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军 江春富
我校“十二五”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小组协作学习研究》自2011年12月5日开题以来,各子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子课题组的筹建工作,课题实验班的落实、课题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参研人员的分工,都一步步到位了。可以说,课题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课题研究阶段。但作为课题主研人员,笔者在进入课题研究阶段,突然感觉到了迷惘,把握不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此,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并深入课题组,在与各子课题组成员的交流中,感觉到了课题研究中存在几个亟待辨析解决的问题,故此花了点时间和精力做了一番研究,特此撰文论述,以投石问路,以期引起参研人员的共同探讨,或许可以抛砖引玉。
问题一: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有何异同我们的课题才刚刚开始,在具体实施中,很多参研人员,对“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概念理解得不是很清楚,往往二者混为一谈,这极大地影响到了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和操作。
从概念上讲,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指一种教育技术,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通过合作学习涉及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争论中,相互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互相填补各自理解上的缺陷。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则更强调处于互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在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标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助长关系。在学习中采用这一理念构建学习活动的形式,就是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意味着知识不是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在理解概念和应用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主动的对话、交流而形成的。协作学习是达成小组成员间的意义共享,作为学习基础的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
对于小组协作学习,中外一些教育专家有更深入的探究和论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看法: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D.W. & Johnson,R.T.)认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并指出协作学习五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个人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和小组自加工(Group Processing)。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来文(Slavin,R.E.)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英国著名教育学者赖特(Light,P.H.)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协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Mevarech,Z.R.)女士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Guskey,T.R.)博士对协作学习进行了如下描述:从本质上讲,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heterogeneous groups)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把协作学习定义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赵建华博士把协作学习(Co11aborative Learning)看作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笔者理解,我校课题组选择“协作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是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究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二者之间有相同之处,他们的共同点:两者无论从目标到学习组织的策略均十分的相近,而就学习任务解决的过程来看,合作学习存在着协作关系;协作学习是通过合作实现的;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是相互交融的,并不独立存在;合作(collaboration)与协作(cooperation)是指同一含义:小组学习、共同目标。
但二者更有不同之处,这也许正是我们课题组所看重的,也是我们课题建构的基础。通过学习研究,笔者认为,协作学习小组有如下两点不同之处:(1)小组成员组成的不同。合作学习:一个班中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不同特质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构成;(2)小组目标不同:合作组的目标,是建构新知识、解决问题,强调的是通过集合大家的智慧和能力而取得更大更新的成果;协作组的目的: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目标,成员之间各自发挥所能,互相教学,强调的是成员间为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的依赖协作互动的技能和精神。
我校课题之所以选择协作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就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来展开,这样才有实效性。这些差异,不仅是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还有个性特质的差异,我们如何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这种方式,让这些有差异的成员学会相互尊重,各取所长,相互协作,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问题二:协作学习小组如何建立及分工
在与课题参研人员的交流中,在课题研究课的观摩中,笔者发觉有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中,协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及分工问题。目前,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小组的建立很随意,主要是根据轮流座次,前后随机组成一个四人小组,且没明确的分工。从课堂这些临时协作学习小组的表现看,基本上没有什么效力,大家都是按老师要求即兴发挥,甚至有的小组呈现冷场现象。
那么,该怎样建立协作学习小组才能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呢?
首先,建立学习小组不能临时随意组合。建立协作学习小组,应遵循如下原则:1.协作学习小组最好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2.分组时通常先由学习者按照个人兴趣自行组合,最后由老师按照分组规则进行协调;3.分组时要保证每个学习者都承担小组学习的责任,保证小组成员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4.小组人数是建立学习小组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它不仅与学习任务、小组活动方式有关,也与技术支持有关,一般4-5人为宜;5.每个小组要选定小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影响全组的协作学习效果。
其次,要辅导培养小组成员的协作精神及协作技能。1.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组长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教师要经常深入学习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协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2.根据学习任务,要根据每个组员的特点进行组内分工。分工切忌教师指派,应由小组讨论、协商以确定任务的主要问题后,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在分工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然后大家讨论,确定每个人的最终任务。教师要协助解决在分工时产生的一些内部矛盾。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组内协作活动中进行。一旦任务分工后,各成员就进入自我学习阶段,有疑难问题通过网络向组员或教师请教。然后把各自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其他组员,组员间通过提问回答、发表言论、在线协商等进行同步或异步的交流,协商解决交流中的分歧,把最终学习成果整合出来。教师要监督各组的内部协作交流情况,对学生的活动记录进行追踪,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要要求每个协作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评价,评价本次学习任务活动中小组学习结果,检查学习中的得失,总结学习经验。
再次,小组学习成果交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求各小组提交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组与组间既有协作又有竞争,使学习过程进一步深入下去。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师可在总结中,具体指出做得好的方面,以便发扬和供其他小组借鉴,对欠缺之处要指明改正的措施和方法,并且应着重于理清混淆之处,解决小组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得到提高与升华。教师的评价具有开放性与多目标性,既要评价学习成果,又要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应关注学习者协作学习意识、协作学习策略、高级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这样,我们的小组协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学生的协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协作学习技能才会得到提高。
问题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小组协作学习的两种类型
