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茯茶和骏马的话题

2014-12-20 05:30陈有仓
群文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茶马西北茶叶

陈有仓

茯茶和骏马,一个跨越时间、跨越距离的遥远话题,在中国版图上难以找到确切位置的地方,对这两个不同的物性概念得到了印证。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眼前浮现出了那个习俗原始、传统,物质奇缺,交通闭塞的遥远年代的场景。一头是一片荒凉凄苦的旷野和一批批赶着马队在茫茫雪域上艰难行走的人们,一头是景色如画锦衣玉食的江南和一辆辆驮载着丝绸锦帛茶糖米面在西行的漫漫长路上挪动的车马。

茯茶和骏马之间有何连带的关系?茶是一种植物,马是一种动物;茶能消磨时光,解毒去病,缓解人的疲劳。马能代替人的双脚,肆意在草地上狂奔,驰行疆场,宫廷御马;茶,产地南方,马,产地西北。

西北,地域辽阔,一望无垠的草原是马繁衍生息的最佳场所。西北,地质地貌结构复杂,生存环境险恶,狂风肆虐,沙漠纵横,冰雪覆盖,到处险象环生。环境造就了马。因而马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四肢强健,具有耐寒耐劳、听力发达、行动迅速、英勇顽强、机智灵敏、站着能入睡的特殊功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适应各种复杂环境。马可以探险,遇到危险地段和强敌,就会停下脚步,竖起耳朵,嘶叫。人类从几千年前就开始驯服马,让马成为了人的牺牲品。经人驯服的马,对主人俯首帖耳,听人使唤。

西北地区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拥有宽阔的草场,不断进行争夺抢占,一些部落民族一旦强势起来就千方百计想扩充疆域,进行枪杀掠夺,残害、奴隶弱势部落民族,马充当了战事中的重要角色。谁拥有了众多的马匹,谁就相当于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马就成为了西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以至于人人爱马、惜马,培育良马。

南方,气候温热,土壤肥沃,适宜生产黑茶。何况这种茶叶,在当地产大于销,产量过剩,农民们一年的忙乎是徒劳的。而黑茶偏偏是西北众多少数民族所求之不得的好东西,故而官方认定西北这一不可多得的优势,把一批批产自南方的茶叶历经周折运至西北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由此看来,茯茶和骏马,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丝毫的瓜葛。

然而,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汉文化和藏文化的接壤地带,内地通往青海西南部和西藏地区的主要通道上,被史学家称之为“海藏通衢”“海藏咽喉”的丹噶尔古城,追史溯源,茶和马两者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就会得到诠释。

丹噶尔人与西部蒙藏民族有通婚习惯,长期交往,他们通语言,懂习俗,能在藏汉之间进行商品流通,文化交流,形同一家人;丹噶尔的气候条件也是处在低海拔、氧气充足的内地和西部高寒、缺氧地区的过渡段。

人是自然的产物。在藏汉之间进行贸易流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这样丹噶尔就自然有了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自然资源、区位优势。自然、地理位置和精通蒙藏民族语言的优势让丹噶尔从历史的深处走来,阳光、高山、草地、江河是它的见证者。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交易使这块汉地西面最边远的丹噶尔形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茶马互市”贸易集散地。堆积如山的茶叶纷纷运到这里,膘肥体壮的骏马被赶到这里,经过丹噶尔人的媒介,又分别运到了相反的地方。

