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新战场:“微博反腐”优势及局限性

2014-12-20 11:12蒙晓阳覃彩霞
新闻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反腐实名制微博

蒙晓阳++覃彩霞

【摘 要】“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关键词】微博 反腐 实名制 网络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反腐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方面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矛盾凸显,有关党员干部廉政作风问题尤其引人关注。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也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严肃反腐的决心。201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7236件36907人,其中大案2184件,占立案件数的80.2%,而2014年上半年,仅被查处的副省级地方官员就多达12名,目前均已被免职。

反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目前中央严肃党纪、狠抓反腐卓有成效,但仅依靠职能部门反腐,还不足以打击腐败,也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尤其是广大网友的力量。

2010年,我国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首次肯定网络监督的作用,评价“网络监督”是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型舆论监督方式。而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的发展扩展了网络反腐渠道,使得“微博反腐”成了网络反腐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反腐新现象——“微博反腐”

“微博反腐”是对我国反腐现状的一种概括,即通过微博爆料官员腐败信息,借此获得公众和反腐部门关注的反腐形式。通常情况是知情者最先在微博上对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批评和揭发,或微博虽不是第一爆料平台但在案情发展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发微博披露某个事实(或某个网友微博遭质疑),然后众网友跟进评论和转发,相关衍生品(如漫画、恶搞、歌曲)开始出现,接着在网络或传统媒体上出现深度调查和评论,并同时伴随着微博上不间断的爆料,一场微博事件就此达到了舆论监督的高潮。”①这是微博监督的惯常步骤。

2012年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的杨达才因一张在重大车祸现场不合时宜的 “微笑照”而走红微博,经博友的大量转发和评论使他顿时成了微博热门话题。随后有网友对他进行“人肉搜索”,并找到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各种名表的照片达11张之多,“微笑局长”摇身一变成“表叔”。最后这场由微博掀起的舆论高潮终于由网络走向现实,陕西省纪委介入调查该事件,“表哥”杨达才被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而此事被认为是“微博反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表明政府把微博视为发现腐败问题的重要渠道。

而前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因曝光于微博,顿时引起网友疯狂转发和“围观”。重庆市纪委迅速对该事展开调查,随后确认不雅视频主角为雷政富本人,并宣布免去其书记职务、立案调查。从事件最初曝光到雷政富被免职仅花了63小时,这种调查速度在微博出现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不纠结于事件本身,深挖背后真相,是目前网络反腐的一个新现象,这反映了普通百姓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对清廉政治的向往,而微博提供了一个网民参与到反腐活动中来的便捷渠道。

三、“微博反腐”优势所在

1、信息更新与传播高效

“微博反腐”的一个特殊优势在于其内容更新的便捷性和即时性,消息发布不需繁琐程序,只要有移动设备就能打破时空限制,及时接收和发布消息;简短的文字发布,不占用很多时间,方便信息更新。且微博上除文字外还可发布图片,分享视频,“有图有真相”,更易引起关注。

“微博不仅是一个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它也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②微博信息传播是一种“裂变式”、由点到面的传播模式。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私信”、“回复”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的传播与互动,使每个微博又成为一个新的“信息中心”,再向自己的“好友”、“粉丝”等群体扩散。尤其是当一条微博信息被有影响力的“大V”用户转发后,不仅“名人效应”会提高信息关注度,这些“意见领袖”粉丝带来的“二级传播”力量也巨大的,会在短时间形成网络舆论,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力量,从而督促反腐机构及时处理腐败线索。

2、网友广泛参与、互动性强

“民主参与意识不强、民主参与渠道不畅、民主参与保障措施不力等是我国腐败现象难以遏制的重要因素。有限的合法政治参与途径限制了新的财富和权力阶层利益表达的机会,于是贿赂成为他们政治参与的手段,弱小的市民社会组织很难以独立的身份有效地参与到预防和反对腐败的斗争中来。”③所以,我国的反腐迫切需要一个能把普通市民力量团结起来的平台,而微博正好兼具这一功能。

充分调动民众反腐热情,利用公民的反腐力量对于反腐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新媒体时代,普通民众借助微博来反腐充分显示了自下而上反腐的力量。相比其他民间反腐网站和官方举报网站,网民在微博上的活跃度更高,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网友在微博上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发现问题,然后转发讨论事件,促使更多知情人继续爆料,频繁互动,不同信息在微博上汇集,不仅有利于还原事实真相,在网络舆论下还会促使反腐部门提高反腐效率,但这种压力通常会保持在适度范围内,因为媒体依然只是以监督者身份发挥作用。

3、微博实名注册便于调查取证

基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有些网民却利用网络匿名、隐蔽的特点,在网上故意夸大、歪曲事实,有的打着监督和反腐的旗号,进行诽谤谩骂、妖言惑众和人身攻击,有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煽动性言论,干扰着普通民众的判断。”④这使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既给网络监督带来隐患,也给职能部门核实情况增加了难度。endprint

