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媚
文化是高校得以生存的“元气”,向前发展的“底气”,也是新办院校立足并后来居上的灵魂和关键。当前,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而在创设环境、建立制度、探索载体的过程中,逐渐沉淀出一种特色独具、历久弥新的创业文化,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内涵。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下称Z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Z学院创业教育的背景、途径及成果
1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土壤
香山被誉为“一百多年前,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1]作为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创新是广东省中山市的城市精神,也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最能体现香山人敢为天下先的是四大百货公司的创新和开拓精神”。[2]2008年,中山市提出“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创新”的城市建设目标,并于2010年出台《中山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涌现出完美集团、非常小器等大批中山本土名优企业,为Z学院创业教育提供了丰腴厚实的土壤。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使命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的办学使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Z学院在建院初期,就树立了“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方面予以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的倾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寻找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3“三化并进”的创业教育途径及其成果
Z学院实施“三化并进”创业教育途径,使每一位学生在校三年都能够接受到至少一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实现了创业教育的全覆盖,也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创业教育理念。“三化并进”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化”创业教育,以课程为核心,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展“融合化”创业教育,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创业为导向,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面向特定学生开展“专业化”创业教育,以实践育人为理念,以创业过程为主线,培养高素质的新企业创办者。
目前,学院成为教育部教育类教学指导委员单位、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大学生创业培训专家委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创协协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事业单位、广东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等资质,先后荣获“2012年全国高等学院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和“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称号。
二Z学院的创业教育及创业文化的培育实践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创业文化是创业教育的隐性课程和环境保证。承载创业文化内涵的学校制度文化、实物文化和校园文化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效果,对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创业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使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法深入大学生心灵,积淀成就素质,传承铸就文化,对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起到有力、持久的推动作用。[4]创业文化的培育依赖创业教育的开展,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效果。“一般认为,人类文化可一分为三,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5]同时,高职教育追求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以此为基础,我们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个方面来考察Z学院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
1创设环境,打造润物无声的创业物质文化
创业环境是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层面,是营造创业文化,提升创业文化建设层次、品位的前提和基础。学院从“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出发,将创业环境建设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场所、设备、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与倾斜,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从公选课到必修课,从网络课程到专题网站,从校内创业园到创新创业教学工场,再到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机会无处不在,教育条件不断成熟。
建设课程、网站和宣传阵地。2007年,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了基于创业过程的公共选修课“创业实务”,并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迄今为止,每年约有600多名学生选报该课程。2010年,创业实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被灯具、物流等专业列为必修课。《创业实务》教材被海南、湖北、天津等地的十多所高职院校使用。成立了创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建设进行规划、指导,建成了以创业实务为龙头的普及化创业教育课程群,如创业文化、创新思维、知识产权、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篇)等,并整合社会创业资源,对接政府政策,面向学生开展SYB、KAB创业培训课程等。
为了扩大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影响力,方便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2010年,学院划拨专项资金开通创业实务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目前校外访问量已经超过30万次,数字化教学资源被国内创业教育领域广泛应用;2011年,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网站和高职大学生创业网站上线,创业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另外,为加强对创业政策、创业典型的宣传,学院还专门开辟了4个创业文化宣传橱窗,定期更新内容,让更多学生了解创业、关注创业;同时,利用校园网站、报纸、广播电视台以及校外主流媒体,宣传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2012年,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申报首开“创业管理”专业获批,成为探索高职院校专业化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先行军。
建设校内外多层级创业园区。在实践场所方面,学院划出1000平方米场地建设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园以“优选项目、协调指导、咨询服务、安全规范”为主要内容,为创业计划大赛中的优秀项目提供创业场地,帮助学生将创业理想转化为实践行动,使学生能够在开办实体公司的过程中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规则约束下,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发挥创业主体作用,在创业实战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目前,每年都有十余支团队的近百名学生组建团队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开展为期一年的创业实践活动。endprint
建设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场。教学工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既是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项目载体和实践运作平台,也是专业教师与学生企业的项目工作室。以“一专业一公司”的项目布局,成立“校中企”,以创业项目为导向,通过教学情境企业化、师生身份社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途径实践化、教学成果商品化、考核形式多样化,推行柔性管理,营造全真的创新创业环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创新创业过程对接,有效促进了创学结合。创业教育工场目前入驻团队15个,容纳学生120余人。
