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慈
纵观近两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无论是2012年“生活与时代”新材料作文题目,还是2013年“富翁捐助”新材料作文题目,都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凸显了理性思维,立足于考查学生深入思辨的能力。这种思辨性的作文题目以思维为考查的核心,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这就是说,思维品质的高下决定文章的高下。
一、开发写作资源,从指导素材积累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材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文章,学生从高一开始的课内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学习教材。因此,教材内容既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也可以是学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一个很好的媒介。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抒写的作者对于生死问题的感悟,既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又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拷问”这一问题,弄清楚要用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确保全面地认识问题。像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材内容还有很多,如阳作华的《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中的“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庄子的《逍遥游》中的“大小之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短暂与永恒的冲突,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进行思维训练,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思辨能力。
二、用辩证思维指导审题立意,提高思辨的能力
1. 要教会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审题立意。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在联系中把握问题的本质。如 “自由与纪律”这个题目,用联系的观点审题推知: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根据这种关系可立意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审题立意,不难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地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审清题意,准确立意。
2. 要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审题立意。比如,材料作文题目“‘艺术家说,跌倒了赶紧爬起来向前走,别去端详那个坑。哲学家说,成功了,就从零开始吧,别太在乎过去的荣耀。史学家说,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从零开始,他过去的失败也好,成功也好,都是他抹不掉的历史。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审题立意:从艺术家的角度审读,从哪跌倒从哪爬起,要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由事物发展的变动性立意为“失败终将过去,战胜挫折,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从哲学家的角度审读,不能静止在“取得了成功”的状态中,要有挣脱过去羁绊的勇气,要有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由此立意为“面对成功,要敢于超越或创新”;从史学家的角度审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败,要重视过去对现在的价值和作用,由此立意为“在继承中发展”。只有用发展的观点来审题立意,才能揭示作文题目中事物的矛盾运动,并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准确地判断,从而正确立意。
三、构思行文加强思维训练,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恰当地选材布局
材料作文题目“犹太人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有学生确定主旨为“一个人生活在宇宙中、在历史长河中是十分渺小的,但一个人又是伟大的,他可以创造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这名学生选取了史铁生的材料,仅仅提到表象“失去双腿的史铁生感悟生死,参透万物,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经典佳作”,这么写缺乏深入的思考。我指导这名学生由现象想到其本质。于是,他想到“生命存在本身的价值意义以及精神文化”等相关问题,进而指出“对于宇宙,人如尘埃,微不足道;但对于史铁生来说,他认为“世界为我而造”,为心中的理想而战,演绎着生命的精彩,最终攀上了生命的顶峰”。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作文材料就有了深度,有了思辨的色彩。由此可见,对于材料的处理必须深入思考,只有深入思考生活,揭去生活的表象,挖出生活的深刻内蕴,做到情动于衷,这样方可以由现象到本质,整理好具有思辨性的材料。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