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2014-12-21 03:37吴协保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1期
关键词:岩溶植被贵州

吴协保,潘 高,潘 登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

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吴协保1,潘 高2,潘 登2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

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球峰林地貌区岩溶湿地的典型代表,针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和特征以及湿地公园建设主要胁迫因子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以期为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

湿地资源;胁迫因子;保护措施;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贵州省安龙县境内,包括以县城招堤所在的荷花池至绿海子之间的荷花种植区,以及红旗水库、巧洞水库、晒纳水库、白石岩水库及周边第一层山脊区域,涉及招堤、栖凤两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19.0hm2[1],地理坐标为105°24′44″—105°30′59″E,25°04′′13″—25°09′40″N。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160.5h,年平均降水量1256.1mm,冬暖夏凉、降雨集中、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气候宜人,素有“小昆明”之称[2]。湿地公园处于全球三大岩溶集中分布区的东亚片区的核心地带,有贵州省岩溶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水利工程——招堤,其岩溶湿地之典型、山水景观之秀美、历史文化之深厚,在全国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地区都是罕见的。

1 湿地类型与面积

根据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内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类。涉及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草本沼泽、库塘、水产养殖场、输水河、稻田等10个湿地型。通过实地调查和参考资料统计,公园湿地总面积360.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8.3%。其中,湖泊湿地面积为118.6hm2,河流湿地面积为15.64hm2,草本沼泽面积为17.36hm2,人工湿地面积为209.32hm2。详见表1。

表1 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面积统计表湿地类湿地型面积/hm2占湿地总面积比例/%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永久性河流12 43 42 0河流湿地季节性河流0 30 10 1洪泛平原湿地0 90 30 2喀斯特溶洞2 10 60 3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118 632 919 2沼泽湿地草本沼泽17 44 82 8库塘141 039 122 8人工湿地运河输水河1 70 50 3水产养殖场5 11 40 8稻田61 617 110 0

2 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2.1 湿地类型多样、植被序列完整

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涉及4大类10个湿地型,包含了贵州省所有类,占贵州省湿地型的三分之二,湿地类型多样;同时,湿地公园内覆盖了陆地植被、湿生植被、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以及浮水植被的完整植被序列,植物资源丰富。

2.2 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突出

招堤湿地地处东亚岩溶分布的核心地带,属全球峰丛洼地地貌的典型代表,岩溶地貌特征典型,特别是岩溶湖泊、喀斯特溶洞、人工库塘湿地,在全球峰丛洼地与我国岩溶地区均有典型性、代表性。绿海子为贵州省第二大岩溶湖泊,在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地带中极为罕见,且绿海子与其9.5km长的地下暗河所构成的双层结构水文体系,是中亚热带岩溶峰丛洼地地貌中面积较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天然湿地,是岩溶湖泊湿地修复的天然参照物,极具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此外,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类型与地带性阔叶混交林、岩溶灌木林与柳树护岸林等在贵州境内甚至在全国岩溶地区都十分典型,特别是荷花池的荷花与芦苇为主的草本沼泽、荸荠群落、浮萍群落等,是中亚热带岩溶地区湿地植被的典型代表,群落结构复杂,生态功能稳定。

2.3 湿地斑块相对破碎

湿地公园湿地呈现农田、沼泽、河流、湖泊和库塘交错分布的局面,特别是县城周边的红旗水库、白石岩水库、晒纳水库与招堤湿地之间没有地表水的联系,而是通过地下水系相通,整体性不强。另外,由于近几十年来周边居民对湿地的不适当干预,将陂塘海子开垦为小块状稻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园湿地斑块破碎化程度,打破了湿地区域内原有的水分平衡。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雨热不同期等因素的影响,也加剧了湿地的退化,严重制约了湿地之间原有的水文交换机制,导致湿地生态功能有所下降。虽近年通过恢复荷花种植、完善水文调控等措施,招堤湿地呈现修复态势,但仍处于修复与退化的关键阶段。

