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提问的三个反问

2014-12-20 13:29张彩国
师道·教研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交流思维课堂教学

张彩国

课堂教学离不开交流,而提问是建立相互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问问题并检视学生的回答,对传递教师教学意图、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精神状态及思维变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直观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提问?

简单地说,只要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但低层次、对教学发展促进作用不大的问题,则应该避免出现在课堂上。好的问题的应该具备部分标准,我之所以说是部分标准,一是这些标准是基于我的课堂实践的总结;二是因为好问题的标准实质上没有一个绝对的范畴。因为“问题“在抛给学生之后,问题的好坏还和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加工活动相关。

第一,问题的目的要简洁明晰。在设计问题时如果不考虑教学的目标,而只是在所谓的时效性、趣味性、开放性方面做文章,就会使问题偏离教学方向。或者是没有在备课中设计而是在课堂的习惯性的随口问当中出现的问题,因为是教师的无目的的随口问,潜在导致学生的无思考的随口答,这样的问题即便是偶尔击中了教学目标,部分实现了师生交流的目的,也是与有效教学主旨相背离的。凡是这样的问题都是发问目的不清晰,最终不会促进反倒是会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 所以,一个好问题,首先是它根据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拆解成为某个层面上的具体疑问,在移交给学生后,能有效的、清晰的指引学生逐次、逐层理解某一类知识提供思考、理解的途径。

第二,问题的难易要程度适当。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对引导学生的思考都不利。太简单的问题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学生往往会脱口而出,实质是有回答无思考。问题过于复杂,比如问题与所学内容没有实质性关联,思维跨度太大,结果又会让学生无从思考,课堂上的冷场,多是和问题的难度设计不当相关。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合理的梯度,难易程度要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相吻合,做到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能“看得见方向、找得到办法、答得出所以然”。

第三,问题的指向要明确无误。

二、课堂怎样提问为宜?

一是提问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简单说,教师提问有大致有两种意图,第一种是检测诊断,比如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如何。学生给出的答案具有唯一的、确定性的答案,结果也只有对或错的区别。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先找第一位学生来回答,学生答对了,就予以赞赏鼓励,设若不正确,继续提问第二位学生,直至正确答案出现为止,或者中途停止提问而由教师自己讲出答案。这样的提问,无疑是无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因为大家都是在努力回忆知识,寻找既定的答案而已,无从思考,谈不上交流。

而课堂提问,关键在于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学生带着疑问钻进去,带着思考钻出来。尤其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更加需要注意如此。

二是提问的对象必须明确。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多数是由教师来决定向哪位学生提问,有的教师因为与某一部分学生相对熟悉,如有的学生在课堂外与教师的互动要多于另外的学生,有的教师在提问时会潜意识地将课外互动的关系映射到课堂的教学互动中,相对较多选择了平时比较熟悉的学生,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提问的机会不均等。

选择谁来回答问题,以及对难易不同问题的分配,以及在提问后展开交流的深浅,这就需要教师慎重,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思考选择谁来回答、回答到什么层次,这种选择体现了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和掌控,做到既要有利于课堂教学进程的展开,更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三、课堂提问如何展开和深入?

一个好问题,可以引发诸多思考,或者说,提问时对问题及时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是深度开发,如政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变式问题,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可见,课堂提问中,所有问题都不应该是“一问一答”,而是反复使用的循环,是一个不断使问题展开、澄明、深入的过程,是问与答、答与问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比如,在小组讨论学习中,让学生将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拆解成若干个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小问题,分别予以解决,继而再形成一个更恢弘的整体回答,这即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合作中相互提问、质询从而发展思维的能力。再比如,教师在学生回答中发现新的提问点后,马上将提问点转化为新的问题予以讨论,这不断及时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也提升着教师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完全是对既定答案的探寻,更是籍此向学生展示出可以思考的话题,这个话题足以让师生或生生在不同条件下将问题逐渐推向新的问、新的答,这个过程,就是课堂提问的展开与深入。

责任编辑  罗  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流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