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珂
近几年,我校大力推广高效课堂。在尖子班、重点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种课堂,并见效显著的时候,我接手了高一的一个美术特长班。如何响应学校的要求,在特长班也开展高效课堂,这让我陷入到一种困境当中。众所周知,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而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依赖性强,自信心和定力都不够等等。因此在特长班开展高效课堂着实有难度,尤其是古诗单元的高效教学,那更是“难于上青天”。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我这个新老师的教学风格,顺利度过磨合期;如何让学生对学古诗产生兴趣;如何让特长班的古诗教学也能高效起来,这是开学之初摆在我面前的三大难题。
首先,与学生玩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拉近师生距离。我知道学生对新老师肯定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我没有马上讲新课,而是跟学生们玩了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至于玩什么游戏我上课之前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本想让他们进行初高中所学诗歌背诵比赛,勾起学生对古诗的记忆,以便导入第二天即将要学的古诗单元。但考虑到特长生语文底子薄弱,学过的古诗未必能记住多少,玩这个游戏怕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后来改成难度较低的成语接龙游戏,果然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从中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学生活泼胆大,集体荣誉感强,很在意小组的加分,这无疑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
其次是培养特长班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古诗教学应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音韵美,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所以在预习课上,我并没有按常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从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思考,也没有要他们提出问题。因为以他们的基础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提出来了,也是从参考资料上获取。所以只要求他们先准确流畅地朗读,然后再背诵。这两个要求对于特长生而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他们的耐力不够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要紧紧抓住他们的心,确实需要费很多的心思。在朗读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齐读,其他小组注意纠错,或者是个人朗读比拼,以加分进行刺激,读的和听的都十分积极认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基础较差的男生,在读《山居秋暝》时读得不怎么准确也不怎么流畅,但他声音洪亮,还配以摇头晃脑,读到“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还把手一挥,把头一摆。他在朗读时似乎心领神会了王维欲远离尘嚣、隐居山中的那份洒脱。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朗读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背诵时我抓住学生渴望加分的心理,提高加分额度,学生在我指定的时间内拼命记忆,争相背诵,课堂气氛热烈。一节课下来学生因参与而有了收获,因收获而产生了兴趣。
再次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树立自信心,让特长班的古诗教学也能高效起来。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特长生有一小部分是因为兴趣爱好选择了学特长,大部分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学特长能增加考上大学的机会才选择了学特长,很少有文化特长兼优的学生。他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认为自己不是好学生。曾经有不少学生在周记里写到他们是被学校、老师瞧不起,被尖子班、重点班的同学鄙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当然这只是他们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而已。记得英国的约翰逊·塞缪尔在《蒲柏生平》中说过“自我信心是伟大行动的首要条件”。哈兹里特在他的《文学贵迹》中也谈到:“如果你相信你能得胜,你就会得胜。信心是胜利所必需的。”可像这样一群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的孩子,把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起来才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我一直在寻找他们的专业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契合点,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树立自信心。古诗单元给了我一个机会。苏轼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学习《山居秋暝》时,我让学生用画笔展现诗中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优美画卷。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画作呈现活动中,学生相互鉴评,互相探讨。因为是他们熟悉的领域,人人都有发言权,所以参与度高,场面热烈。学生竟然在不自觉中准确把握了诗人王维在诗中营造的清新、宁静的优美意境。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课后学生向我感叹到:“没想到诗歌学起来还这么有意思。”鉴于此,在学习苏轼的《赤壁怀古》时,我让学生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画出来,看谁最能理解“穿”“惊”“卷”这几个词的妙意。学生目前最擅长的是人物画,所以我让他们用画笔勾勒苏轼笔下的周公瑾形象,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形象。这样就促使他们去研读文本,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了无痕迹地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古诗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不再高深难懂。尤其是能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并找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
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研究学生比研究教材要难得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这应当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吧。高效课堂同样离不开因材施教,只有结合学生实际,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
责任编辑 潘孟良