabits you for a moment
only. I would like to be that unnoticed
& that necessary.
我愿意看你入眠,
虽然也许无法如愿。
我愿意在睡梦中,
看着你。我愿意与你
一起入睡,进入
你的梦境,让那柔滑的黑波
卷过我的头顶
和你一起穿越那片透明
的树林,叶子青绿、摇曳不定
还有水汪汪的太阳和三个月亮
走向你必须下去的那个山洞,
走向你最畏惧的恐惧
我愿递给你一根银色的
树枝,一朵小小的白花,一个
字,保护你,不让你陷进
梦境深处的忧虑,
远离那深处的哀愁。
我愿跟随你再一次
走上那道长长的楼梯
变成一叶扁舟
小心地载你回来,做一朵
双手捧住的火焰
带你回到
睡在我身旁的
你的躯体,让你
悄然回去如同吸进一口空气
我愿做那口空气
在你身体里逗留
片刻。我多愿自己也是那样地
不受注意,那样地不可分离。
评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 ),当代加拿大文坛的领军人物,生于渥太华,是位多产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权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她是布克奖、亚瑟·C. 克拉克奖与加拿大总督奖的得主,还曾经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虽然以小说家著称,她的许多诗作也颇值得关注。她从小就喜爱神话故事和童话,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阿特伍德的作品中很少见到传统意义上的爱情诗歌。在她笔下,很难看到情投意合或是一诉衷肠的景象,更多的是两性之间企图控制、支配对方的“权力政治”。正如其诗集《权力政治》(Power Politics)里众多诗歌所反映的那样,两性关系充满了欺骗、冲突和伤害,尽管都打着“爱”的旗号。在诗人看来,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父权制体系,其推行的二元对立思维和价值等级制破坏了男女之间的和谐统一,使其相互仇视、斗争。传统的爱情诗歌所构筑的浪漫爱情神话往往隐藏了男性对女性的征服欲和控制欲,因此阿特伍德的诗歌希望打破这一神话,使世人正视两性不平等的现实。
《“睡”之变奏》显然是一首非典型的阿特伍德诗歌,因为大多数读者都会认为它是一首一往情深、缠绵悱恻的情诗。诗中的叙述者“我”饱含爱意,热切地倾述自己与爱人共眠的愿望,想要进入对方的梦境,与其共历艰险,哪怕倾尽所有,也要保护对方周全,最后甚至不惜变成一口空气,被爱人吸入体内,只求片刻的合二为一,虽然明知即使这样卑微的愿望也很有可能无法实现。与传统诗歌中充满男子气概、咄咄逼人的追求者不一样,“我”并不想征服或者控制对方,而只想做一个伴侣,跟随者或引导者,因此诗歌所体现的两性关系更趋近于一种相互平等、共存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人将睡眠比喻成进入洞穴深处后返回的一场奇妙而危险的旅程。从心理学来讲,梦境是通往潜意识的窗口,它扭曲地展现了我们意识深处的欲望,一个更加原始的自我;分享爱人的梦境,无疑表达了更加深入、真实了解对方的愿望。然而,这个旅程所代表的含义也许不止于此。根据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史诗《埃涅阿斯纪》中的记述,埃涅阿斯为了见到父亲的亡灵,冒险进入冥府。他得到女祭司的帮助,找到了圣林中的金树枝,成功地搭乘冥府摆渡人卡隆的灵船渡过了冥河。另外,古希腊神话中冥王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在每年重返冥府时会手持火炬形龙胆花为自己照亮黑暗中的道路。诗人劳伦斯在死前就曾在诗歌《巴伐利亚龙胆花》中歌颂这种冥府之花。树枝、花朵、扁舟,阿特伍德巧妙地运用这一系列与死亡有关的意象,描绘了一次通往冥府的奇幻之旅,然而其目的并不是爱情,也不是自我认知,而是——阅读。
阿特伍德在论著《与死者协商:一位作家论写作》(2002)中阐述了她对写作的看法。她认为“所有的写作都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迷恋”,作家写作是为了造访亡灵的世界,并从那里带回某种非常重要的东西。相应地,阅读也可以看成是这样的一个旅程:进入一个书中的世界,并从那里回到现实。正如女祭司警告埃涅阿斯所说的那样:“……去往亚维努斯湖(冥府)的路很容易;/ ……但是要找到返回白昼的路,/那才是考验,真正困难的事”。所以《“睡”之变奏》也不妨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独白,她希望能够像女祭司引导埃涅阿斯或者维吉尔引导但丁那样带领、守护读者完成阅读之旅,历经书中的艰险,最后顺利地回到现实世界。这样看来,诗歌确实成功地演绎了睡眠的多重“变奏”:梦境、爱情、人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