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羽
实验名称:放大氯化铵生成演示实验。
教材分析:教材中对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下:
药品:浓盐酸、浓氨水、脱脂棉。
仪器:烧杯、教头滴管、表面皿。
实验过程:将滴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粒脱脂棉放入烧杯底部,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会看到大量白烟在烧杯顶部生成。
实验结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浓盐酸是极易挥发的液体,并且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现出白雾的现象。浓氨水也是容易分解的液体,分解出的氨气在空气中也很容易现出白雾的现象。这些现象的明显与否由所用试剂的浓度决定,倘若用的浓度大了,没等看到氯化铵冰晶时就已经是一团白。
2.浓盐酸与浓氨水在释放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时都会同时释放水蒸气,以往的实验都直接忽视水这种物质,可是,水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化学物质,在一个试验中,是不能被轻易忽略的,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他怎么就知道水在什么样的反应中就“应该”被忽略呢,所以增加一个除水的装置,是对科学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探究未知世界,严谨科学习惯的培养。
3.演示实验,就是在课上由教师或少数学生演示给其他大多数同学看的,这就意味着,坐在下面的同学首先要看到实验现象,可是很多实验设计都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同学的感官,坐在后面的同学基本和实验现象“无缘”,这个实验中也一样,以往对该实验的设计会让同学从开始到最后都是一团白,也分不清什么时候是白烟,什么时候是白雾。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个实验步骤加以思考和设计,争取达到最好的问题设疑及教学效果。
4.在化学实验中,排放的废气、废液及废渣,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污染,大多数的教学都会产生太多的污染物,如果都不太注意,不论对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极其不利,对整个生态大环境都是负影响极大的。在以往的实验中,该实验都是能让学生清楚的闻到氨气的气味,氯化氢气体虽然让学生觉不出太多气味,但酸性的气体和难闻的氨气势必会对呼吸道有轻微的损伤,特别是对讲台上直接接触药品的老师更是伤害更重。所以要选择一种方式可以让气体跑不出来,师生大气都受益的改善方法。
5.一般在做这个实验设计时,都是彻底反应完才会停止,不能控制反应的进程,达不到随看随做、随做随停的效果。
综合以上问题的分析,本着尊重化学教学,绿色实验,随看随做、随做随停,方便师生,最终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做了如下思考和设计:
实验创新目的:
氮肥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本实验在化学必修一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直观的证明了氨气能与酸反应的事实,为学生构建氮元素的整体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用品:
仪器:干燥管2支、具支试管2支、三通管2个、10cm玻璃导管4根、止水夹
一个、充气泵1个、乳胶管若干、胶塞2个、棉花团两个。
药品:浓盐酸5ml、浓氨水5ml、碱石灰10g、无水氯化钙10g。
具体步骤:
①根据实验装置图组装好器材,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所需药品添加到装置中,关闭充气口的止水夹。
③演示实验时,先打开充气口止水夹,并压挤充气泵,可看到最上端出气口冒出大量白烟。
实验反思
以往该实验仅是用两根玻璃棒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直接接触,或是将两团棉花沾满该两种药品放在同一烧杯中来看冒白烟的现象,这样虽然可以看到现象,但无法说明浓盐酸与浓氨水挥发出的水是否真的没有参加反应,通过这次的改进,不仅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现象,还可以排除水参加反应的可能,更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现象,想看就看、随看随停的优点,因为很安全,所以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操作实验,充分的参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对于实验本身,从制备到最后使用这个装置可能会遇到几个问题:
①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是极易挥发的,虽然是白雾,可是从视觉上和白烟没什么区别,再加上本实验最后要看到的现象也是要看白烟,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就会至始至终“一团白”,也就分不清到底有没有发生该反应,而很多学校买来的具支试管的支管口处有隐蔽的小破洞,不易察觉,可用吹气法或水试法来检验。
②充气口处,如果没有充气泵可唤作用嘴吹气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如果是学生操作时,还是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的,因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对细胞黏膜都是有腐蚀性的,一旦损伤,教学也随之陷入僵局,所以要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再来开展教学。
③选用的干燥剂颗粒不要太大,否则干燥就只是一个表面功夫,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