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笑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湖南长沙 410217)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从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作为职业教育中的特殊群体,聋哑学生也享有了与普通人同等的教育权利。但由于社会偏见、聋哑人自身生理缺陷及专科教育层次较低等原因,聋哑高职生仍面临着较普通高职生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这也造成了聋哑高职生就业前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因此,本文在针对聋哑高职生就业前心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用于提高聋哑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本研究抽取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教系的广告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共102名聋哑学生(均为大专学历)为调查对象,采用由吴文源引入国内并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1和EXCEL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汇总,以期得到科学结论。共发放10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样本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其中男生64名,女生34名。
数据显示:本样品群的心理问题检测率为76.5%。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九个因子中,有75人至少一个因子在2.0以上,被认为有症状,有51人九个因子中至少一个因子在3.0以上,也就是说症状比较明显,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和了解,对确有这方面症状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如小团体辅导或个别咨询,必要的话找班主任、家长配合辅导(见表1、表2)。
?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有多重症状,也就是说有某一类症状的学生,往往是多个因子检出问题。如某男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得分分别是3.1、3.4、4.2、4.5、4.2、4.6,在41名某一因子为3.0的学生中,无一为单一因子2.0以上,有5名为两个因子2.0以上,其余都是至少三个因子检测出有症状,充分说明了聋哑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
由于当前社会就业难大环境的影响,而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所受的就业压力更大,产生的一系列如焦虑、抑郁、敌对心理需引起高度关注,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因子症状检出率最高前三名为焦虑、抑郁、敌对因子,其中:检出有抑郁症状的38人,症状较严重的24人;有焦虑症状的51人,症状较严重的42人;有敌对症状的36人,症状较严重的28人。需要说明的是,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虽不及以上提到的三个因子高,但检出人数也分别有25、29、28人,值得关注。
根据对SCL-90问卷和就业心理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聋哑高职生群体存在较严重的就业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几类心理问题如下:
1.依赖心理
本次调查中约有67%的聋哑高职生有依赖心理。具体表现在“就业安置倾向方面”,35%的学生认为政府和社会应该为聋哑大学生分配工作;1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聋哑大学生推荐工作,25%的学生认为如果不能分配工作,家长应该帮忙找工作,21%的学生勾选“主动就业,自力更生”,只有2%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当老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但聋哑大学生选择“主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则有所提高(以往自主创业人数为0)。这说明部分聋哑高职生自身缺乏独立意识,习惯接受社会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聋哑高职生大都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存在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
2.焦虑心理
根据SCL-90问卷统计结果,约有69.4%的聋哑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而感到非常焦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其中,约41%的被试表示“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38%的被试表示“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29%的被试表示“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以上项目得分均表示中度以上)。这些焦虑心理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烦躁、坐立不安、紧张等。焦虑心理的出现一方面与就业时的社会歧视有关,另一方面家庭状况也会引发聋哑高职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3.抑郁心理
约38.8%的聋哑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症状,该群体整体较一般大学生群体敏感,容易被外界事物和无心的话语伤害,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某种偏见和歧视。抑郁严重的大学生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我评价降低、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并产生虚无感和无价值感。32%的被试表示“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11%的被试表示“感到前途没有希望”,在抑郁情绪影响下,有40%的被试表示“脑子变空了”或“不能集中注意力”,38%的被试表示“难以入睡”或“睡得不稳不深”(以上项目得分均表示中度以上)。聋哑高职生常常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2]其实这种自卑正是抑郁的一种表现。由于聋哑高职生在就业时担心找不到工作,自己由于读书使家庭开支巨大,从而产生负罪感、无价值感,导致心理出现抑郁,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演变成抑郁症。
?