茶,这里指的是茯茶,也叫边销茶,是把产地南方的黑茶经过发酵后压制成像砖块一样的专供西北地区的茶。

关于茯茶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一说“茯”同“伏”。茯茶是黑茶的一种,过去必须在夏季的伏天生产,所以叫伏茶。一说“茯”同“附”。朝廷为鼓励茶商进行交易而实行的一种奖励机制。据《碾伯所志》记载:“番民肉食为生,非茶即病。唐、宋以来,许番开市,以茶易马,委官专司招商领引。茶多产自西蜀,官征其赋。国初定制,商领部引输价:卖茶以一半入官易马,一半给商发卖,例不抽税。每茶一篦,计重十斤。上马给茶十二篦,中马给茶九篦,下马给茶六篦。易来之马,牡者,发边兵作战守之具;牝者,发苑马寺喂养孳息。商民运茶,每茶千斤,准附茶一百四十斤。若有夹带私茶,或私易番马,查出严惩。其私茶、私马,归官变卖。”历史上又是官方以茶易马,民间流通的只是那么极少的“附茶”,由茶商自行出售或换马。因此种酬劳是正茶之外附发的,所以称作“附茶”,后用谐音“茯”代替了“附”,便演变为“茯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茯”同茯苓的“茯”,味苦,同茯苓相似,便叫茯茶。

生活在甘青区和西藏地区的边疆少数民族以牛羊养殖为生,他们生命延续的主要吃食是肉类。追赶日出放牧,踩着日落牧归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规律。一日三餐,餐桌上除了少量的炒面(糌粑),只有大块的手抓牛肉、大片的手抓羊肉,外加奶制品,绿色的菜蔬与寒冷搭不上边而与高寒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避而远之。

适者生存。古人有言在先:酒肉是朋友。有酒必有肉。边民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有着因果关系。而喝茶和吃肉,前者可以消除疲劳,温中和胃,解腻止渴,帮助消化,后者会补充营养,增加身体热量,但长期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极易导致高脂血症,茯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的冠突散囊菌的活动及其分泌的代谢产物对血脂、血糖、血压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帮助消化,改善人体肠道、肠胃功能,并可显著增强人体体质、延缓衰老。对于经常食肉的边疆民族来说,喝茯茶和吃肉就显得亲同手足,二者密不可分,自然就有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喝茶习惯。

但是,肉食是所有人不会吃到的。茶就与杂粮有了密切的关系。西部边陲地区气候寒冷,青稞、洋芋是主要的农作物,加之产量低,生活在农区的农民一日三餐,吃食只是馍馍就茶和青稞面饭。用青稞面做成的馍馍,吃起来,难以下咽,只能用水帮助完成,而水和馍馍导致胃反酸,茯茶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过去,寒冷的气候,贫瘠而单调的生活,只有在漫漫寒意中男人们围着火盆抽烟熬茶喝茶用以消磨时光,女人们则围着火盆取暖做针线活喝熬茶,日积月累茶叶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物产的丰富是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又是广泛而丰富的物产所推进。茶马互市是中国历史上内地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间的一种贸易形式,同时也是中原统治阶级的一种经边之策。最早始于唐代,至宋代,朝廷专门设立茶马司,由此开始长达近千年的制度化的茶马互市,至清雍正年间结束。朝廷茶马互市是有其政权统治的目的。时局动荡、战乱频繁的冷兵器时代,马是战争中的主要力量。有了马,可以御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作战的目的地英勇杀敌。马对朝廷保家卫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茶马交易不但满足对战马的需求,而且以官营垄断的形式为朝廷聚敛财富,解决军费之需。同时改变了以往铜币买马为以物易物,防止钱币流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铸兵器,继而为朝廷所带来的威胁。更是朝廷针对西北少数民族对茶之需求,采取的“以茶奴番”,强行征取税收的一种手段。endprint

在那个受交通运输工具限制的年代,茶叶并非容易买到,进入游牧民族的茶叶数量毕竟有限,茶叶只是作为少数民族上层的高级奢侈消费品,社会下层一般与此无缘。就我小的时候,我家的购货证上每年只允许购买半包茶叶,即二斤茶叶。茶叶是极其珍贵的食物。每年过年晚辈给长辈拜年时,把砖茶研成碎末,抓一撮放在裁好的红纸上包成小包作为拜年的礼物;小伙到了结婚的年龄,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提亲,能带上一对红纸包的茶叶小包,算是最上乘的礼物了,女方家认为亲事可以考虑,则由媒人再次送来正式的茶叶包若干份,每份两包,每份约四两,女家则分送给女方的主要亲属进行合议,经过女方家内及其亲属合议,表示同意,则由媒人第三次向女方送去一份茶礼,此次茶叶,较为郑重大方,即用大红纸包成两个大包,每包约有半斤茶叶。这次送茶叶便有婚事成功的把握。

