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气、创新、抱团:民族报业突破、发展的着眼点

2014-12-21 09:36刘世树
中国记者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报业分会报纸

□ 文/刘世树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已经具有近百年光荣历史的我国少数民族报业(即以汉文及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报纸),记载着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轨迹,也是我国多元文化的忠实载体。

作为中国传媒阵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民族报业承受着来自传统竞争对手和新传媒生态的双重压力。在新的形势与条件下,谋求报业新的发展与突破,已经成为全体民族地区报人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勇于面对的态度认识自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报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实力较弱,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低,报纸质量有一定差距。

一是报纸种类不全。在民族自治地区,报纸结构并不均衡,党报在种数、报龄以及人力财力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其它类型的报纸数量则显得不足,在结构上很不平衡。二是报纸分布不均。民族报纸基本都集中在较发达的自治区首府或周边的大城市。如,银川集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17种报纸中的13家,占全区的76%,非民族自治省份中的30个民族自治州,基本上每州只有一份党报。三是报业广告收入相当有限。四是报纸发行数量有限。除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汉文报发行还算乐观外,大部分地区民族文字报纸的发行形势都较为严峻,有的民族文字报只发行几千份甚至几百份。

目前,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会员有70多个,涵盖全国70多家少数民族地区报社。目前这些报纸基本情况大致相似:发行量多在3万—5万份左右,离“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平均期发行量6万份以上”的目标相差甚远,离“日报拥有量力争达到平均每千人90份,报纸普及率达到平均每户0.3份”也还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年广告收入大概100万至1000万之间;多以本市、州、区、盟范围内发行为主,突破行政区划而发行的生活类报纸为数较少。这些报社办报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发行收入及广告收入维持,发行上仍然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报纸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行政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并存的方式。尤其是地方党报,大多没有实行企业改制,基本上还没有出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也没有上市公司,一般报社都维持在人员近百人,每天出一张日报的规模和状态之下。

总体来说,民族地区报业依然处于欠发达状态,只有正视这种“欠发达”,直面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危机,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积蓄力量、寻求突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摆脱“得过且过”的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寻找突破

当前民族地区报业的确受地域、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差距一定会永远存在。有挑战就有机遇,必须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把压力变为自身发展的动力,不做仓中之“鼠”,将眼光放长放远。

怎样破解制约?要结合本地区、本媒体实际:一要研究改革形势,加快报业内部人事、编务等制度的改革;二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三要加强报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发展的凝聚力;四要抓好报纸产业经济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下,民族报业要发展,就必须抓好主业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新媒体建设,加大力度拓展报业经济。

身处湖南湘西的《团结报》,也是一张民族地区的报纸,同样面临各种困境和问题。为寻求突破,2006 年8月,《团结报》组织策划了报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读者调查活动。以此为起点,《团结报》开始不断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首先是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全面探索党报改革新途径。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力得以尽情发挥。在报网结合方面,于2008年斥资30 万元创办了团结网,目前已成为湘西最大新闻门户网站,第一年便实现了盈利。

其次是用先进的理念激励发展,突出“权威、高端、典型、民生”报道。《团结报》的新闻理念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办成州委州政府和普通百姓双满意的强势主流媒体”。理念确立后,新闻策划就有了方向,民生新闻比重加大了,新闻的写法活了,标题精致了,版面漂亮了,可读性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在对湘西州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工作的报道中,《团结报》一度创造了“湘西纸贵”的纪录,不论加印多少,都被市场抢购一空,有关领导与社会受众好评如潮。团结网坚持“团结大家,网络天下”的定位,团结手机报以“传播湘西,报道世界”为己任,围绕民族大团结、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条主线,成功推出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吴浩、留守儿童的好妈妈田金珍、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田蕊等一系列重大人物典型,推出了湘西禁钒系列报道、全国锰三角治理风暴报道等,群众反响非常强烈。

三是用高度团结维护发展,提升报业核心竞争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灵魂。团结报社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采编队伍,设立培训基地,为报社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共有50 多人次参加了中报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直面挑战的结果是报社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团结报》发行量连续8年实现稳定增长,现总量接近40000份,创历史新高。110余件作品在中国地市报、中国民族地区报纸系统和湖南省报纸系统的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并连续三年来均有作品获得“湖南省新闻一等奖”。2013年,报社总资产近4000万元,总收入为1600万元,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广告收入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仍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报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打破“封闭自满”的倾向,以抱团合作的气魄谋求发展

对于任何一家报社领导者与决策者来说,想要做出一流业绩,都需要多方面的胜过别人的卓越能力,而这其中,策划与决策的能力最为重要。因为策划和决策,是报纸经营和管理的起始点,也是报业兴衰存亡的支撑点,还是决定报社业绩及报纸命运的关键所在。

当下中国民族报业,应该从战略策划入手,从长计议,科学规划,把媒体的理想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及途径具体化、实际化,用智慧和匠心来赢得发展的先机,靠“先知先觉”博取媒体竞争的主导权和主动 权。

加强协作、抱团发展就是这种战略策划中的重要一环。老一代民族地区报纸的报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的前身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由《团结报》和《黔东南报》等几家报社牵头发起,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正式成立。其目的就是构建少数民族报业之间沟通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寻找新形势下促进报业发展的良策。研究会于2006年12月正式加入中国报业协会,更名为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分会至今已吸纳少数民族地区报社会员70多个,遍及十多个省(区)市。

分会坚持开展各类活动,如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评选、民族报业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召开年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定期出版分会会刊《民族报业》,适时编辑出版民族新闻丛书,汇聚民族新闻成果,被研究者认为“填补了我国新闻学研究在民族新闻方面的空白”。

具体来说,分会通过抓好五项工作,实现协作的常态化:

一是坚持“常规双项”,即坚持将每年的民族地区好新闻评选和理论学术年会两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二是面向市场办好《民族报业》,继续编辑出版民族报业丛书,巩固学术研究成果。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研究会丛书”已经出版了《结伴求新》《放飞思维》《凸显精彩》,一套三本,共60万字。丛书填补了我国民族新闻学方面的空白。

三是集团化运作中国民族报业新媒体联盟。分会成员中,一半以上的报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的还开通了手机报。团结报社主办的团结网已成为湘西地区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日点击量12万人次以上,三次荣获“中国百强新闻网站”称号,多次被评为“中国地方网络媒体最具创造力品牌”,其作品亦多次荣获湖南省好新闻奖及全国地方网络媒体最佳新闻奖金奖。2011年,分会成员根据平等自愿的原则,成立了中国民族报业新媒体联盟,并建立了分会官网,以加强分会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市场共赢的目的。

四是创新形式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如丰富多彩的联合采访、高峰论坛等。

五是不断巩固壮大会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行业影响力,提高分会的指导能力。

可以说,我国民族报业尤其是民族地区市州一级报纸的生存危机已经显现,但危机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灾难,也不是翻不过去的山、越不过去的坎。这就需要报社领导具有较高的决策水平,要审时度势,采取卓有成效的战略和策略,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少数民族地区报业既要客观地认识自身,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寻求突破,在更有成效的交流合作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报业分会报纸
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中勘协园林和景观设计分会
分会风采
黑马会喜事不断上海、泉州地方分会,房地产行业分会成立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