4.畏惧心理
在当前就业率普遍低的就业环境下,加之学历层次不高和生理缺陷,绝大多数聋哑高职生面对就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担心找不到工作。在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中,77%的被试表示面对就业“担心”和“非常担心”。在就业信心方面,“没有信心”或“把握不大”的被试占45%,对于自己能从事的具体工作,46%的被试表示“不知道,见一步走一步”。对于社会,他们有期待,但较茫然,存在这畏惧心理。这和他们在社会上受到的就业挫折有关,也说明了他们未找准自身定位,从侧面也反映了学校针对聋哑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亟待提高。
5.嫉妒心理
研究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聋哑高职生存在嫉妒心理。这是一个较新的发现。在研究过程中,约30%的聋哑高职生把自己“就业难”原因归纳到正常学生身上,并表现出敌意。部分聋哑高职生表示就业难原因之一是“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过多,挤占了聋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31%)、“社会就业时雇主总是倾向于健全大学生,哪怕聋哑大学生非常优秀”(21%)、“被健全人群看不起”(11%)。一些聋哑高职生不能直面自己的生理缺陷,从而逃避交往心理上趋于自闭[3]。一旦遇上人际冲突和外界刺激,很容易归因于别人看不起自己,从而产生哀怨、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平衡。这次SCL-90问卷统计结果显示,26%的聋哑高职生有中度以上的破坏冲动,24%的聋哑高职生“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19%的聋哑高职生有“大叫或摔东西”的倾向,15%的聋哑高职生“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和“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约39%的被试坦承有时“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相当部分聋哑高职生被试在敌意、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很高。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可能会引发报复心理。他们中的部分人因工作没有着落,可能会流落社会从事扒窃或其他犯罪,报复社会,发泄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聋哑人因生理缺陷对外界极为敏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自卑心理。同时,一部分聋哑大专毕业生在就业时仍处于“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幻想中,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认为自身能力较高,这就造成在就业时聋哑高职生常因岗位无法满足个人要求而出现就业难问题。此外,一部分聋哑大专毕业生仍存在依赖、侥幸心理,认为自身因生理缺陷问题应享受国家给予的部分政策优惠和就业优惠等。
聋哑生家庭教育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聋哑生的家长主观认为子女存在生理缺陷,成才与否并非主要问题,甚至部分家长也存在对聋哑人的偏见、厌恶等情绪;另一方面是部分聋哑生的家长认为子女生理问题的出现与自身存在较大关系,因此出于补偿心理,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子女各项事务。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聋哑高职生的自立自强,不利于聋哑高职生的健康成才。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和专业性落实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但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起步较晚,各方面还不完善,从业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经费无保障,且学校和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其在高校地位尴尬,专业队伍不稳定。此外,高校对聋哑生专业设置十分有限,培养的学生和社会真正需求存在差距,使聋哑生毕业时就业困难。
目前,社会对残疾人就业仍存在歧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期,部分企业转型后多招聘健全人才,以提高企业效益,这样就减少了聋哑高职生的就业岗位。同时,聋哑生的家庭也为聋哑人的学习付出了较健全学生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更担心聋哑生的就业问题。此外,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物价飞涨也使聋哑高职生直接面临着生存问题。这些因素都加重了聋哑高职生的就业不良心理。
聋哑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在于其自身心理问题积累。缓解聋哑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参与。高职院校应在入学之初关注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从中可知道每名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安排团体或个体辅导跟踪,对于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疾病,高校可补助一部分资金,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这样,在就业前,聋哑高职生能够降低自身的就业压力,以积极的就业心态面对就业问题。
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员在聋哑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通过建设一支有爱心、专业知识过硬、有辅导资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缓解聋哑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在各寝室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员”,发现室友心理问题可进行简单的疏导,一旦发现室友心理问题严重或有自杀自伤倾向,及时上报班主任对其跟踪辅导,防止意外发生。此外,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员针对聋哑大学生存在的常见问题,可以进行团体和个体辅导,使聋哑高职生日常生活挫折能有人倾听、疏导,使之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两课”是指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思想政治课加强聋哑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人才观念的指导,帮助聋哑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聋哑高职生正确面对生活中和就业上的挫折,提高聋哑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训”是指校内网实训,注重实训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加强校内外实训能够节约教学资源,提高聋哑高职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同时采用实训的方式能够间接地使聋哑高职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需求,进而准确进行定位,并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及技能学习,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大多数的聋哑学生因生理缺陷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畏缩心理,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极易造成在日常生活中聋哑学生不善于同他人沟通交流,严重时会直接影响聋哑学生的未来发展。高职院校应引导健全学生多向聋哑学生提供帮助,引导聋哑学生正视自身缺陷,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提供一定的交往技巧,增强聋哑高职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聋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可通过多种渠道和企业紧密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并帮助聋哑高职生收集就业企业信息,向招聘企业积极推荐聋哑高职生就业,多途径帮助聋哑高职生就业,化主动为被动。部分有条件的、并已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的高职院校可加强员工手语的培训,主动和聋哑生沟通,做好职业规划,为即将毕业的聋哑生积极提供就业招聘信息,针对面试、笔试技巧进行专业性指导。
[1]朱业.聋青少年学生学习观与择业观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83,86.
[2]王得义,徐赛华.高职聋生就业心理及教育对策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3).
[3]张宏华,郝小平.高校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4,18(4):329.
[4]王得义.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与教育引导机制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267-269.
[5]马惠霞.中国影响心理健康个体因素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