茶叶从遥远的南方几经周折,运到丹噶尔,再从丹噶尔运往青海牧区、西藏地区,要经过爬山涉水,穿涧越沟,风吹雨淋,数月后才能运到目的地,一路颠簸下来茶叶将会变为碎末。只有把茶叶做成砖茶经过包装后,可以方便人扛马驮不怕路途遥远而崎岖,便于运输,保持了它的完整性。

西北人并非不喝其他的茶,而其他的茶,如绿茶、红茶、青茶等却不及砖茶的特殊功能。这与当地的气候、水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消费水平,以及社会交往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茶叶是西北人待人接物、走亲访友的重要礼品,是食物的茶、待客的茶、送礼的茶、消磨时间的茶。客人到来,主人总是在火炉上先要炖上滚热的茶以示敬意。客人在“吸溜”“吸溜”的喝茶声中慢慢拉开话匣子,家长里短地聊起来。喝茶的习惯,经过了祖祖辈辈的延续,已成为一种定式。现在即便走进当地的饭馆,服务员也会递上一碗滚烫的熬茶来。

在西北人的眼里把茶叶视为和粮食一样珍贵的食物,“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茶叶已经成为与柴米油盐酱醋一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它的功能也发挥到了极致。每当茶叶熬了二茬以后,颜色淡了,味没了,还舍不得抛弃茶渣,主人会提着茶罐,来到马槽旁用手轻轻拍拍茶罐,把残渣倒入马槽里,用来喂马、喂牛。这样马、牛可以膘肥体壮,毛色鲜亮,惹人羡慕,牛还会多产奶,还可以防病治病。

人类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的物件就更加珍惜,就会特别地呵护。自从茶叶进入西北边陲地区以来,成为了被强调的主体。这也为茶叶成为被单独服务的对象提供了可能,所以茶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目标,一个商业的目标。一些贵族从内地请来工匠,专门制作茶碗,煅烧上精美的图案,甚至在特制的茶碗上镶金嵌银。商家看准商机,专门焙制镶有龙形图案的精品茶碗,不但显示了茶叶的珍贵,而且显示了主人的身份。现在只要你到藏族民众家里去做客,主人依然会先给你敬上一龙碗酥油熬茶,或酥油奶茶。

事物的发展进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茶马互市贸易推动了育马和茶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边疆和内地的文化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这种利益共享、资源互补的发展共识,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共鸣。茶和马的交易,势必为有着高级思维的人带来其他方面的满足和享受,无意中推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易,诸如边疆地区的牛羊肉、毛、皮张、中藏药材和其他农副产品大量流入汉族地区,汉族地区的米面、丝绸、布料、陶瓷、铁器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大量进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丹噶尔从单一的“茶马互市”中脱胎,扩大交易场地,增添门店,吸引外客商纷纷驻足经商,英、法、美、德、俄等国相继设行开庄。

空前未有的商贸经济成为了丹噶尔工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乃至成为了文化艺术交流、经贸发展的中心。

而今,千百年时空的跨越,茶马互市的场景已经随着历史的进步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被开发为4A级旅游景点的丹噶尔古城,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踩踏着青石板铺就的街路,穿越在古城的街巷,从一合合精雕细刻的门庭、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和当年的拴马桩上,从一幕幕古羌遗韵中,追思遥远的繁荣和昔日的辉煌,遐想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马西北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云南三江并流
茶马古道
缠海鞭杆—西北棍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明代茶马互市研究
赞美夕阳红
茶马古道
狭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