2012年3月16日起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微博全部实行实名制,采取“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不仅会对用户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也方便侦查机关调查取证工作。

四、“微博反腐”的局限性

尽管现阶段微博在推动反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种新兴的民间反腐方式依然存有局限性。

1、网民言论欠缺理性思考

微博独特的关注和转发功能形成了其裂变式的传播结构,这种传播结构使得一条被热议的腐败信息在微博上能快速传播,进而形成舆论,促使政府快速开展相应调查工作。但很多网友在转发相关事件微博时却又带有盲目性,并没有过多了解事件具体细节或仔细考虑信息是否真实,决定让他们是否转发微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信息是否吸引眼球。

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微博上发言常常不够客观理性,尤其是当一些“公知”“名人”参与事件转发和评论后,网友更容易受情绪化倾向和从众心理影响,对这些“意见领袖”盲从盲信,无法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理性分析消息是否属实,仅是借微博宣泄对官员的不满情绪。

2、“把关人”作用弱化

传统媒体的把关主要是在内容发布之前和内容制作过程中把关,一则新闻面世要经过记者、编辑、总编等人层层过滤。由于他们对信息筛选严格,对虚假信息辨别能力也比普通网民强,所以那些不符合社会价值取向、违背国家政策的信息会被直接过滤掉,歪曲事实的虚假信息也难以流通。

但在微博平台中,把关人往往是在微博用户内容发布之后进行监测和事后补救。虽然“用户发布的信息,首先会受到微博平台的监测。一些含有敏感词汇的信息会被机器过滤掉。但是,就微博中海量的信息而言,机器过滤掉的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信息,其中不乏虚假消息或谣言,会传播出去。”⑤这便造成微博把关作用弱化。

3、信息不确定性滋生谣言

随着微博用户量增大,微博逐渐成了网络谣言的主要首曝媒体。据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对2012年200起网络谣言案例的抽样统计,微博为首曝媒体的谣言比例占到样本总体的28%,其次为论坛社区(20%)、网络新闻(13%)。

微博“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也满足一般用户的隐匿性需求。相对于传统媒体严格的信息把关和在硬新闻报道上相对严肃的态度,“微博信息发布的准入门槛很低,缺少把关人的审核使得一些虚假信息大行其道,失真新闻在微博中经过裂变式传播,就造成更大范围的不良反应。在微博客平台下,虚假新闻的传播将会变得更为迅速,其带来的后果也会更为严重。”⑥而由于微博“把关人”作用弱化,对信息的过滤和纠错功能削减,真假信息鱼龙混杂,易使谣言产生和传播。

在新媒体环境下,反腐败不再只是公共部门的职责,也需要社会民众积极参与,而且没有后者的力量通常前者的目的也很难实现。近年来“微博反腐”有诸多成功案例,它们在调动民众反腐积极性上发挥了不小作用。从多起反腐案件来看,微博确实在提供反腐线索、打击腐败官员上发挥了不小作用。但“无论是常规的反腐手段,还是利用新的手段,其关键点都在于反腐倡廉体系的良性运行。反腐倡廉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保证民众始终保持反腐的热情,需要制度切实保障好反腐倡廉中的每一个技术、程序设计。”⑦

尽管微博在反腐败问题上已显示出一定成效,但其生命力的长久还是要靠走法治路线,必须有制度化出口。只有民间反腐与现有的反腐机制良性互动,才能使“微博反腐”不至于走向盲目,成为一个网民“看热闹”或者被人利用抹黑他人的平台。“微博反腐”只是一种民间反腐的形式,舆论和民意始终无法取代法治。不论何种形式,反腐工作开展最重要的还是推进反腐制度完善,倡导官方信息公开化,尽早实现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让官员接受公众监督,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①王世谊、周义程:《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53

②罗会祥、刘兴亮、彭兰,《微博预测》[J].《青年记者》,2009(11)

③蔡宝刚,《腐败征候群解读与制度反腐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12(3)

④沈蓓绯、潘洪林、蒋建宏,《基于网络监督视角的反腐倡廉制度建构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1(3)

⑤柯敏,《浅析微博把关人的特点》[J].《新闻世界》,2012(8)

⑥余习惠,《微博兴起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影响》[J].《新闻界》,2011(1)

⑦尚建宝,《“网络反腐热”的冷思考》[J].《领导科学》,2010(8)

(作者:蒙晓阳,民商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覃彩霞,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

责编:姚少宝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腐实名制微博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实名制
浅析公务员心理成长与健康建设的反腐意义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中国经济不存在“东北化”可能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官员勿被“权力”扭曲心理绑架
正确运用微博平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