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外来人兽共患病传入我国

2014-12-20 04:48谢巧江西省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站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疯牛病禽流感患病

文│谢巧(江西省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站)

马世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前,各国对出入境口岸传染病检疫越来越重视,也在逐步建立合作机制。

外来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世界上某些国家或地区已发现,而目前尚未在我国发生或发现的,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能够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这些疫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边境互市、野生动物迁徙和媒介昆虫等途径传入。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边境互市的频率增加及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数量与批次的逐年增多,使外来人兽共患病传入我国的风险与日俱增,给我国的畜牧业带来巨大威胁,也严重影响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鉴于此,严防外来人兽共患病传入我国,成了当务之急。

一、外来人畜共患病的种类

根据《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入侵我国风险较大、需要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有13种,其中属于人兽共患的外来疫病有6种,分别为疯牛病、尼帕病毒病、西尼罗河热、裂谷热、H7亚型禽流感、水泡性口炎。这些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与传播,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应该引起重视。

二、流行情况

1.外来人兽共患病的流行情况。

一是外来人兽共患病在我国周边地区流行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尼帕病毒病、裂谷热、西尼罗河热、水泡性口炎等外来人兽共患病在我国贸易伙伴及周边国家时有暴发,并呈现流行态势(详见表1)。

二是疯牛病疫情呈现向全球蔓延态势。疯牛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发于英国后,于2001年在日本暴发了亚洲首例疯牛病疫情,2003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疯牛病。至此,肆虐欧洲多年的疯牛病已从欧洲扩散开来,呈现向全球蔓延的态势。2011年韩国一名女子死于克雅病(疯牛病病原体感染所致),该事件激起了人们对疯牛病的更大关注。

表1 主要外来人兽共患病的流行情况

三是禽流感流行及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近年,禽流感在全世界流行,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5和H7亚型)的发生与传播,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03—2013年这十年间,全球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报告发生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641例,死亡380例,病死率59.28%。由于流感病毒可能是惟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世界上人群大量感染的病原体,加之病毒抗原具有很强的变异能力,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人传人的情况发生,但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了,因此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大瘟疫”。

2.我国外来人兽共患病的流行风险。在外来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国家中,有些是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有些是与我国领土接壤的,如果对这些外来人兽共患病防控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传入我国。

一是媒介传播风险高。目前,我国在进口货柜中的蚊子检测到了西尼罗河热病毒,在我国新疆境内已经检测到该病毒的抗体。虽然多数外来人兽共患病至今未在我国发生和流行,但由于在我国国内,存在尼帕病毒病、西尼罗河热等病种的生物传播媒介(同类或近似物种)和疯牛病、水泡性口炎、裂谷热等病种的易感动物如牛、猪、绵羊等,为外来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提供了条件,对我国形成了切实的威胁。

二是跨境传播隐患大。禽流感,已成为我国需要重点防控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它主要是由候鸟迁徙而引起跨境传播,而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包括香港)正处在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上。2004年,禽流感首次在我国广西隆安县丁当镇暴发疫情,并于一个月份内从南向北蔓延扩散。1997年,香港报道了第一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并死亡病例,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致死亡的事件。2013年,一种名为H7N9的新型流感病毒在我国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多省份引起疫情,各地陆续报道了多起人感染和死亡病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3月,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超过394例,死亡数142例,死亡率达36%。

三是走私贸易管控难。目前,各国对出入境口岸传染病检疫越来越重视,也在逐步建立合作机制,加强贸易往来中对疫病的监测。但由于口岸处理工作量大、难度高,我国边境线长、地形地貌复杂,加上走私贸易、非法运输等手段越来越隐秘,难以及时发现,管控难度大,导致外来动物疫病通过走私贸易的传播隐患增加,防不胜防。

三、防控措施建议

外来疫病传入我国后,很快就能在全国流行与传播,如从国外传入我国的小反刍兽疫,很短时间内就已在我国22个省份流行。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外来动物疫病,它的发生、流行及危害,提醒我们:一种外来疫病一旦传入,将难以根除,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威胁一个国家的畜牧业发展与公共安全。这给我们提供了生动案例,防控外来人兽共患病,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防治动物疫病。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外来人兽共患病的独立法律制度,应根据国内外来人兽共患病的疫情形势和贸易发展形势,对我国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修订完善,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等,然后再逐步建立单独的防控法律体系。例如,完善出入境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对动物疫情实行区域化监管;分病种完善外来人兽共患病的管理对策、疫情应急预案和应对机制,成立外来人兽共患病的专门管理机构,从而有目的、有系统地实施对外来人兽共患病的有效防制。