我校基于网络环境而开展的课题研究也有些历史了,不管是十五期间的《优化现代网络信息,建构开放性学科学习模式》,还是十一五期间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研究》,我们的参研人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都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笔者觉得,我们还是有些欠缺,有很多不足,有教师个人素养的不足,也有学校网络硬件的不足,这些课题都没能利用好网络环境,把网络环境充分引入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研究而引入网络环境。现在,我们的十二五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小组协作学习研究》为我们重新搭起了一个把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沟通的桥梁,怎样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呢?目前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有哪几种类型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子邮箱、网络社区论坛、社区同人新闻组、视频聊天室、微型博客等网络社交形式的出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几个月的广泛学习,笔者不仅开阔了视野,打开了眼界,而且也看到了已经有很多探索者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教学了,他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找到了一些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的途径,实践了多种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种类型:
1.异步式协作
异步式协作学习是指进行协作学习的双方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条件下进行同一任务的协商学习。异步式协作学习可通过邮件列表、E-mail、BBS、新闻组、讨论群、微博等交互工具实现。这种方式适合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后使用,他们相互间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以上网络交互通讯工具进行异步对话,并以此来实现协商与讨论。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区域内发布信息,供参与者阅读并做出反应,从而达到协作的目的。由于异步式协作是由学生自己掌握交互的速度,所以它允许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观点。这种协作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消化中大家利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2.同步式协作
计算机网络也提供了很多同步讨论的功能,除了上述的微博技术可以同步讨论之外,还有文字或视频聊天室技术。这些即时交流技术,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学习者可以在同一时间参与话题讨论,进行实时的交流与协作。这就为课堂教学时段引入网络环境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例如通过聊天室、Netmeeting、QQ群、讨论组等就可以实现超空间的交流。教师可通过教室的互联网,在课堂时间,与学生同时进入同一视频聊天室、微博话题界面,进行实时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可以带有表情和动作,更接近于面对面的谈话。这种实时的沟通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生反思活动的深度,满足学习者内心的归属感、认同感。同步式协作可以实现在线辩论、通过网络邀请异地专家进行视频指导等学习活动。
问题四:如何开展在线小组协作学习
1.在线辩论
辩论会可以使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通过学习者热情的参与达到集思广益,澄清模糊概念、深入了解问题本质的目的。教师可以采取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对学习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能会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习者彼此的辩驳来澄清模糊的概念、从而认识问题的本质。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在BBS、微薄、聊天室上发帖子(告示)的方式告知学生。帖子的内容包括辩论的题目,正方与反方的队伍,以及开始辩论的具体时间。为了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与所要进行辩论的题目相关的知识与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辩论内容有关的最新的信息资源或链接,或如将一些相关文献上传到共享栏目里,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仔细阅读,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如学生可利用百度、GOOGLE找到相关网址来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对此问题的深入的探索。
其次,教师通过发邮件的方式或者在聊天室布告栏、BBS上发布告或发帖的方式,将制定出的辩论进程表、辩论的规则、辩论所需资源的具体位置详尽地进行通知。辩论的进程表中详细地规定辩论所要进行的项目及其进行的先后顺序。辩论的规则包括对发言开始及结束的标志的约定,对各个项目所用时间的限定等。
最后,教师和所有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如某节课)进入同一聊天室开始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作为主持人对辩论现场进行统一管理,如管理辩论的程序,控制同一时间发言的人数等,而正方和反方的辩手则运用各种辩论技巧论证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在辩论会结束时,教师做出总结,评价双方的表现,阐明通过此次辩论学习者所要明晰的问题,帮助学生澄清概念,促进学生对概念和理论深一层次的理解。
2.在线互评
在这项活动中,要求参与协作学习的所有学习者对彼此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出评价。
(1)在教师的倡导下,学生可在聊天室中进行实时的交流,通过协商共同制定出评价的具体标准和细则,该评价标准经教师修订后最终确定下来,并通过聊天室布告、E-mail或BBS告知所有学生。
(2)所有学习者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到论坛或共享文件栏目里,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彼此的作业并对阅读过的作业发表看法,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被评作业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案。学习者将评价的结果放到评论栏目里,供其他同学参考。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论坛上或微博上看到其他同学对自己作业的批评和建议,根据这些评价学习者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在修改之后通过聊天室私聊系统或e-mail上发给教师。
3.在线个案研究
当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实际例子,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地、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根据学习需要,拟订出几个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通过聊天室告示、邮件列表或BBS通知学生,要求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在学习遗传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学习生态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等。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按要求写成报告,并通过微博、聊天室私聊、e-mail发送给教师。
然后,教师根据学习者所选问题的不同,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个人,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将自己的研究报告通过聊天室私聊或E-mail发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将其组员的报告仔细阅读。最后,教师和学生约定时间在聊天室中见面,然后相互进行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1)每个小组选定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每个小组先独立进行讨论,讨论过后,小组成员通过投票选举,选出最佳的个案研究,记录员负责将所选的报告通过BBS告知班里的其他协作小组。
(2)教师与各个小组在约定的时间进入聊天室,进行实时的交流。由每组的组长将本组的个案研究向所有的同学汇报,学习者围绕这些个案研究报告进行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思路。而教师则要在必要的时候对某些问题进行解释、阐明,并对每一组的研究做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
4.在线专家客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难与某一学科的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在线聊天室就给远程学习者这样一个空间。教师可以邀请某一领域的专家在某一时间进入聊天室和学生进行沟通。教师首先将所请的专家向学生作介绍,并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专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现场解答学生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而学生则通过与专家几乎是面对面的交流,使平时不明白的问题得以解决。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在线学习的孤独感,增强在线学习的学习气氛,并通过采用各种协作方式使得协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但是就像我们不能说某一种技术对于教育是最有效的一样,在线远程学习中也没有最好的协作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以更好地满足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要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在研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梳理,使我们在确切理解课题关键概念含义的基础上,参照中外先行者的探索经验,能够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从而取得优异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