另外,Z学院还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与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了校内创业实战与校外创业孵化的有效对接。受中山市政府委托,学院负责建设和管理1万5千平方米的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校内创业成功的项目经选拔即可进入基地孵化,享受职业指导、创业培训、开业指导、专家咨询、社会中介、证照办理等一站式服务,以及房租补贴、安排毕业生就业补贴、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多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体系,拓展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2丰富载体,塑造砺能笃行的创业行为文化
高职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实践育人、实战砺能。为了使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在全院范围内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气氛,学院淡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界线,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丰富,塑造了砺能笃行的创业行为文化。讲座、竞赛、论坛、参访、练摊等创业教育和实战活动琳琅满目,创业风潮席卷每位学生,助推他们感知创业、参与创业、热衷创业,使创业潜移默化为一种行为习惯和校园时尚。
举办创业竞赛。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能,规定动作有校企合作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点燃创业激情、展现创业风采,通过创业计划大赛优选的项目可入驻校内大学生创业园,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活动中磨炼创业技能;一年一度的创业沙盘竞赛,使学生模拟企业运作,感知创业过程;每个学期举办创业征文大赛,在校园传播创业梦想、分享创业感悟,培养“学比赶超”创业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网商创业实战活动,以“免费培训、淘宝实战、竞赛PK”的形式,成就大学生新网商。
开办创业论坛。每月邀请中山市本土知名企业家给学生举办创业论坛和讲座,让学生更多地与企业创办人进行座谈交流,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分享创业历程;同时,学院还定期组织开展创业经验交流会、召开创业沙龙等,让学生相互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组建创业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发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吸引对创业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参加创业学习、实践活动,如组织到创业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与兄弟院校创业社团进行交流,开展社团文化活动等。同时,大学生创业协会还负责创业园的日常管理和检查评比工作,既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也激发了创业社团的工作活力。
成立创业校友联合会。借重校友资源,融合创业校友集体智慧和力量,搭建校友创业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交流,成立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校友联合会。在为创业校友提供服务的同时,将他们创办的企业作为学院创业教育基地,并给在校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不断扩大学院创业校友的影响力。
3提升层次,培育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文化
大力培育和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是建设创业文化的根本任务。著名创业学者杰夫里·提蒙斯(JeffryA.Timmons)在其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VentureCreation)中提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Z学院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业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方法,通过环境、制度、实践浸淫出独具特色的创业精神文化,培养了一大批勇于开拓、富于毅力、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已成功接纳近百余个创业团队,近千名学生入园实战创业,每年有数名毕业生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证书,有的自主创业学生在短时间内已经掘到了“第一桶金”。如校内“新起点”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劳务服务,累计营业额近500万、累计提供2000多个工作岗位。学院负责管理的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注册公司累计100多家,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基地孵化的团队的销售总额逐年攀升,2011年的整体销售额达7000多万,2012年的整体销售额已经突破1.2亿元,该基地获得“首批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称号。
创业有条件,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创业教育更突出的成果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得以强化,能力大幅提升。不少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尝试创业,至今全院师生共完成了专利申请815件,授权697件,据了解,这些专利中的大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部分专利产品已在企业投产上市。2008年至2011年,学院师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保持在全省第二、三名,仅次于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这两所985高校。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的人数和档次明显提高,获省级以上奖项300多个。2013年共有7支代表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决赛,入选队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二,并在全国决赛中取得了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4加强管理,建立“以生为本”的创业制度文化
如果把文化建设比喻成一艘前行的巨轮,那么高悬的航标就是精神文化,航行的规章守则就是制度文化。学院着力夯实“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创业教育工作基础,建立“以生为本,多管齐下”的创业制度文化,为创业教育的有效组织和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院成立了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创业教育进行指导和协调;为理顺工作关系,明确管理职责,独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规划实施工作,强化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创业服务工作;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创业讲师组成的“三师”结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吸引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工作,夯实了创业教育的工作基础。
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层面的建设力度,相继出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纲要(试行)》,修订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文件,在学籍管理、学分替换、项目管理、场地管理、教师激励等方面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有力推进了学院内涵发展,在教研教改和学院品牌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以来,Z学院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出版了教材、专著6本,如创业实务课程的配套教材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校)级创业相关课题研究40项,发表创业研究相关论文近50篇。Z学院创业教育经验被《2010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收录。项目成员被邀请在全国创业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30多场,向5000人次作了创业教育经验推介。学院创业教育工作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数十批全国各地的兄弟院校同行专程来校考察交流,并获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参考文献
[1]丘树宏,胡波.和美之城·中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02.
[2]丘树宏,胡波.和美之城·中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27.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C].(国办发[2008]111号)
[4]赵志军.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5]谢辉.法律文化:沟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桥梁[N].人民法院报,2011-1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