2.加大科研力度,科学防治动物疫病。首先,加强外来人兽共患病的流行规律分析。任何一种疫病的传播与流行,均有其特定的流行规律,针对我国周边复杂多样的外来人兽共患病疫情形势,积极了解和掌握其流行形势,加强流行规律分析,了解外来人兽共患病关键传入风险点,为科学防治打牢基础;其次,加大投入,建立快速的检测、诊断技术和疫苗储备。我国对多数外来人兽共患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比较薄弱,目前只建立了尼帕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和诊断技术,只储备了裂谷热和H7亚型禽流感弱毒疫苗毒株,还未建立针对各病种系统完整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和疫苗储备,不能满足疫情监测和控制的实际需要,故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快建立外来人兽共患病诊断试剂的长期储备机制和疫苗的研制及储备机制,为科学防治提供保障;最后,加紧制定相应的诊断技术标准和防治技术规范。诊断技术标准和防治技术规范是第一时间内发现和控制疫病的指导性工作规范,分病种制定、建立和更新相应的诊断标准和防治规范,为科学防治指明方向。

3.健全和完善防控预警体系,强化联防联控。针对外来人兽共患病的特殊性,防控外来人兽共患病入侵最有效的办法是“拒之于国门外”。因此,需要积极参与跨境动物疫病全球预警系统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外来人兽共患病的疫情动态,合理布局和设立疫情监测点,强化口岸检疫监管和边境防控设施建设,建立包括卫生、农业、出入境检疫、科研机构等部门的联防联动机制,强化信息互通、技术互补,形成高效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现场疫情处置等防控体系,确保高风险的外来人兽共患病能够被及时“拒之于国门外”。同时,加强监控国内已发的外来人兽共患病,建立健全国内疫病监测网络,加强野生动物、昆虫媒介等传染源的疫病监控,对已发病种进行“追根溯源,举一反三”,例如,针对H7N9病毒在我国国内发现疫情,相关动物疫病技术支撑单位可以相应开展病毒溯源与进化、病毒受体、病毒跨种与传播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满足疫病的早期检测和预警需要,进一步提升防范能力。

4.加强外来动物的检疫消毒,强化入境管理。风险分析表明,从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疫情发生国家引进易感动物、易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会导致疫病的传入。因此,面对外来人兽共患病传入风险的与日俱增,应加强外来动物及其产品的入境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检疫审批手续和调运检疫要求,做好检疫、隔离、消毒及处置等工作。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防控经验。目前,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某些发达国家建立了一套合理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也取得显著成效,对于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例如,新西兰高度重视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有完善的法规体系、合理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的口岸检疫制度,对外来动物疫病有明确分类和应对原则。它将外来动物疫病应对行动分为静止阶段、最初调查阶段、应对阶段、终止、监督/后续应对阶段等。一旦发现新出现的外来动物疫病,根据疫病分类等级不同,立即按照相关程序采取最快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基于此,新西兰国内就少有世界其他地区流行的重大动物疫病。另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农业机构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信息沟通,助推我国外来人兽共患病防控水平的发展。

6.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控意识。由于多数外来人兽共患病尚未传入我国,多数人员对其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级畜牧兽医及检验检疫部门的管理技术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建立专门的外来动物疫病人才队伍,提高相关人员对外来人兽共患病的理论知识、诊断识别、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水平,是有效防范外来人兽共患病入侵的基本要求。另外,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报刊等载体,对旅客、养殖场主、城市居民进行广泛宣传,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防病意识,提高群众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共同应对外来人兽共患病的威胁与挑战。

猜你喜欢
疯牛病禽流感患病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禽流感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我国疯牛病风险可忽略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定
发现禽流感
我国疯牛病防控成效获国际认可
——防控专家访谈录
中国部分地区H7N9禽流感暴发
美国非典型疯牛病病例详情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