2.4 植物种类、植被结构相对丰富

据调查统计,湿地公园自然植被可分为酸性土植被、钙质土植被、水生植被以及沼泽植被等3个植被系列,酸性土针叶林、酸性土阔叶林、酸性土灌丛以及灌草丛、钙质土针叶林、钙质土灌丛、水生植被等7个植被型组40个群系。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常见植物有114科304属442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18属25种,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94科281属409种。植被的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特别是水生湿地植被,共有24个群丛(群落)之多,在贵州省以及岩溶地区的同等湿地中,都极为罕见。此外,湿地公园内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银杏(Ginkgobiloba),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大叶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和任豆(ZeniainsignisChun),还有安龙柿(Diospyroslotusvar.anlongensis)和贵州萍蓬草(Nupharbornetii)2种贵州特有植物,均具有较高保护与研究价值。

2.5 动物资源相对丰富,珍稀保护动物种类较多

据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湿地公园内发现野生脊椎动物5纲31目75科199种。其中鱼纲有5目9科37种,占贵州鱼类数量的18.32%;两栖动物有2目7科17种,占贵州省的27.42%;爬行动物有29种隶属3目7科,占贵州省的25.74%;鸟类有14目33科83种,占贵州省总种数的17.63%;哺乳动物有7目14科33种,占贵州省总哺乳动物的19.16%。这说明湿地公园的动物资源相对丰富。其中,有贵州疣螈、虎纹蛙、苍鹰、凤头鹰、金雕、普通鵟、红隼、游隼、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短耳鸮、领角鸮、猕猴等1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北草蜥、乌梢蛇、花臭蛙、红腹锦鸡、灰胸竹鸡、小麂、贵州菊头蝠等12种中国或贵州特有种;有IUCN濒危物种名录易危级别的物种10种,如豹猫、白腹锦鸡、黑眉锦蛇等;有82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表明区域生物资源极具保护、科研价值。

2.6 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良好

湿地公园所在地历史悠远,文化源远流长,有与苏堤、白堤齐名的招堤,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有招公筑堤的壮举与张之洞父子在此的轶事;有丰富多彩的布依民俗文化;有反清起义的布依族首领王囊仙的传奇;有300余年的荷文化、摩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还有风光旖旎的绿海子,风景如画的红旗水库,荷香四溢、柳树如烟的十里荷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荷花池。这是一处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之地,为全国最美50佳小城和最佳赏荷避暑胜地,特别适合开展湿地科普宣教,发展前景良好。

3 湿地公园建设主要胁迫因子及制约因素

3.1 主要胁迫因子

3.1.1 上游的外源污染和局部水体淤积

湿地公园内的绿海子位于安龙县城下游,城市污水虽然绝大部分已经纳入市政污水处理工程,但在暴雨期间,仍有部分城市污水、生产用水及农村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流入绿海子,导致湿地公园水质季节性波动,也致使绿海子水质长期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干旱季节甚至短期可能为Ⅳ类水[3]。同时,湿地公园周边存在一定数量的水田与坡耕地,且长年处于高强度耕种中,在暴雨季节,导致泥沙淤积和农药、化肥等流入湿地;绿海子周边粗放经营的养殖场的生产生活污染直接排入绿海子,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公园周边还存在一部分荒山荒地,部分区域受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也将加重水体的污染以及水域的泥沙淤积。

3.1.2 水体富营养化

湿地公园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巧洞水库的空心莲子菜,因周边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农药残留随径流进入湖体,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孳生空心莲子菜等有害生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逐渐将水域淤塞,阻塞河道,侵占水面。此外,绿海子水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网箱养殖,这种集约化养殖在追求了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养殖过程中投入的饲料、鱼类排放到水体的废物等日积月累,将降低水体透明度、造成水质严重富营养化,最终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1.3 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胁迫

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公园湿地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文循环模式的改变、诱发湿地公园内流域干旱或洪灾等。

2) 区域气候变化:湿地公园所处的安龙县地形相对高差较大,区域气候多样,也常出现倒春寒、冰雹、暴雨洪涝及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会加剧湿地公园内流域冰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影响生物栖息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2 主要制约因素

3.2.1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招堤湿地公园所在安龙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级财政用于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投入有限,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专门的湿地保护资金,造成了湿地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力度的现状。

3.2.2 湿地管理不善

目前,湿地公园内湿地缺乏相应的保护与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机构协调能力差,办公设备、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再加之公园内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涉及林业、农业、环保、水利、国土等多个管理主体,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与分工不同,在湿地保护与管理方面经常出现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湿地的科学管理。

3.2.3 湿地保护意识不强

广大社区群众对湿地及其生态功能认识不足,湿地保护宣传工作滞后,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十分淡薄,在社区经济发展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人为了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把湿地改造成农田,招堤岸边的古树也被任意私挪,更有甚者在绿海子边上建起了养殖场。

3.2.4 科研、宣教能力薄弱

目前,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必需的科研监测设备缺乏、宣教能力薄弱,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深层次的科研、监测、宣教工作难以有序进行。

4 保护对策与措施

4.1 完善湿地管理制度,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招堤湿地的日常保护与管理主要依托国家现行的各种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并尽快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4]。如制订《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等专门性法规,实现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一园一法”。同时,还应加强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基地建设的投入。此外,还应该广泛宣传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普及湿地保护知识、野生动植物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通过科普宣教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5]。

4.2 强化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努力推动州、县林业局设立专门的湿地保护与管理科室,至少保证湿地工作有专人负责。大力推进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的组织机构建设,尽快成立湿地公园管理局,提高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此外,还应打造全面的湿地保护网络,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科研队伍建设,引进湿地保护与管理、生态学、景观水体修复、动植物、湿地评价与恢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湿地的保护保育、恢复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4.3 强化湿地保护,合理开展湿地生态修复

针对湿地公园内历史悠久的招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资源,依据“反规划”“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对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同时针对湿地退化实际,合理实施退田还湿(塘)、构建生态滤场、清淤疏浚、湿地植被修复、地带性植被恢复、岩溶水文调控等恢复手段,提高湿地公园的水文调控与水质自净能力,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保证湿地的可持续运转。

4.4 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地利用方式多样的特点,但其地形、地势的变化幅度往往不大,景观结构也较为简单。因此,应构建基于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生态环境、湿地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基础信息管理与预报系统,为湿地的恢复、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措施,实现湿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4.5 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湿地是地球上较为稀缺的生态资源之一,然而当前无偿占用与使用湿地特别是自然湿地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根据开展湿地生态补偿的“四项”基本原则(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组织原则;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多元化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在国家实行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助、林地征占用植被恢复费等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对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与生态区重建、森林植被开发与恢复、珍稀动植物保护、水域污染治理以及湿地资源权利人等进行补偿。通过对公园内生态资源合理的评估,使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得以充分的实现;努力争取政府、社会、各类组织的资金,为湿地科研、监测、宣教以及人员培训提供保障,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1]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R].2013.

[2] 贵州省安龙县志编纂委员会.安龙县县志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 舒勇,吴后建,廉洪志,等.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172-174.

[4] 张丽娜,谭伟福,王海京.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12,41(3):303-305.

[5] 贾治邦.维护湿地生态健康 保障人类健康发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4(2):1-3.

[6] 赵鹏旭,李若凝,张亚兵,等.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 分析与开发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12):203-207.

[7] 周之灿,恭映璧,张天绚.近60年长沙城市湿地变化及保护对策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12):31-37.

ConservationofWetlandResourcesinZhaodiNationalWetlandParkinGuizhou

WU Xiebao1,PAN Gao2,PAN Deng2

(1.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14, Hunan,China; 2.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

Guizhou Zhaodi national wetland park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global karst peak forest landform wetland.For the construction of Zhaodi wetland park,basing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search,analysed the type,characteristics,the main stress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of Guizhou Zhaodi national wetland park,and proposed wetland resource protection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uizhou Zhaodi national wetland park.

wetland resource;stress factor;protection measures;Guizhou Zhaodi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13—07—15

吴协保(1972—),男,高级工程师,湖南安化,主要从事湿地、石漠化、荒漠化与沙化监测与规划设计工作。

X37; P 343

B

1003—6075(2013)04—0036—04

猜你喜欢
岩溶植被贵州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穿越岩溶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贵州,有多美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